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28(2):88-90.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295
摘要:目的 探讨耳内镜下自体耳后皮下脂肪组织压片修补中大型鼓膜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耳内镜下应用自体耳后皮下脂肪组织压片修补中大型鼓膜穿孔52例(52耳)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鼓膜穿孔的愈合及听力改善情况。结果 随访6~12个月,52例均未出现面瘫、味觉减退等手术并发症。52耳中49耳穿孔完全闭合,总治愈率94.2% (49/52),平均听力提高(14.7±3.1)dB;其中,外伤性穿孔31耳,治愈率96.8% (30/31),平均听力提高(14.3±1.6)dB;慢性中耳炎陈旧性穿孔21耳,治愈率90.5% (19/21),平均听力提高(15.4±4.4)dB。结论 脂肪组织压片可用于修补中大型鼓膜穿孔,疗效可靠,愈合率高。此技术优于脂肪嵌入法,扩大了脂肪组织修补鼓膜穿孔的临床应用。
2021, 27(2):222-225.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20274
摘要:目的 报道2例耳内镜鼓膜修补术后并发耳廓软骨膜炎患者的病历资料,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方法 对2例耳内镜鼓膜修补术后并发耳廓软骨膜炎患者采用抗炎、对症等治疗,对脓肿形成者广泛切开引流,清理坏死软骨。结合文献复习阐述耳廓软骨膜炎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 患者1随访4个月后复查右耳廓上端稍有塌陷畸形,修补鼓膜愈合良好,患者自觉听力改善,声阻抗示A型,纯音测听示气骨导差基本消失;患者2随访2个月后见伤口局部无渗出,切口逐渐对位愈合。结论 由于耳内镜鼓膜修补技术的广泛开展,对于耳屏软骨的操作增加。临床医生需警惕术后耳廓化脓性软骨膜炎的发生。手术中严格消毒,术后做好切口观察护理。发生后应早诊断,早治疗,尽可能减少耳廓畸形的发生。
2021, 27(6):630-635.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21456
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耳内镜下颞肌筋膜四点固定法修补鼓膜穿孔,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耳鼻咽喉科2020年12月-2021年6月因鼓膜紧张部前方或中央型大穿孔的患者19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例(12耳),行耳内镜下四点固定法鼓膜修补术,注意下方鼓沟表面、锤骨柄内侧面、后方鼓沟与鼓索神经表面及前上部鼓环与鼓沟之间的裂隙四处关键点的固定;对照组9例(9耳),采用带软骨膜的耳屏软骨进行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分别采用耳内镜及纯音听力检查进行客观评估,采用汉化版苏黎世慢性中耳炎量表(ZCMEI)对患者进行中耳炎症状、术后主观听力水平、社会心理影响及医疗资源进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 观察组12耳术后2周穿孔基本愈合,鼓膜的形态更接近于正常浅凹型。穿孔修复成功率100%;对照组有1例前方遗留裂隙样穿孔,穿孔修复成功率88.9%。采用四点固定法,术后听力PTA(22.5±7.5)dB,ABG(10.0±8.2)dB,较术前的(35.1±12.6)dB和(21.7±8.2)dB有明显提高(P=0.009,P=0.01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0.25、0.5、1 kHz上术后气导较术前有显著性提高,而对照组仅在0.25 kHz处有显著性提高。生活质量评分两组在中耳炎症状、术后主观听力水平、社会心理影响及医疗资源占用四个维度的评分上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耳内镜下采用颞肌筋膜四点固定法修补鼓膜,可以获得很高的修复成功率,且术后鼓膜形态更接近于自然的鼓膜形态,术后听力改善效果好,对于耳道宽敞、位于前方边缘的穿孔及对术后听力改善要求高的病例,可采用此方法进行鼓膜修补手术。
2018, 24(2):170-172.
摘要:目的探讨耳内镜下用异体真皮基质修补鼓膜大穿孔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鼓膜大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分别行耳内镜检查、听力学检查,有中耳感染史者行CT检查。其中术前电测听语言频率平均气骨导间距(ABG)为(31.23±1.52)dB。45例患者均在耳内镜下经外耳道径路翻起外耳道鼓膜皮瓣,用异体真皮基质内植修补鼓膜。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术后3个月时一次性穿孔愈合率91%。术后3个月复查电测听,平均ABG为(13.07±2.00)dB,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09, P<0.00)。结论耳内镜下异体真皮基质内植修补鼓膜大穿孔,具有微创,体表无切口,愈合率高等特点。
2018, 24(6):531-534.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806008
摘要:目的探讨耳内镜下分离前下皮瓣修补鼓膜前下象限边缘性穿孔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对资料完整的13例鼓膜前下象限边缘性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患者手术前后纯音听阈和耳内镜结果,计算气骨导差及气骨导差改善值。结果术后3个月复查,耳内镜下所有患者鼓膜完整。平均气导为(16.0±15.64)dB,骨导为(12.16±11.92)dB,气骨导差为(3.83±3.73)dB,术后3个月的气骨导差明显小于术前(P<0.05)。结论耳内镜下分离前下皮瓣修补鼓膜前下象限穿孔,具有简单,微创,愈合率高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2013, 19(3):264-266.
摘要:目的探讨根据鼓膜穿孔大小选择不同鼓膜修补方法的可行性和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月鼓膜穿孔患者,根据鼓膜穿孔大小,分别对90例鼓膜小穿孔患者(穿孔直径<3 mm)采用耳内镜下脂肪团块嵌塞法,对70例鼓膜中穿孔患者(穿孔直径3~5 mm)行耳内镜下脂肪平片内置法,对80例鼓膜大穿孔患者(穿孔直径>5 mm)行显微镜下颞肌筋膜内置法。术后1~3个月分别行耳内镜检查。结果3种手术方式修补鼓膜穿孔的愈合率分别为100%(90/90)、97%(68/70) 和95%(76/80),总愈合率为97.5%(234/240)。结论针对每个患者鼓膜穿孔大小选择不同鼓膜修补术是可行的,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2010, 16(3):219-221.
摘要:目的:探讨内植法鼓膜修补术与夹层法鼓膜修补术修补鼓膜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66耳)行内植法鼓膜修补术与夹层法鼓膜修补术修补鼓膜的临床资料,对两种修补方法治愈率进行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内植法鼓膜修补术组32耳愈合率为90.63%(29/32),平均听力提高14.5dB;夹层法鼓膜修补术组34耳愈合率为91.18%(31/34),平均听力提高15.7dB。两种手术方法在鼓膜愈合率及听力提高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内植法鼓膜修补术与夹层法鼓膜修补术是两种有效的鼓膜修补方法,临床上可以酌情选用。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