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27(2):123-130.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03308
摘要:鼻内镜下利用带蒂黏膜瓣修补鼻中隔穿孔的成功率较高,已经成为治疗鼻中隔穿孔的主要手段。目前报道的黏膜瓣类型繁多,依据黏膜瓣是否带有血管蒂,可将其归为无血管蒂、部分保留血管蒂及带血管蒂黏膜瓣3个主要类型。同时又依据黏膜瓣转移到穿孔区的方式,可分为推进、旋转和翻转3种方式。此外,黏膜瓣因取材位置的不同也存在诸多变化。本文主要对上述黏膜瓣修补鼻中隔穿孔的方法进行归纳,重点介绍不同黏膜瓣的取材策略和转移方法,以便于其临床应用。
2021, 27(5):559-564.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03206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并构建相关模型。方法 选择2017年1—12月行鼻内镜术的172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患者术后1年内是否复发作为分组依据,将复发的48例患者纳入复发组,将未复发的124例患者纳入未复发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预测模型,应用工作特征(ROC)曲线检测其区分度,应用拟合优度检验评价其校准度。选取2019年1—7月行鼻内镜术的80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进行预测模型的临床验证。结果 单因素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年龄、鼻窦炎分型、哮喘、手术时间、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鼻窦炎分型、哮喘、手术时间、SAS评分与术后复发均有相关性(P均<0.05);患者行鼻内镜术后复发的概率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6。该模型的临床验证显示灵敏度为85.00%,特异度为93.33%,预测正确率为91.25%。结论 年龄、鼻窦炎分型、哮喘、手术时间、SAS评分是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根据各危险因素的构建模型能够有效预测患者术后复发概率。
2020, 26(2):191-193.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2019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鼻息肉术后口服糖皮质激素的疗效,探讨鼻息肉术后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及作用机制。方法56例鼻息肉术后患者中随机选取28例为试验组,28例为对照组,试验组术后口服+鼻喷糖皮质激素,对照组术后口服安慰剂+鼻喷糖皮质激素,术后第2、6、12、24周对所有患者症状、鼻腔黏膜及副作用进行观察,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别。结果①术后第2周,试验组患者鼻腔黏膜水肿、结痂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第6周及术后第12周,试验组及对照组患者VAS评分、鼻腔黏膜水肿、结痂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鼻腔黏膜出现上皮化,其中试验组多于对照组;③术后第24周,试验组上皮化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仅有1例患者口服激素后第4天出现膝关节疼痛,停药后症状逐渐消失,未行特殊治疗,其余患者均未出现睡眠障碍、体重增加及关节疼痛等并发症。结论口服糖皮质激素短期内能安全有效缓解鼻内镜术后鼻息肉患者自我感觉症状及鼻腔黏膜水肿,但停药后其作用不能有效维持。
2017, 23(1):24-27.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701006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磁导航鼻内镜鼻窦手术的临床应用,探讨磁导航在鼻内镜鼻窦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08年2月~2016年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接受磁导航鼻内镜鼻窦手术的239例鼻窦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期选取鼻内镜鼻窦手术未使用导航的298例鼻窦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导航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非导航组(P<0.001),且导航组眶内血肿发生率及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非导航组(P=0.036和0.002)。结论影像磁导航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精准性及安全性。导航技术在鼻内镜鼻窦手术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常规应用可能会使更多的需要接受内镜鼻窦手术的患者受益。
2017, 23(4):363-366.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704016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polyps,CRSwNP)手术后的主客观病情评估与年龄段、随诊时间的关系。方法对192例CRSwNP行鼻内镜手术:鼻窦开放,息肉切除,下鼻甲射频消融下鼻甲骨骨折外移术,窦口鼻道复合体功能性切除术。将病例分为青少年组、成年组、老年组3个阶段,术后(0.5、1、3、6、12个月)随诊,对不同年龄段不同随诊时间进行主观病情评估(VAS评分)及客观检查及评分(LundKennedy内镜评分)。采用统计学分析不同年龄段同一随诊时间和同一年龄段不同随诊时间在术后的主客观病情评估的差异。结果不同年龄段的鼻塞、鼻漏的VAS评分在不同时间(术后3、6、12个月)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面部胀痛感(术后1、3个月)各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6、12个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undKennedy内镜评分在术后0.5、1个月青少年组与其他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6、12个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复查鼻内镜下水肿、囊泡、分泌物等比年长组要明显。结论术前应着重对不同年龄阶段患者的主观症状、术前检查进行评价,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提高临床疗效。
2016, 22(4):302-305.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蝶腭动脉的电凝切断辅助超声刀技术在鼻咽纤维血管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15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16例鼻咽纤维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青少年男性,所有患者手术前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其中9例行超选择性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术,然后在内镜下切除肿瘤;另7例术前没有行选择性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术患者直接行鼻内镜下电凝切断蝶腭动脉辅助超声刀技术切除肿瘤。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10年,两组患者均无复发。鼻内镜下蝶腭动脉的电凝切断辅助超声刀技术切除鼻咽纤维血管瘤避免了术前DSA的并发症及手术风险。结论鼻内镜下蝶腭动脉的电凝切断辅助超声刀技术是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手术方法。术前是否选择行超选择性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术要根据肿瘤的位置和分期以及术者的临床操作水平。
2014, 20(1):11-16.DOI: 10.11798/j.issn.1007
鼻咽癌|放疗|肉瘤|鼻内镜术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诱发鼻咽颅底肉瘤的可行性,并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的鼻咽癌放疗后诱发鼻咽颅底肉瘤5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5例患者均于气管插管全麻下行经鼻内镜下鼻咽颅底肿瘤切除术,所有患者术后相关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未出现并发症。其中2例术后影像学检查示肿瘤残留,1例海绵窦区肿瘤残留者,术后3个月脑侵犯死亡;另外1例存活16个月后死于肿瘤复发压迫脑干呼吸衰竭。3例术后影像学检查未见肿瘤残留,其中1例拒绝放化疗,先后4次内镜手术,9个月后死于全身重要器官衰竭;1例术后行放化疗,20个月后死于颅内侵犯;另外1例行根治量放疗,存活20个月,最后因严重放射性脑病致无法进食,呼吸困难,全身重要器官衰竭死亡。结论鼻咽癌放疗后诱发肉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如具备手术指征,应首选外科手术治疗,内镜手术联合术后放化疗有可能改善预后。
2014, 20(1):42-45.DOI: 1007-1520.201401010
摘要:目的探讨无肌松药(muscle loose medicine, NMB)全麻下鼻内镜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根据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标准选择ASAⅠ~II级择期行鼻内镜手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80例,均以瑞芬太尼、丙泊酚及氯化琥珀胆碱静脉快诱导,气管插管后A组以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维持麻醉,B组以瑞芬太尼、丙泊酚和维库溴铵维持麻醉。记录两组患者T1~T6各观察时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呼末二氧化碳分压(EtCO2)、术中体动次数、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有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T1~T4各观察时点HR、MAP、SpO2变化无明显差别(P>0.05),术中无体动反应;T5、T6时点A组麻醉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1),B组麻醉苏醒后,低氧血症、分泌物增多、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1)。结论瑞芬太尼-丙泊酚无肌松药全麻下实施鼻内镜手术效果肯定,麻醉苏醒和呼吸功能以及保护性反射恢复早,避免了肌松药及其拮抗药的不良反应。
2014, 20(2):124-126.DOI: 1007-1520.201402008
摘要:目的探讨单发于鼻腔的神经纤维瘤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单发于鼻腔的神经纤维瘤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者均因鼻塞就诊,鼻内镜下完整切除肿瘤;术后随访症状缓解,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单发于鼻腔的神经纤维瘤少见,免疫组化为确诊手段,首选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效果好。
2013, 19(2):146-148.
摘要:目的:探讨上颌窦顶壁下陷对鼻内镜手术的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对658例鼻部疾病患者行轴位鼻窦CT扫描,并行冠状位和矢状位重建,在医学数据影像及网络数据格式下观察分析CT图像。结果:658例鼻部疾病患者的影像资料显示,13例患者存在上颌窦顶壁下陷,其中发育异常11例(85%),外伤和肿瘤所致各1例(15%),均为单侧发病且影响上颌窦开口,使上颌窦开口的顶壁下陷。结论:患者行鼻内镜手术时,应必须注意下陷的上颌窦顶壁,防止发生眶内并发症。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