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5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自发性扁桃体出血的病因分析及治疗

      2025, 31(1):106-110.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524055

      关键词:自发性扁桃体出血病因分析治疗
      摘要 (37)HTML (26)PDF 1.01 M (23)收藏

      摘要:自发性扁桃体出血(STH)在临床上较为罕见,病因复杂且隐匿,其中最常见的原因为咽部局部感染。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等作出判断,其治疗主要根据病因及出血情况的不同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病因治疗、支持治疗和止血治疗,如上述方法无效,在排除凝血系统、高血压等疾病后,应果断实施缝扎、扁桃体切除术、颈外动脉结扎术、选择性动脉造影及栓塞术等方法。本文就STH的发病原因以及诊治原则作一综述,以期为耳鼻咽喉临床提供参考。

    • 自发性脑脊液耳漏的临床分析

      2023, 29(2):90-95.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294

      关键词:脑脊液耳漏自发性内耳畸形诊断治疗
      摘要 (318)HTML (201)PDF 1.21 M (296)收藏

      摘要:目的 总结归纳并探讨自发性脑脊液耳漏(SCSFO)的临床特点、手术方式及术后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5—2020年收治的SCSFO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病例的临床特点,分析归纳病例的漏口、手术修补方式、术后反应,并随访手术效果。结果 共收集10例SCSFO病例资料,其中男4例,女6例;儿童患者3例,成人患者7例。病史25 d至20余年,单侧发病9例,双侧发病1例。3例儿童患者均为先天性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均因发现鼻漏或脑膜炎就诊。7例成人患者中,因耳闷伴听力下降就诊5例,其中1例同时合并耳漏;因鼻漏就诊1例;因耳痛合并脑膜炎就诊1例。外院曾行鼓膜穿刺或置管史4例。3例儿童患者中,缺损部位均位于镫骨足板处和镫骨周围,其中2例患者伴镫骨畸形;7例成人患者中,2例漏口位于镫骨足板,3例漏口位于鼓室天盖,2例漏口位于乳突天盖。1例术后出现癫痫及颅内压升高。10例患者随访周期为5个月至 6年,均无再发脑脊液耳漏。结论 早期识别脑脊液耳漏的不典型症状,掌握确诊脑脊液耳漏的定位、定性诊断方法非常重要。SCSFO保守治疗效果差,一旦确诊,建议积极手术探查,精准寻找漏点,确切修补漏口是关键。

    •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定位诊断的影像学征象分析

      2022, 28(2):56-60.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505

      关键词:脑脊液鼻漏自发性影像学征象
      摘要 (164)HTML (349)PDF 1.06 M (305)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总结自发性脑脊液鼻漏患者的影像学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为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前瘘点的影像学定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3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诊治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行鼻窦颅底高分辨CT(HRCT)和核磁共振(MRI)水成像检查。术前分析其影像学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并结合术中情况证实其瘘点位置。结果 48例患者术前经影像学瘘点判断并经手术证实瘘点位于筛板20例(41.7%),蝶窦外侧隐窝16例(33.3%),筛顶8例(16.7%),额窦后壁2例(4.2%),斜坡2例(4.2%)。研究发现不同区域的自发性脑脊液鼻漏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存在明显不同,间接征象如左右侧不对称,引流通道水肿,窦腔黏膜增厚和积液征可以用于寻找瘘点。瘘口在影像学上根据直接征象颅底骨质缺损的诊断符合率为66.7%,而联合应用CT与MRI水成像根据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联合应用的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患者影像学的间接征象对于术前准确判断瘘点具有重要价值。

    • 肥胖与自发性脑脊液鼻漏的相关性研究

      2020, 26(3):321-324.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3019

      关键词:脑脊液鼻漏|肥胖|自发性
      摘要 (49)HTML (0)PDF 831.00 Byte (145)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肥胖是否是自发性脑脊液鼻漏(CSFR)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预防自发性CSFR的发病及降低术后复发率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28例CSFR病例,其中男57例,女71例;年龄19~72岁,平均年龄(40.0±3.9)岁。所有患者均在鼻内镜下行脑脊液鼻漏修补术,采用中鼻甲或鼻中隔黏膜、明胶海绵贴补。所有患者入院时常规测量身高和体重,根据身高及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根据引起CSFR的病因将128例患者分为外伤性组、医源性组、肿瘤性组及自发性组。结果自发性组的BMI平均值为33.4 kg/m2,明显高于其他3组(外伤性组BMI平均值23.9 kg/m2,P=0.002;医源性组BMI平均值23.5 kg/m2,P=0.003;肿瘤性组BMI平均值21.3 kg/m2,P=0.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外伤性组、医源性组与肿瘤性组的BMI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随访1年,所有患者无任何鼻部、眼部及颅底术后并发症,有5例患者术后出现复发:2例患者术后体重逐渐上升,二次手术修补,并告知患者降低体重,未再出现复发;1例患者自第1次出现复发后,自行进行减肥,未行手术治疗而自愈,随访至今,未再出现复发;2例患者无明显体重增加,二次手术修补后,未再出现复发。结论根据本研究结果,我们认为肥胖只是自发性CSFR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其他病因导致的CSFR没有相关性。控制体重是预防自发性CSFR及降低自发性CSFR术后复发率的一种重要举措。

    • 自发性脑脊液耳漏4例临床分析

      2019, 25(5):518-521.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5014

      关键词:脑脊液耳漏|自发性|内耳畸形|颅底缺损|脑膜炎
      摘要 (54)HTML (0)PDF 937.00 Byte (397)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自发性脑脊液耳漏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6年12月手术治疗的4例自发性脑脊液耳漏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4例患者均有细菌性脑膜炎病史,2例为内耳畸形(内耳不完全分隔Ⅰ型),漏点均位于镫骨足板;行耳后切口鼓室探查术,术中见镫骨足板缺损有清亮液体涌出,去除镫骨及砧骨,以颞肌筋膜、耳廓软骨及纤维蛋白胶封堵前庭窗。另2例漏点位于后颅窝硬脑膜,其中1例位于弓状隆起至总角水平,1例位于圆窗至外耳道下壁水平;此2例患者均行完壁式乳突开放术,显露后颅窝骨质缺损处,可见脑脊液流出,以颞肌筋膜、耳廓软骨、乳突皮质骨骨粉及纤维蛋白胶封堵缺损。结果4例患者术后随访23~39个月,脑脊液耳漏及脑膜炎均无复发。结论自发性脑脊液耳漏发病率低,容易漏诊、误诊,以致脑膜炎反复发作。听力下降伴脑膜炎的患者应高度怀疑自发性脑脊液耳漏的可能。

    上一页1下一页
    共1页5条记录 跳转到GO

温馨提示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