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29(3):40-44.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022
摘要:垂体腺瘤(PA)是一种起源于鞍区常见的良性肿瘤。随着检查技术的发展,其发病率逐年升高。又由于PA的临床表现丰富、病理类型多样,相应的治疗手段不同,导致相关的研究数据复杂。同时其诊治方案的选择及预后主要依靠医师的临床经验,给PA的相关研究带来了巨大挑战。机器学习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可做到数据的深度发掘与分类,使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得以提高,为治疗及预后的判断提供了有力帮助。本文就近年来机器学习在PA诊疗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2023, 29(1):49-54.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150
摘要:目的 探讨患者的术前临床特征对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ECRSwNP)的预测价值,并构建用于临床实践的诺模图。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就诊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并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97例,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程度将其分为ECRSwNP组和非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nonECRSwNP)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对ECRSwNP有预测价值的术前特征资料,并构建用于临床实践的诺模图。采用SPSS 26.0和R语言软件4.1.2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在是否合并哮喘史、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Baso)计数、日本难治性嗜酸性慢性鼻窦炎流行病学调查(JESREC)评分、上颌窦评分、前后组筛窦评分、CT总分、E/M(筛窦与上颌窦的Lund-Mackay评分比值)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并构建的诺模图显示,基于哮喘史、外周血EOS、外周血Baso、上颌窦评分、及E/M的诺模图对ECRSwNP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协调性指数(C-index)值为0.909,95%可信区间(CI)为0.828~0.989。结论 基于哮喘史、外周血EOS、外周血Baso、上颌窦评分及E/M的诺模图,对ECRSwNP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起到精准医疗和改善预后的作用。
2023, 29(1):67-74.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388
摘要:目的 探究内鼻阀(INV)的重要参数包括单侧INV面积(AINV-R、AINV-L)、INV总面积(AINV)、单侧INV高度(HINV-R、HINV-L)、单侧INV底线长度(WINV-R、WINV-L)、单侧INV角(αINV-R、αINV-L)和INV角之和(αINV)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选取40例无鼻部疾病及症状汉族成年人的颌面部三维CT的数据资料,其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20~80岁,平均年龄(47.05±17.82)岁。以重建鼻腔气流三维模型,定位INV并测量其重要参数。根据INV的形态特点,构建预测模型:单侧AINV=WINV×HINV/2=tan[radians(αINV)]×(HINV)2/2,比较计算值与实测值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并进一步作INV静态参数之间以及其与左右侧别、年龄和性别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AINV-L的实测值与计算值无统计学差异且相关性强(Z=-1.075,P>0.05;r=0.766 2,P<0.01),AINV-R的实测值与计算值无统计学差异且相关性极强(t=-1.238,P>0.05;r=0.818 2,P<0.01)。AINV的实测值与计算值无统计学差异且相关性极强(Z=-1.156,P>0.05;r=0.799 3,P<0.01)。比较左右两侧的INV参数可知,AINV-R较AINV-L偏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81、-2.029,P<0.05)。比较男性及女性的INV参数可知,男性的AINV-L、AINV-R及AINV较女性偏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05、-3.336、-3.297、-4.223及-4.041,P<0.05),AINV-L与HINV-L、AINV-R与HINV-R间呈正相关(r=0.619 4、0.7101,P<0.01)。比较不同年龄组间的INV参数可知,<50岁人群的AINV-L及AINV较≥50岁人群的偏大(t=3.694、3.131,P<0.01),AINV-L、AINV与年龄呈负相关(rs=-0.519 8、-0.433 1,P<0.01)。这种负相关可能与年龄增长过程中αINV-L的减小有关,相关分析提示αINV-L与年龄呈负相关(r=-0.374 7,P<0.05)。进一步比较不同年龄组内的左右两侧INV参数,发现:<50岁人群的αINV-L及αINV-R、AINV-L及AINV-R无统计学差异,然而≥50岁人群的αINV-R较αINV-L偏大、AINV-R较AINV-L偏大(Z=-2.726、-2.987,P<0.01)。相关分析提示:αINV R-L与年龄呈正相关(r=0.342 8,P<0.05),AINV R-L与αINV R-L呈正相关(r=0.710 9,P<0.01),AINV R-L实测值与AINV R-L计算值呈正相关(r=0.779 5,P<0.01)。结论 本研究提出预测模型单侧AINV=WINV×HINV/2=tan[radians(αINV)]×HINV2/2并进行验证,计算值与实测值无统计学差异且相关性强。该模型还可用来解释不同侧别、性别及年龄分组间的INV静态参数差异,并补充AINV-L、AINV、αINV-L与年龄呈负相关。
2023, 29(3):86-93.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075
摘要:目的 构建初次行甲状腺癌手术患者术后声带麻痹情况的预测模型,预测声带麻痹发生几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2年2月收集的394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有无声带麻痹分为声带麻痹组与无声带麻痹组。根据时间顺序,将2012年1月—2021年5月收集的358例患者作为建模组,2021年6月—2022年2月收集的36例患者作为验证组,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两组临床患者基本资料,选择最合适的自变量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甲状腺癌术后声带麻痹的影响因素。内部通过十折交叉验证,外部验证通过比较建模组及验证组的区分度、校准度及临床有效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及临床决策曲线,评估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价值,计算约登指数、灵敏度、特异度、预测概率P值,根据P=1/1+e-y,计算出Y值,最后绘制Nomogram图。结果 394例患者均一次完成甲状腺癌手术切除,术后41例患者发生声带麻痹,声带麻痹发生率为10.4%。Logistic回归模型可知喉返神经入喉处是否粘连(OR=11.804,95%CI为3.078~45.273)、术前Tg(OR=0.021,95%CI为0.002~0.202)、是否贴近喉返神经(OR=20.984,95%CI为2.058~214.007)、手术时间(OR=2.768,95%CI为1.122~6.829)是甲状腺癌术后声带麻痹的独立预测因素。十折交叉验证显示ROC曲线下面积为0.7284,建模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4 3(95%CI为0.716~0.872),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2 2(95%CI为0.526~1);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测显示模型拟合较好,建模组Chi-Square=1.1,P=0.981 6,验证组Chi-Square=3.87,P=0.567 7;约登指数最大为0.188,此时灵敏度为0.57,特异度为0.62,ROC曲线下面积为0.59,P=0.216,为最佳临界值,根据P=1/1+e-y,此时Y=-1.25。结论 本回归模型预测准确度较好,对甲状腺癌术后预防声带麻痹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021, 27(4):378-381.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03218
摘要: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AR)血清sPD-L1表达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2月收治的AR患者120例,并纳入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清sPD-L1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查CD3+、CD8+、CD4+和CD4+/CD8+水平;采用Spearman分析sPD-L1与外周血CD3+、CD4+、CD8+和CD4+/CD8+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sPD-L1水平和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CD3+、CD4+和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sPD-L1水平与CD3+、CD4+、CD8+呈显著负相关(r1=-0.754,r2=-0.817,r3=-0.691,P<0.05),而与CD4+/CD8+呈正相关(r=0.810,P<0.05)。结论 AR患者血清sPD-L1表达上调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紊乱密切相关。
2021, 27(5):517-522.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03267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喉鳞状细胞癌患者有隐匿性淋巴结转移和无隐匿性淋巴结转移患者之间的差异,开发和验证发生隐匿性淋巴结转移风险的预测模型。方法 采取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05—2018年来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的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术中均进行了功能性或根治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将符合条件的136例纳入本研究中,按是否发生隐匿性淋巴结转移分为有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组(46例)和无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组(90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切缘阴阳性、喉癌分型、会厌前间隙是否受侵、软骨是否受侵、前联合是否受侵等危险因素,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危险因素进一步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并由此建立一个可以预测其发生风险的预测模型。预测模型公式为:Logit (P)=0.262+1.010×X1+1.624×X2+1.205×X3-1.153×X4-2.270×X5(X1=前联合受侵,X2=肿瘤大小>4~6 cm,X3=肿瘤大小>2~4 cm,X4=中分化,X5=高分化);计算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准确度;利用bootstrap方法对模型进行内验证,用AUC评价模型的区分度,用校准图评价模型的一致性。结果 前联合受侵、病理分级低分化、肿瘤大小(>2~4 cm)是发生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UC为0.767,95%CI为(0.679,0.854),予以bootstrap法内验证:AUC为0.757,95%CI为(0.661,0.841),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较接近,可认为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较一致。结论 前联合受侵、肿瘤大小(>2~4 cm)、病理分级低分化是发生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经评价和验证后,得知此风险预测模型对预测是否发生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较高。
2020, 26(2):158-162.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2011
摘要:摘要:目的通过术前颞骨CT测量值径线及角度进行测量和比较,初步预测中耳乳突显微手术中镫骨暴露的难易程度,评价术前影像学评估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19年10月行中耳乳突显微外科手术的27例(27耳)慢性中耳炎伴传导性聋或混合性聋住院患者纳入研究,手术均由同一位富有经验的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主刀。术前利用颞骨薄层CT扫描技术明确患者外耳道、镫骨、砧镫关节、锥隆起、鼓室层面影像,观察和测量外耳道软骨部宽度、峡部宽度、外耳道骨部宽度、镫骨至锥隆起距离、镫骨至鼓室窦距离、与岩锥长轴平行径线和镫骨显影延长线相交之夹角(α),利用软件工作站自带工具对相关监测指标进行数据测量,并与术中探查所见镫骨暴露难易程度为准分为容易暴露组和难暴露组;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统计处理。结果镫骨暴露的难易程度与镫骨至锥隆起距离、镫骨至鼓室窦距离、外耳道骨部宽度密切相关,其中与镫骨至锥隆起距离、镫骨至鼓室窦距离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与外耳道骨部宽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外耳道软骨宽度、峡部宽度、夹角(α)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镫骨至锥隆起距离、镫骨至鼓室窦距离对耳显微外科手术中镫骨暴露的难易程度产生显著的影响,外耳道骨部宽度可能会影响手术的难易程度。术前颞骨高分辨率CT测量值可以预测耳显微镫骨暴露的难易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指导价值。
2016, 22(4):317-319.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显微支撑喉镜下声门暴露的相关因素,为术前评估提供参考。方法收集58例行支撑喉镜下喉显微手术患者的可能影响声门暴露的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质指数(BMI)、颈周长、头颈最大仰伸度、张口度(IG)、舌骨-下颌骨颏下角距离(HMD)、胸骨上窝-颏下角距离(SMD)、甲状软骨上切迹-下颌骨颏下角距离(TMD)、上切牙-甲状软骨距离(UITD),上切牙-胸骨距离(UISD)和Friedman 舌根分级(FTP),再根据患者术中声门暴露分级的结果将患者分为声门暴露困难组(试验组6例)和非声门暴露困难组(对照组52例),比较两组患者以上资料是否存在差异,再将有组间差异的指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可以用于预测声门暴露困难的危险因素。结果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TMD和FTP为声门暴露困难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测量患者的TMD和FTP,对预测患者是否为支撑喉镜下声门暴露困难有重要临床意义。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