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31(1):1-8.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524285
摘要:熟知鼻窦相关解剖是安全有效地开展内镜鼻窦手术(ESS)的前提,而鼻窦解剖存在极大的变异,因此鼻科医生在ESS术前均需细致阅片。筛窦的气化变异决定了ESS中各个鼻窦开放的难易程度,因此术前识别筛窦的气化变异尤其重要。后组筛房也具有极大的变异特征,可以向眶上、眶下以及蝶骨体不同区域扩展。我们基于前期研究以及近期文献,将后组筛房扩展的影像解剖做一回顾,主要包括其气化来源、所在位置、毗邻结构和内镜手术学意义等,希望提升鼻科医师对此类变异的认识。
2024, 30(5):42-47.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4368
摘要:鼻尖是面部的重要美学标志,位于面部的最突出点,是视觉上的焦点。对于亚洲人群而言,鼻尖通常较低且轮廓相对圆钝,因此鼻尖整形的需求十分广泛。然而,亚洲人的鼻部解剖特征与其他种族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鼻软骨支架较为薄弱,鼻尖皮肤相对较厚,这为鼻尖整形手术带来了挑战。如何在保留鼻部功能的基础上,塑造一个符合美学的鼻尖是鼻整形医生面临的难题之一。本综述从鼻尖的解剖结构、面部美学标准及各类整形技术的角度出发,分析鼻尖整形的不同处理技巧,重点讨论软骨移植、缝合技术及支架重建等各种方法的优劣,结合亚洲人特有的鼻部解剖结构特点,评估不同手术方案的适用性与效果,以期为鼻尖整形的方案选择提供参考。
2024, 30(2):65-71.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4111
摘要:随着整形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功能性鼻整形外科因其需要同时改善患者鼻部的外观及功能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旨在梳理近年来功能性鼻整形领域的解剖学进展,对鼻部与功能相关的重要结构的解剖学研究进行回顾,为功能性鼻整形临床研究与实践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
2024, 30(1):116-120.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2536
摘要:颈静脉球解剖异常形式多样,以颈静脉球高位多见,其发生率由于临床分类标准不一差异性较大。颈静脉球解剖异常大多表现为无症状患者,因此临床重视程度较低。但其为颞骨岩部最常见的血管异常,容易因忽视而在中耳、内耳及侧颅底手术中出现术中致命性大出血。颈静脉球解剖异常有症状患者表现多变,容易被其他具有相同症状的疾病所掩盖。因此对颈静脉球解剖异常的临床症状、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进行相关综述,以加深对颈静脉解剖异常的认识,对减少临床重大并发症的发生提供参考。
2022, 28(2):67-71.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164
摘要: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后神经丛(PNNP)的构成及分布特点,为后续行鼻内镜下高选择性PNNP切断术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 利用5具(10侧)冰鲜尸头灌注标本,经内镜下中鼻道入路,解剖蝶腭孔周围区域内结构;利用5具人体标本解剖前接受的鼻窦CT扫描结果,经影像学工具测量相应结构间距离。利用内镜系统采集解剖图像,影像测量软件获取影像学数据,并由资深放射科医师盲法测量。在解剖过程中,寻找蝶腭孔周围区域重要解剖标志及各结构间的毗邻关系。去除腭骨蝶突及蝶骨鞘突骨质,开放骨性腭鞘管,暴露PNNP咽支,在腭鞘管前口外侧探查定位翼管神经。结果 PNNP出蝶腭孔后均存在3个主要分支与蝶腭动脉分支血管伴行,前下方有与蝶腭鼻后外侧支伴行的鼻腔外侧壁支,后上方有与上鼻甲动脉伴行的上鼻甲支,后内侧有与鼻后中隔动脉伴行的鼻中隔支,蝶腭神经节在翼腭窝内即发出咽支,未穿出蝶腭孔,通过腭鞘管进入鼻咽部,且翼管前口均位于腭鞘管前口的外侧。腭鞘管前口外侧壁至翼管前口内侧壁间距,内镜下测量值(5.90±1.12)mm,影像学测量值(6.30±1.06)mm。结论 通过解剖定位腭鞘管,开放骨性腭鞘管,暴露其中的PNNP咽支,探讨腭鞘管前口与翼管前口之间的位置关系及术中规避翼管神经及蝶腭神经节的安全操作范围,为变应性鼻炎精准手术治疗提供解剖依据。
2022, 28(1):75-78.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128
摘要:目的 探讨鼻中隔偏曲(NSD)对患者中鼻甲(MT)位置的影响及其对鼻中隔成形术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018年2月—2019年12月因NSD行鼻中隔成形术联合MT手术的100例患者的鼻窦CT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GE医疗图像系统(Centricity Enterprise Web 3)测量NSD的偏曲程度和鼻腔凹、凸侧MT的结构指标,分析MT结构指标与NSD的偏曲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鼻腔凸侧MT宽度(4.56±1.55) mm显著小于凹侧(7.01±1.75) mm (P<0.01),凸侧MT内侧缘距离中线的距离(5.04±1.37) mm显著大于凹侧(1.48±1.50) mm (P<0.01)。MT宽度与NSD的偏曲程度在凹侧呈正相关(r=0.245;P<0.05),在凸侧呈负相关(r=-0.420;P<0.01)。MT到中线的距离与NSD的偏曲程度在凹侧呈负相关(r=-0.430;P<0.01),在凸侧呈正相关(r=0.549;P<0.01)。结论 NSD患者凹侧MT代偿性肥大并向中线移位,凸侧MT适应性缩小并远离中线。在鼻中隔成形术中,对包括泡状中鼻甲(CB)在内的肥大MT有必要给予更多关注。
2022, 28(2):82-87.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395
摘要:目的 探讨STOP-BANG问卷(SBQ)、下颌骨宽度及上气道不同层面CT测量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9月—2021年5月在柳州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的疑似OSAHS患者60例,进行SBQ、下颌骨宽度测量、上气道多平面CT测量,同期多导睡眠图(PSG)监测。结果 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研究对象分为非OSAHS组、轻中度组、重度组3组;3组间性别、年龄无统计学差异;3组间SBQ、下颌骨宽度、软腭冠矢状径等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OSAHS组SBQ分数明显高于轻中度组和非OSAHS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SBQ分数、下颌骨宽度为OSAHS独立危险因素,下颌骨宽度联合SBQ诊断与单一SBQ作为诊断指标相比,可提高OSAHS初步筛查的灵敏度。结论 SBQ分数、下颌骨宽度、软腭后区冠矢状径、悬雍垂及舌后区冠状径均与OSAHS 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SBQ联合下颌骨宽度测量有助于OSAHS初筛,适合于门诊和手术患者OSAHS风险筛查。
2022, 28(4):119-123.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331
摘要:颅底的筋膜结构是颅底区域最为复杂的结构之一,分隔出了众多的筋膜间隙,其有助于术者在传统的开放式入路手术中对自外侧向中线方向的颅底解剖层次的理解。同时,在颅底外科手术中更是起着重要解剖标志的作用。近20年来,颅底外科的技术和理念出现了重大变革,从以往的开放式入路手术发展到如今占据主流的内镜经鼻或经口手术。但颅底筋膜结构的研究依然存在很多争议,其在内镜经鼻或经口手术入路中的应用解剖学认识及其临床应用价值依然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就近20余年来的颅底筋膜结构的解剖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21, 27(1):30-32.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20227
摘要:目的 总结1例少见的甲状腺癌术中发现右侧喉不返神经和颈交感神经交通并汇合后入喉患者的病例资料,以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方法 分析1例30岁女性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术前细针穿刺细胞学结果考虑甲状腺乳头状癌,在全麻下行手术治疗,术中探查发现该患者右侧喉不返神经和颈交感神经交通并汇合后入喉,术中给予精细解剖,喉返神经完整,手术顺利完成。结果 术后患者发声正常,没有声音嘶哑、饮水呛咳等并发症。术后4 d顺利出院,术后6周患者门诊复查纤维喉镜提示双侧声带活动正常。结论 在甲状腺手术中,需要加深对喉返神经解剖及其变异的认识,按层次仔细分离和解剖,以保护喉返神经的完整性。
2021, 27(2):243-246.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03128
摘要:内镜下行蝶腭动脉结扎术,对保守治疗无效的鼻后端出血是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本文对蝶腭动脉结扎术的产生及发展、解剖学基础、手术操作过程、适应证、有效性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综述,深入理解蝶腭动脉结扎术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解剖基础及临床实践的意义。蝶腭动脉结扎术治疗难治性鼻出血,其理论支持充分,解剖标志相对固定,临床操作简单,效果可靠。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