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29(1):1-14.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001
摘要:鼻部炎症性疾病临床主要包括变应性鼻炎(AR)、非变应性鼻炎(NAR)和慢性鼻窦炎(CRS),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涉及遗传学、免疫调节、炎症介质、环境因素、微生物群状态等多方面,传统药物治疗后部分患者症状仍无法缓解或出现不必要的副作用,且容易反复发作或呈慢性持续状态,因其发病多与免疫失衡相关,免疫调节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案。近年来,免疫调节剂的品种和应用越来越广泛,主要包括化学合成制剂、生物制剂、人和动物免疫系统的产物、中药及其制剂等。但免疫调节剂治疗鼻部炎症疾病缺乏高水平的循证医学证据,使用尚不规范,因此,我们特组织该领域有经验的中青年鼻科专家,基于临床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制定了免疫调节剂治疗鼻部炎症性疾病专家共识,本共识从鼻部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角度出发,系统总结了鼻炎及CRS常用免疫调节剂的免疫作用机制、临床研究证据、适应证、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等,以供临床医生在选择和应用免疫调节剂时参考。
2012, 18(5):364-369.
摘要:目的 研究非变应性鼻炎(nonallergic rhinitis, NAR)患者鼻腔与下气道的炎症特征,探讨根据炎症特征对NAR进行分型的方法及意义。方法 收集2010年6月~2011年6月就诊的NAR患者117例,同期选取162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经皮肤点刺实验、鼻部和肺部症状视觉模拟量化评分(VAS)、鼻灌洗检测、诱导痰检测、血常规、鼻激发试验、支气管激发试验等炎症相关指标检查,评价鼻腔及气道炎症特征。根据鼻部及气道炎症特征对NAR进行分型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NAR患者鼻灌洗、诱导痰、血嗜酸性粒细胞EOS、鼻激发和支气管激发阳性率均显著增高(P均<0.01)。鼻灌洗与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EOS)增高存在明显相关性(r=0.531,P=0.000),鼻激发与支气管激发等级存在相关性(r=0.190,P=0.040)。117例NAR患者中,鼻EOS增高39例(33.3%),鼻激发反应性增高50例(42.7%), EOS及激发均无异常28例(23.9%)。依上述特征,将NAR分为非特异型(A组)、EOS增高型(B组)和高反应型(C组)3组。结论 NAR患者鼻部以EOS增高及高反应性为主要炎症特征的全身炎症疾病,与下气道各炎症相关指标的增高以及血EOS增高存在明显的一致性。根据鼻部炎症特征提出的NAR分型方法有充分的临床和实验室依据,为NAR的诊断提供了更为科学和临床实用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不同类型NAR发病机理以及根据NAR类型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2, 18(6):426-430.
摘要: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和非变应性鼻炎(nonallergic rhinitis,NAR)炎症特征的差异。方法 2010年6月~2011年6月初次在我院耳鼻咽喉科就诊的AR患者101例、NAR患者117例及健康对照组162例,检验血液、鼻灌洗、诱导痰中EOS计数,并应用鼻激发和支气管激发试验等炎症相关的指标评价和分析AR和NAR的炎性特征的差异。结果 AR组鼻灌洗EOS计数、血清EOS比例、诱导痰EOS比例均显著高于NAR组(P<0.05)和对照组(P<0.05);而NAR组鼻灌洗EOS计数、血清EOS比例、诱导痰EOS比例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R组鼻激发阳性率为75.2%,高于NAR组(65.8%),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1,P>0.05);而AR组、NAR组与对照组(32.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46.36、31.06,P<0.01)。AR组支气管激发阳性率为14.9%,高于NAR组(10.3%),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6,P>0.05);而AR组、NAR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9.08、11.60,P<0.01)。结论 AR和NAR患者鼻、下气道和全身均存在EOS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但AR组高于NAR组。临床中在关注AR患者与NAR患者的上气道炎症状况的同时,应重视下气道及全身炎症状况。
2011, 17(5):340-34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和非变应性鼻炎(nonallergic rhinitis, NAR)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AR和NAR患者1647例,通过病史采集、皮肤点刺实验(skin fastinsertion test, SPT)、鼻分泌物涂片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血清总IgE检查等评价分析两者的差异。结果 鼻炎患者中AR占72.4%,NAR占27.6%;AR患者发病年龄(25.8±13.5)岁,显著低于NAR患者发病年龄(31.4±16.0)岁,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R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NAR发病受季节性影响不大。鼻部症状中,AR易出现打喷嚏(AR,88.4%;NAR,4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鼻痒症状AR占84.4%,NAR占43.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NAR易出现鼻塞(NAR,96.3%,AR,9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和流涕(NAR,93.5%,AR,9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患者鼻分泌物涂片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占50.1%±33.1%,血总IgE(359.7±323.4)IU/ml,且显著高于NAR患者20.1%±30.5%,123.0 IU/ml±205.6 IU/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 AR与NAR在发病年龄、发病季节、临床症状、鼻分泌物涂片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和血总IgE上有明显差异。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