2025, 31(1):25-32.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524296
摘要:目的 多维度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eCRSwNP)对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并探究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28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根据术后组织病理染色中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分为eCRSwNP和非嗜酸性粒细胞型(neCRSwNP),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等进行比较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eCRSwNP发生的潜在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确定eCRSwNP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eCRSwNP组患者睡眠障碍、嗅觉减退、流涕、喷嚏等症状严重程度及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2条(SNOT-22)总分均显著高于neCRSwNP组。eCRSwNP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高于neCRSwNP组,且生活质量简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低于neCRSwNP组(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哮喘、鼻中隔偏曲(NSD)、外周血EOS计数及比例、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Baso)计数及比例、Lund-Kennedy评分、Lund-Mackay评分是eCRSwNP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哮喘、外周血EOS百分比、外周血Baso计数、Lund-Kennedy评分、Lund-Mackay评分是eCRSwNP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 eCRSwNP患者临床症状更严重,且易伴随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术前进行全面评估可有效预测CRSwNP的分型及术后预后。
2025, 31(1):36-41.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524104
摘要:嗅觉功能障碍是慢性鼻窦炎(CRS)患者就诊时的常见主诉之一,不仅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会引起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发生。内镜鼻窦手术(ESS)在慢性鼻窦炎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ESS对伴嗅觉功能障碍的CRS患者嗅觉改善的有效率为25%~100%,变化范围较大,而影响CRS患者嗅觉功能的各项主客观指标也是临床所关注的问题。本文旨在对CRS患者鼻内镜术后嗅觉功能转归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2025, 31(1):42-45.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524137
摘要:皮质类固醇激素是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术后最常用的药物治疗。虽然局部使用皮质类固醇可有效减轻与慢性鼻窦炎(CRS)相关的症状,且减少全身副作用,但其在鼻腔内的分布是有限的,主要依赖于其释放介质。皮质类固醇药物洗脱支架是一种相对新颖的技术,可以将高浓度的皮质类固醇直接且持续地释放至鼻窦黏膜上。目前,药物支架最常用于CRS患者的内镜鼻窦手术(ESS)的术中和术后,可显著改善黏膜炎症及术后症状,并降低鼻息肉的复发。本文综述了两种类固醇药物洗脱支架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证据,药物支架结合其他局部给药方式可以得到更好的药物分布,为术中及术后联合用药提供思路。
2025, 31(1):76-81.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524169
摘要:目的 探讨奥马珠单抗治疗阿司匹林加重性呼吸系统疾病(AER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3年4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接受奥马珠单抗治疗的AERD患者32例,比较治疗前后的鼻部症状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鼻息肉评分(NPS)、鼻窦CT Lund-Mackay评分(LMS)、宾夕法尼亚大学嗅觉识别测试(UPSIT)评分、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肺功能、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评分等。结果 经24周奥马珠单抗治疗后,患者流涕及头面部胀痛VAS评分无明显改善,鼻塞及嗅觉减退VAS评分下降、UPSIT评分明显升高(P<0.05),提示鼻部症状改善。治疗后NPS、LMS及汉化版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2条(SNOT-22)评分均有明显降低(P<0.05),提示鼻窦炎症明显控制,生活质量改善。患者治疗后肺通气功能改善、FeNO下降、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升高,提示下气道炎症控制、症状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明显下降(P<0.05)。270次注射中不良反应为0.3%,提示安全性良好。结论 应用奥马珠单抗能有效控制AERD上下气道炎症,疗效可靠,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良好。
2024, 30(4):29-33,43.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3386
摘要: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7A(IL-17A)在慢性鼻窦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 38 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的息肉组织、15 例慢性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RSsNP)患者的钩突组织和 17例对照组黏膜组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组织重塑相关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TIMP-1)、IL-17A、中性粒细胞相关趋化因子(CXCL1、CXCL2、CXCL8)的蛋白水平;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IL-17A受体的定位情况;不同浓度IL-17A刺激游离鼻息肉细胞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MP-2、MMP-9、TIMP-1、CXCL1、CXCL2、CXCL8的mRNA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RSwNP组和CRSsNP组中MMP-9、IL-17A、CXCL1、CXCL2、CXCL8的表达水平均升高,CRSwNP组更明显(P<0.05)。免疫荧光显示鼻息肉组织中IL-17A受体表达于中性粒细胞;在IL-17A刺激下,游离鼻息肉细胞分泌MMP-9、CXCL1、CXCL2、CXCL8水平升高(P<0.05)。结论 在慢性鼻窦炎尤其是CRSwNP中,存在显著的IL-17A高表达、中性粒细胞浸润及组织重塑水平。IL-17A促进趋化因子CXCL1、CXCL2、CXCL8的分泌诱导中性粒细胞浸润,并诱导MMP-9的产生促进炎性部位组织重塑。
2024, 30(5):37-41.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3314
摘要: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清楚, CRSwNP以鼻腔和鼻窦黏膜的高度异质性慢性炎症为特征。炎性改变已被广泛认为是CRSwNP的致病机制。但炎性调控网络复杂,目前尚不清楚哪些关键的上游因子可能参与了CRSwNP的炎性状态。近年研究发现microRNA(miRNA)在CRSwNP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具体可能通过表观遗传等方式参与了这一过程。本文围绕miRNA在CRSwNP中的可能作用,特别聚焦其在炎性环境改变中的潜在作用,包括其表达模式、功能以及潜在的临床应用,归纳了miRNA有关CRSwNP炎症机制及非炎症机制的研究进展,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024, 30(2):106-110.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3183
摘要: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耐受不良三联征(AIT)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总结最新诊疗经验。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对14例AIT患者的用药特点、临床特点、鼻窦CT、鼻镜、鼻腔鼻窦手术史等结果及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14例患者中1例患者因哮喘急性发作,经术前评估后暂缓手术治疗;13例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后6个月随访,其中11例未见复发,病情基本得到控制;2例患者鼻部症状复发,1例再次行手术治疗,另1例继续药物综合治疗。结论 AIT因其伴有哮喘及相关药物过敏情况,鼻窦炎症状较重,多为全组鼻窦炎,易复发,远期失嗅,早期临床多误诊。能够早期明确诊断,早期围术期规范用药,早期进行彻底清除病灶,并进行规律术后药物治疗是本病的治疗关键。
2023, 29(1):24-30.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142
摘要:目的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现有的诊断技术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有必要开发新的诊断模型来补充现有的诊断方法。方法 利用CRSwNP患者(GSE23552、GSE36830)的公开基因表达数据来识别潜在的差异基因,应用随机森林算法和人工神经网络进一步筛选特异性基因,建立CRSwNP的早期诊断模型。结果 共发现78个上调基因和25个下调基因,随机森林算法筛选了4个特异性基因(HPGDS、IL1RL1、FMO3、DOK3),人工神经网络构建出基于上述基因的预测模型,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AUC=0.986),独立数据集GSE194282进一步验证了其准确性(AUC=0.888)。结论 采用机器学习方法建立了一个基于基因表达水平的预测模型,该模型可以预测早期CRSwNP,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改善临床决策。
2023, 29(1):45-48.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180
摘要:目的 分析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组织嗜酸性粒细胞与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的关系及其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行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的192例CRSwNP患者,根据血清sIgE检测结果分为sIgE阳性组和sIgE阴性组,比较两组患者组织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术前VAS评分、Lund-Mackay评分及Lund-Kennedy 评分。结果 两组在性别、年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sIgE阳性与否和嗜酸性粒细胞是否浸润在例数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学特征方面,sIgE阳性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组和其他3组比较在术前VAS评分(P<0.05),Lund-Mackay评分及Lund-Kennedy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SwNP患者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与过敏反应关系并不确定。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同时合并sIgE阳性主客观症状加重。
2023, 29(1):49-54.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150
摘要:目的 探讨患者的术前临床特征对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ECRSwNP)的预测价值,并构建用于临床实践的诺模图。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就诊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并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97例,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程度将其分为ECRSwNP组和非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nonECRSwNP)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对ECRSwNP有预测价值的术前特征资料,并构建用于临床实践的诺模图。采用SPSS 26.0和R语言软件4.1.2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在是否合并哮喘史、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Baso)计数、日本难治性嗜酸性慢性鼻窦炎流行病学调查(JESREC)评分、上颌窦评分、前后组筛窦评分、CT总分、E/M(筛窦与上颌窦的Lund-Mackay评分比值)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并构建的诺模图显示,基于哮喘史、外周血EOS、外周血Baso、上颌窦评分、及E/M的诺模图对ECRSwNP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协调性指数(C-index)值为0.909,95%可信区间(CI)为0.828~0.989。结论 基于哮喘史、外周血EOS、外周血Baso、上颌窦评分及E/M的诺模图,对ECRSwNP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起到精准医疗和改善预后的作用。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