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28(4):63-67.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475
摘要:目的 通过对比观察鼻腔支架与膨胀海绵应用于鼻中隔矫正术后填塞的临床效果及舒适度,分析鼻腔支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择因鼻中隔偏曲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56例,按填塞方式随机分为鼻腔支架组(实验组26例)和膨胀海绵组(对照组30例),比较两组填塞期止血效果、舒适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实验组有效率69%,对照组有效率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7,P=0.472),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值显示实验组鼻塞、鼻痛、头痛、溢泪、面部胀痛、吞咽困难、睡眠障碍、口干及总体不适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均未出现鼻中隔穿孔、鼻中隔血肿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鼻腔支架作为鼻中隔矫正术后新型填塞方式安全有效,舒适度优于膨胀海绵填塞,可进一步应用于临床。
2022, 28(3):83-86.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490
摘要:目的 总结与探讨鼻中隔改良缝合技术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0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填塞组和缝合组,每组40例。对两组患者术后吞咽困难、鼻部疼痛、头痛、溢泪、耳闷、睡眠困难等症状进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在鼻中隔血肿、鼻腔粘连、鼻中隔穿孔、局部感染等方面的发生率。结果 术后24 h,填塞组在吞咽困难、鼻部疼痛、头痛、耳闷、睡眠困难等方面的VAS评分值均高于缝合组(t=14.14、21.54、18.60、28.58、23.00,P均<0.05);术后48 h清理鼻腔时,填塞组的疼痛评分显著高于缝合组(t=26.80,P<0.05);此外,术后填塞组出现4例鼻中隔血肿、2例鼻腔粘连,而缝合组仅出现1例鼻中隔血肿,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1,P<0.05)。结论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应用鼻中隔改良缝合技术能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的不适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1, 27(4):395-398.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21205
摘要: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等离子射频行鼻后神经切断治疗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中重度变应性鼻炎合并下鼻甲肥大患者80例,其中46例同时合并有鼻中隔偏曲,所有患者应用等离子射频行鼻后神经切断术,同时行下鼻甲成形术;对46例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中隔矫正术,观察手术前后变应性鼻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术后经随访1年有效率100%,2年有效率95%,3年有效率88.75%,患者术后1、2、3年VAS总评分均比术前明显好转,3年内随着年限延长,治疗有效率逐年下降,VAS总评分逐年上升(P<0.05)。结论 鼻内镜下等离子射频行鼻后神经切断联合鼻中隔矫正及下鼻甲成形术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疗效确切,长期效果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2016, 22(5):407-409.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贯穿缝合法在鼻中隔矫正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内镜下行改良贯穿缝合法鼻中隔矫正术的患者66例,其中男41例,女25例;年龄17~68岁,平均年龄35.6岁。观察患者的术后症状、体征、术后鼻腔处理时疼痛等不适程度。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治愈58例(87.9%),好转8例(12.1%)。处理鼻腔时无明显疼痛等不适,无术后出血、鼻中隔穿孔、鼻腔粘连等并发症。结论在鼻中隔矫正术中,采用改良贯穿缝合法代替鼻腔填塞能改善患者的术后不适,减少并发症,缩短术后愈合过程;改良手术方法简单,易于实行,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2012, 18(2):136-138.
摘要:目的 探讨鼻中隔偏曲并下鼻甲肥大的手术方式及效果。方法 55例以鼻塞为主诉的鼻中隔偏曲合并下鼻甲肥大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33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下鼻甲外移术;鼻中隔矫正组22例,单纯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年以上,联合手术组中25例痊愈,8例有效,治愈率75.8%,好转率100.0%; 鼻中隔矫正组中7例痊愈,11例有效,4例无效,治愈率31.8%,好转率81.8%。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过鼻窦CT结合鼻内镜技术实施针对性的鼻中隔偏曲矫正+下鼻甲外移术治疗,组织损伤小,安全可靠,效果肯定,符合功能性治疗的原则,可使鼻塞患者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