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31(1):64-68.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524515
摘要:目的 分析儿童及青少年鼻咽部恶性肿瘤的病理学特点、临床表现、诊治过程及误诊情况,探讨诊疗中值得关注的问题。方法 回顾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22年12月诊治的1 480例儿童及青少年鼻咽部病变患者,其中恶性肿瘤20例,分析鼻咽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类型及诊疗过程等,探讨诊断过程存在的问题和疏漏。结果 鼻咽部恶性肿瘤包括鳞状细胞癌16例,淋巴瘤2例,乳头状腺癌1例,脊索瘤1例。恶性肿瘤病例的初期临床症状以鼻部为主7例,其中4例被误诊为腺样体肥大;以耳部为主5例,其中2例被误诊为单纯分泌性中耳炎;以颈部为主8例,未见误诊。总误诊率达30%(6/30)。误诊患者的确诊前病程长于非误诊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160,P<0.01)。以颈部症状为主的患者确诊前病程短于以鼻部症状为主的患者(Z=-2.078,P<0.05)和以耳部症状为主的患者(Z=-2.372,P<0.05)。结论 多种鼻咽恶性肿瘤可能发生在儿童及青少年人群且通常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其中以鼻部和耳部症状为主的患者尤其容易被误诊,临床上应注意鉴别。
2024, 30(1):22-25.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3076
摘要:目的 探讨中耳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特征、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3年3月收治的8例经病理确诊为中耳神经源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8例患者首发症状中以耳流脓为主4例,听力下降3例,面瘫1例。5例肿物突入外耳道,3例鼓膜紧张部穿孔。纯音测听示8例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其中混合性聋4例、传导性聋3例、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1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善中耳CT及MRI,提示肿瘤累及中鼓室或鼓岬表面5例,累及面神经水平段3例,其中1例侵入中颅窝。8例患者均行乳突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证实鼓室体副神经节瘤4例、面神经纤维瘤2例、面神经鞘膜瘤1例、中耳神经内分泌腺瘤1例;2例患者术前行活检分别诊断为中耳胆脂瘤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术前病理误诊率为25%(2/8)。术后随访1个月至8年,目前尚无复发病例。结论 中耳神经源性肿瘤发病率较低且临床表现各异,存在一定的误诊率,术前完善CT和增强MRI检查以及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有助于明确诊断。手术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手段。
2023, 29(5):87-90.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396
摘要:目的 探讨成人复发性舌甲状舌管囊肿(LTGDC)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3月收治的6例反复复发的成年LTGDC患者,术前行甲状腺B超提示甲状腺位置并排除异位甲状腺,颈部CT检查明确肿物大小、部位及与舌骨的关系,喉咽部MRI明确肿物性质。手术均采用颈外径路Sistrunk手术。结果 6例患者曾误诊为会厌囊肿4例,舌根囊肿2例,均已行囊肿切除术,复发时间3周至1年。所有患者行颈外径路Sistrunk手术完整切除甲状舌管囊肿及瘘管,术后病理确诊为甲状舌管囊肿。术后随访1年以上无复发。结论 复发性舌根部或会厌间隙的囊性肿物应考虑LTGDC的可能性。所有患者术前均应行喉镜检查和颈部影像学检查以了解囊肿的形态、位置及其和舌骨的关系来选择手术方式。对于成人复发性LTGDC,Sistrunk手术可彻底切除囊肿减少复发。
2022, 28(2):91-94.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182
摘要:目的 通过对1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的深入分析及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临床医师对HFRS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因鼻出血收治的HFR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本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进行讨论分析。结果 该患者因鼻出血入院,无其余症状,入院后患者病情急剧变化,行进一步检查及多科会诊后确诊为HFRS,经积极治疗后痊愈。结论 鼻出血可能为HFRS的首发表现。临床上鼻出血患者需警惕HFRS的存在,注意非典型病例的症状,关注基本的检验指标,避免误诊误治。
2022, 28(2):99-102.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119
摘要:目的 探讨鼓室颈静脉球副神经节瘤的误诊原因及临床诊断和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总结1例罕见鼓室颈静脉球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对鼓室颈静脉球副神经节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进行讨论。结果 该例患者CT显示右侧外耳道、乳突气房、乳突窦及鼓室内软组织影,相应骨质吸收、破坏,结合病史,考虑慢性中耳乳突炎伴胆脂瘤形成,右侧颈静脉球高位。行耳后乳突径路切除肿瘤。术后组织病理检测诊断为鼓室颈静脉球副神经节瘤。本患者未作进一步治疗。复习文献,鼓室颈静脉球副神经节瘤较少见,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因缺乏大样本随访研究,预后不详。结论 单纯依靠症状及临床特征,鼓室颈静脉球副神经节瘤容易误诊为分泌性中耳炎或胆脂瘤,CT、MR、 DSA以及详细的组织病理学分析是诊断及鉴别鼓室颈静脉球副神经节瘤的主要方法。
2021, 27(3):305-309.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03186
摘要:目的 分析造成儿童食管异物误诊以及合并损伤的相关因素,为及时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1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食管异物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集异物吞入事件目击史、异物种类、异物形状、异物X线透光性、异物嵌顿时间、合并损伤等资料。依据治疗史,患者分为及时诊断组(A组)和误诊组(B组)。主诉症状分为消化道症状、呼吸道症状、其他症状、无症状。食管损伤分为0级、Ⅰ级、Ⅱ级、Ⅲ级。结果 食管异物患者共398例。1~2岁是发病的高峰年龄。A组平均年龄(3.98±3.27)岁,B组平均年龄(1.97±1.29)岁,两者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目击史占比92.4%;B组目击史占比20%,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主诉消化道症状占比81.3%,B组主诉消化道症状占比56.7%,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主诉呼吸道症状占比1.4%,B组主诉呼吸道症状占比36.7%,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物嵌顿时间、嵌顿位置、异物形状和合并损伤呈正相关(P<0.05)。所有异物种类中,纽扣电池的并发症发生率(100.0%)和Ⅲ级食管损伤的比率(33.3%),为所有异物种类中比率最高。结论 小年龄、目击史缺乏、主诉症状的差异是造成儿童食管异物误诊的主要因素。合并损伤和异物的嵌顿时间、异物形状、异物种类相关。纽扣电池是最危险的食管异物。
2019, 25(6):625-629.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6011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临床隐匿性脑脓肿的误诊原因。 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6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诊治的39例临床误诊的脑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治疗体会。结果39例脑脓肿患者术前行影像学检查,MRI增强表现为非典型环形强化病灶28例(71.8%),不均匀轻度强化病灶11例(28.2%)。39例患者术前误诊为胶质瘤22例,星形细胞瘤5例,转移瘤6例,神经元肿瘤1例,梗塞后出血1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胆脂瘤1例,颅咽管瘤1例,脑膜瘤1例。39例患者中开颅病灶显微切除35例,立体定向手术4例。32例患者随访(28.5±18.5)个月,疗效良好,MRI复查显示病灶根治无复发者26例,占86.7%。结论不明确的感染病程、非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不典型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是脑脓肿误诊的原因。对于临床疑似患者,术中预防脓液外溢播散,根治病灶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
2017, 23(1):75-77.
摘要:目的探讨茎突综合征误诊误治相关因素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茎突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疾病的误诊原因、诊断方法、治疗手段及治疗效果。37例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手术治疗,其中28例采用经口内径路茎突部分截断术,另9例经颈外耳垂后径路茎突部分截断术。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至2年,痊愈32例,有效3例,无效2例。结论茎突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及表现具有多样性和多变性,且此疾病与毗邻器官发病特点有相似性,容易导致误诊误治。所以充分了解和掌握茎突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必要的检查、诊断以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对治疗此病非常重要。
2017, 23(4):315-318.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704005
摘要:目的探讨侵袭性垂体瘤的特点和诊疗方法,以减少临床上对该病的误诊误治。方法通过报道2015~2016年诊治的2例曾在外院误诊误治的侵袭性垂体瘤病案,并结合文献对该病的特点及诊疗方式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侵袭性垂体瘤因其侵袭性特点而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相似疾病,导致后续治疗方案的误差。目前该病尚缺乏统一、确切的诊断标准,其诊断主要依靠病史、术前影像学检查、术中探查和术后病理检查,治疗上仍以手术为主,药物为辅,该病的手术全切率较低,易复发。结论只有熟练掌握侵袭性垂体瘤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才能避免临床上误诊误治。
2016, 22(4):323-325.
摘要:摘要:目的总结儿童颈深部脓肿被误诊的体会,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对30例被误诊的颈深部脓肿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均被误诊,其中被误诊为寰枢关节半脱位12例、呼吸道感染11例、颈部淋巴结炎4例、颅内感染2例、颈部神经根炎1例,经确诊后住院,根据病情进行相关治疗,30例患者全部治愈。结论儿童颈深部脓肿由于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且位置深在不易被发现,容易被误诊、误治,需借助影像学等手段以确诊,遇到可疑患者应仔细查看,全面考虑,及早给予相应的诊治,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