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29(1):104-107.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017
摘要:目的 探讨在甲状腺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CCND)中,采用甲状腺下动脉(ITA)解剖技术来保护下甲状旁腺(IPGs)功能的意义。方法 本研究实施CCND手术65例患者(双侧9例、单侧56例),共解剖74侧ITA来寻找和保护IPGs,记录术中寻找IPGs的数目、解剖ITA情况、保留IPGs之后的血供情况及术后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结果 本组解剖ITA寻找到IPGs的比例为85.1%(63/74);可肉眼识别的为56.8%(42/74)IPGs,可见明显的ITA的Ⅰ级和Ⅱ级分支血管供血,ITA发出走向胸腺舌的Ⅱ级分支有 42.0%(31/74);原位保留IPGs的成功率为59.5%(44/74);有12.3%(8/65)的患者术后出现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2周后恢复正常。结论 解剖ITA的方法有助于在CCND术中寻找到IPGs,可有效保护其完好的血供与功能。
2021, 27(1):12-15.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03161
摘要:目的 探讨纳米碳在甲状腺癌手术中对淋巴结清扫及甲状旁腺保护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94例甲状腺癌手术情况,所有患者均行甲状腺全切及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根据术中是否应用纳米碳将其分为实验组(54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不使用纳米碳,实验组术中应用纳米碳。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及术后检出淋巴结的数量与转移数量,比较术前和术后3、30 d患者血清甲状旁腺素(PTH)与血钙的差异。结果 两组间年龄、性别、术后测量肿瘤大小及TNM分期等基本情况比较无差异(P>0.05)。实验组检出淋巴结数平均(9.80±4.80)枚,对照组检出淋巴结数平均(6.95±3.86)枚,实验组转移淋巴结数与对照组转移淋巴结数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006,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30 d的血钙和PTH均无差异(P>0.05)。结论 甲状腺癌手术中应用纳米碳可显著增加检获淋巴结的数量,提高转移淋巴结清除的阳性率,但对甲状旁腺的保护作用不明显。
2021, 27(1):26-29.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20293
摘要:目的 调查甲状腺癌手术患者心理痛苦状况,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一般资料问卷和心理痛苦温度计对300例甲状腺癌住院患者进行手术前心理状况调查。结果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300份,有效回收率100%。300例甲状腺癌手术患者术前心理痛苦得分为0~10分,平均(2.77±2.07)分,心理痛苦评分≥4分101例,占33.67%,其中中度痛苦(4~6分)89例,占29.67%、重度痛苦(7~9分)8例,占2.67%,极度痛苦(10分)4例,占1.33%;问题列表中令患者感到心理痛苦的问题主要为担心复发211例(70.33%)和手术瘢痕152例(50.6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性别、性格类型(患者自评)3个变量进入甲状腺癌手术患者心理痛苦影响因素模型(P<0.05)。结论 甲状腺癌手术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痛苦,应重点关注年轻、女性及性格内向的患者。同时根据患者心理痛苦问题进行针对性干预,使患者积极有效应对手术,促进早日康复。
2021, 27(1):39-44.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03127
摘要:溶血磷脂酸(LPA)是磷脂生物合成中的重要前体以及细胞间的脂质信号分子,通过作用于其同源的G蛋白偶联受体发挥广泛的生物学效应。LPA可以调节细胞增殖、侵袭、粘附、血管生成,从而促进肿瘤生长和转移,并参与癌干细胞和肿瘤微环境的调节。LPA的产生、受体的表达和信号转导异常与甲状腺癌(TC)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有关。因此研究TC发病机制对于TC临床诊断和治疗都显得尤为必要。本文主要从LPA合成、代谢、失活;ATX-LPA信号轴的生物学功能以及其在TC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2021, 27(6):702-705.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21064
摘要:目的 分析甲状腺癌喉返神经(RLN)损伤影响因素并建立预防措施。方法 以2018年1月-2019年12月诊治的420例甲状腺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甲状腺癌病理类型,TNM分期、手术方式、肿瘤部位、神经暴露的关系等因素对RLN损伤发生率的影响,并建立相应预防措施。结果 420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有25例患者发生RLN损伤,发生率为5.95%;其中永久性损伤10例(2.38%),暂时性损伤15例(3.57%);术后随访1年,10例永久性损伤患者功能未恢复,15例暂时性损伤患者声带运动均在6个月内恢复。甲状腺癌手术患者RLN损伤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生RLN损伤率与肿瘤部位、手术方式、手术次数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部位、手术方式、手术次数是RLN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肿瘤部位、手术方式、手术次数是RLN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熟悉RLN解剖结构、暴露神经可作为降低RLN发生的预防措施。
2021, 27(6):706-711.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21001
摘要: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维生素D受体(VDR)表达,并分析其与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185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手术切除治疗,其中甲状腺全切/次全切术101例,术中实施颈淋巴结清扫术者82例;腺叶加峡叶切除术80例,术中实施颈淋巴结清扫术者65例;局部广泛切除术4例,均于术中实施颈淋巴结清扫术。采用免疫组化法(SP)检测癌组织和切缘正常组织β-catenin、VDR表达,对比其阳性表达率;对比复发与未复发患者癌组织β-catenin、VDR阳性表达率;分析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癌组织β-catenin、VDR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68%、35.68%,切缘正常组织分别为62.70%、67.0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10.5年,平均(4.52±1.01)年,复发率为10.81%,复发患者癌组织β-catenin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未复发患者(P<0.05),VDR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未复发患者(P<0.05);III期、腺叶加峡叶切除术、癌组织β-catenin蛋白阳性表达、癌组织VDR蛋白阴性表达均是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术中实施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后辅助治疗均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β-catenin蛋白阳性表达率较切缘正常组织高,VDR蛋白阳性表达率则较低,且复发患者更甚,癌组织β-catenin蛋白阳性表达、VDR蛋白阴性表达与III期、腺叶加峡叶切除术均是其危险因素,且术中实施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后辅助治疗可降低复发风险。
2020, 26(1):92-94.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1022
摘要:目的 探讨滤泡型甲状腺癌(FTC)下颌骨升支骨转移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下颌骨升支转移性甲状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通过对该疾病相关文献的复习,进而对该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进行讨论。结果本例患者术前行CT示甲状腺左叶肿块性质待定,考虑甲状腺癌;左侧下颌骨升支骨质破坏并软组织形成,考虑骨巨细胞瘤。行甲状腺次全切,并将下颌骨部分升支及肿块一并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下颌骨肿物为滤泡性甲状腺癌转移。术后1年患者复查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滤泡型甲状腺癌的细胞异型性小,术中快速病理诊断困难,发生下颌骨转移更为罕见。无论是影像学医生还是临床医生都要仔细阅读影像图片,并结合病史评估患者全身多发肿块的来源,作出相对正确的诊疗计划,避免误诊。
2020, 26(3):255-259.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3006
摘要:目的总结甲状腺癌侵犯颈段气管的气管缺损修复经验,提高术中气管缺损修复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8月—2019年2月诊治的32例甲状腺癌侵犯颈段气管患者资料,其中6例术中采用锐性削除受侵气管外壁,8例气管袖式切除+端端吻合,6例胸锁乳突肌锁骨骨膜瓣,8例胸锁乳突肌锁骨骨膜瓣联合生物膜,2例前臂皮瓣+自体软骨移植,2例气管造瘘+Ⅱ期修复。结果6例锐性削除气管外壁患者中,有1例患者术后第6天出现气管瘘,予以换药后出院;余26例患者中,24例于术后6个月内恢复正常呼吸功能,1例前臂皮瓣+自体软骨移植患者术后出现局部气管狭窄,黏痰堵塞,带管生存,1例带蒂胸锁乳突肌骨膜瓣+生物膜患者术后气管局部塌陷伴双侧声带麻痹,带管生存。结论对于侵犯气管的甲状腺癌患者,根据不同的侵犯范围,选取合适的气管切除和缺损气管的修复方式,才能取得较高的手术成功率和较好的治疗效果。
2019, 25(4):444-448.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4024
摘要:甲状腺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 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死亡原因主要是由于晚期浸润颈部重要器官或广泛转移。有别于其他晚期恶性肿瘤,高分化甲状腺癌发展缓慢,生物学特性呈“惰性”,如果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法,仍可延长患者生命并维持生活质量。目前国内外对于局部晚期分化型甲状腺癌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辅以放射性碘、TSH抑制治疗已达成共识,但对肿瘤侵犯喉返神经及气管等的处理仍存在争议。本文讨论了局部晚期高分化甲状腺癌侵及喉、气管、食管、颈部大血管的外科的手术方式及争议。同时阐述了晚期高分化甲状腺癌治疗的未来, 包括辅助治疗的最新进展、人工气管、靶向治疗、多学科诊疗模式的应用,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予以讨论。
2018, 24(5):492-496.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805025
摘要:新一代测序技术(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的应用不仅可以对甲状腺癌(thyriod carcinoma,TC)遗传变异进行高通量分析,也为全面理解甲状腺相关肿瘤生物学特性提供可能,为具有不确定特征的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ine needle aspiration,FNA)提供诊断改进意见,并有助于患者管理,依据肿瘤的恶性程度为患者提供危险分层。此外,NGS已应用于癌症的全面研究,如用于肿瘤分子分类、甲状腺癌复发转移的分子预测等。本综述涵盖了迄今为止源于不同类型甲状腺癌组织的NGS分析,其中包括FNA细胞学检查、新鲜冷冻组织和石蜡包埋组织。此外,本文还阐述了使用NGS研究和治疗甲状腺癌的实验研究及临床意义。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