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30(6):31-35.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4029
摘要:目的 分析高分辨计算机断层扫描(HRCT)和MRI对颞骨胆脂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9年3月临床可疑胆脂瘤拟行手术治疗者107例(125耳),其中男62例,女45例,年龄3~79岁,平均年龄(40.14±18.8)岁。术前3 d至2周常规进行颞骨HRCT和MRI扫描。影像检查结果术前由放射科医师和耳科手术医师分别独立阅片评估记为可疑胆脂瘤和非胆脂瘤,术中发现记为胆脂瘤和非胆脂瘤组织,全部病变组织送病理进行组织学确诊。结果 HRCT对胆脂瘤诊断的灵敏度为68.8%,特异度为39.6%,阳性预测值(PPV)为64.6%,阴性预测值(NPV)为44.2%;MRI-DWI对胆脂瘤诊断的灵敏度为96.1%,特异度为91.7%,PPV为94.9%,NPV为93.6%。比较初次和二次手术结果发现MRI-DWI对复发胆脂瘤诊断的准确率显著高于HRCT(P<0.05)。结论 MRI-DWI对胆脂瘤诊断的准确性显著高于HRCT,尤其对术后复发病例的诊断更具优势。
2023, 29(2):127-130.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1429
摘要: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SNHL)是耳科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听力损失伴或不伴耳鸣、眩晕、耳闷等症状,SNHL病因复杂多样,目前尚未有一个确切的病因。近年来磁共振影像技术(MRI)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和运用,内听道MRI在显示软组织方面更具优势,可用来研究SNHL患者的内耳疾病,如研究小脑前下动脉来进一步阐述内耳微循环,轧造影显示梅尼埃病患者膜迷路积水,以及功能MRI对脑区活动的研究等等。本文主要以内听道MRI影像学特征来探讨SNHL的潜在病因,为耳科医生诊疗SNHL提供新思路。
2022, 28(2):1-7.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0001
摘要:耳硬化症是一种表现为鼓膜完整的传导性或混合性听力下降的疾病。耳硬化症的诊断主要根据患者病史和准确的听力学检查,影像学起到辅助作用。但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影像学检查在耳硬化症的诊疗过程中愈加重要,从术前诊断、鉴别诊断、术前评估手术难度、预测并发症,到术后分析并发症、评估手术疗效等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耳硬化症影像学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2022, 28(2):8-12.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493
摘要:目的 分析经静脉内耳钆造影(IV-Gd),3D-FLAIR MRI技术对拟诊断为梅尼埃病(MD)患者中内淋巴积水(EH)比例,探讨其对MD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21年10月根据临床症状疑似MD患者86例,经IV-Gd进行内耳三维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磁共振(3D-FLAIR MRI)扫描,对病例资料及EH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86例疑似MD患者中,男32例,女54例;年龄28~72岁,平均年龄(51.7±11.2)岁;病史1个月至18年,平均(2.9±2.6)年。61例疑似MD患者内耳IV-Gd显示出EH(称为:EH阳性),其中56例确诊MD;其余25例疑似MD患者内耳IV-Gd未见明显EH(称为:EH阴性),其中7例确诊为MD。61例EH阳性者中,23例(37.7%)患者双耳EH阳性,EH阳性的84耳中29耳(34.5%)前庭EH,15耳(17.9%)耳蜗EH,其中33例(75%)同时前庭和耳蜗EH。IV-Gd诊断MD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9%、78.3%、86.1%、91.8%、78.3%,ROC曲线下面积为:0.836;IV-Gd与临床确诊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0.653,P<0.001)。EH阳性和EH阴性两组MD患者对比:年龄、性别、合并偏头痛、MD分期均无显著差异(P>0.05)。MD病程、平均PTA均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借助于IV-Gd检测的EH结果,可以有效提高MD的确诊率,MD病程及听力损失可能与EH相关。若条件允许,对疑似MD患者进行IV-Gd进一步佐证。
2019, 25(3):246-249.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3005
摘要:目的分析颅底脊索瘤的CT和MRI影像特点,探讨其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9年3月经手术病理证实颅底脊索瘤的62例患者的影像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和MRI检查,其中11例同时行CTA检查,观察病变部位、生长方式、密度或信号特点、强化方式。结果病变起源于斜坡46例, 伴脑干和基底动脉受压后移15例,筛窦、蝶窦受累10 例,单侧或双侧海绵窦受累8例,颅底受累5例,岩尖骨质受累6例; 起源于斜坡外16例,其中伴突入鞍上池9例,累及邻近岩骨、枕骨破坏4例,脑干受压3例。CT表现肿块为不均匀等或稍高密度软组织影,其中骨质破坏区边缘硬化4例,病变内见钙化或残存骨49例。MRI信号不均匀,T1WI稍低或等信号,T2WI高信号,夹杂T1WI高信号和/或T2WI低信号。增强检查表现呈不均匀强化,其中轻、中度强化53例, 强化显示“蜂房征”6例,边缘轻度环形强化3例。结论CT和MRI可清楚显示颅底脊索瘤的部位形态特点、侵犯周围组织范围、强化方式,对明确疾病诊断、制定手术计划及术后随访评估具有较大价值。
2018, 24(4):381-385.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8040018
摘要: 目的探讨三维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磁共振成像(3DFLAIR MRI)在内耳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52例内耳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梅尼埃病患耳组、可疑梅尼埃病患耳组和突发性聋患耳组)和对照组(健侧耳组),对受试者进行耳蜗电图及内耳3DFLAIR MRI扫描等相关检查,观察各组内耳3DFLAIR MRI内淋巴显像与耳蜗电图关系。结果3DFLAIR MRI扫描可观察到梅尼埃病组、可疑梅尼埃病组、突聋组内淋巴积水程度患侧比健侧耳组严重,但梅尼埃病、可疑梅尼埃病及突发性聋的内淋巴积水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内淋巴积水诊断的阳性率3DFLAIR MRI扫描高于耳蜗电图,尤其在可疑梅尼埃病的诊断中3DFLAIR MRI 检查比耳蜗电图更具有优势,但尚不能认为3DFLAIR MRI扫描可以取代耳蜗电图检查。结论三维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磁共振成像在内耳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用于梅尼埃病、可疑梅尼埃病及突聋的辅助诊断,能有效提高内耳内淋巴积水的检出率。
2017, 23(4):295-298.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704001
摘要:颅底外科涉及到多个解剖区域、多种疾病和多个学科,是最有挑战的学科之一。本文回顾近年来颅底手术入路的改良、颅底内镜技术及磁共振成像技术在颅底外科的应用和颅底多学科合作,探讨颅底外科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2013, 19(4):330-333.
摘要:目的 探讨上颌窦海绵状血管瘤影像学检查的诊断价值,总结鼻内镜下切除上颌窦海绵状血管瘤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11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对上颌窦海绵状血管瘤的内镜手术疗效进行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影像学检查示CT主要表现为受累鼻窦膨大,骨质不同程度吸收。MRI检查9例患者T1WI呈中等信号,10例患者T2WI呈高信号;其中8例动态增强扫描均呈渐进性强化及蜂窝状或斑驳状表现。结合临床均能提示上颌窦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11例上颌窦海绵状血管瘤均在鼻内镜下顺利完整切除,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影像学检查对上颌窦海绵状血管瘤的术前诊断有特征性意义,绝大多数病例在不进行颌内动脉栓塞或颈外动脉血管结扎的情况下,可在鼻内镜下完整切除肿瘤。
2010, 16(3):189-191.
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颅底软骨肉瘤的CT和MRI表现,探讨CT和MRI在颅底软骨肉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9例颅底软骨肉瘤,全部病例均行CT和MRI平扫及增强。结果:9例CT平扫表现为等或略低密度的分叶状或类圆形软组织肿块,伴有不同程度的钙化,且形态不规则,呈散在沙粒样或弧形及粗糙团块状,同时合并骨质破坏;增强后病灶呈非均匀强化。MRI检查T1WI呈等低信号混杂影,T2WI呈高低信号混杂影,肿瘤内钙化在T1WI、T2WI均为无信号区,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性强化。结论:颅底软骨肉瘤有较特有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是诊断颅底软骨肉瘤的有效方法。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