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30(1):1-11.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3362
摘要:鼓室给药是一种常见的耳科局部给药方式,指通过将药物递送入中耳,经圆窗膜或卵圆窗扩散分布到内耳从而达到治疗或诊断效果。近年来,鼓室给药技术在耳科疾病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主要包括突发性聋、梅尼埃病、分泌性中耳炎和自身免疫性内耳病等疾病的诊治。目前,国内外对鼓室给药的操作规范、适应证,尤其是给药时机及治疗方案尚未有统一标准。为了促进鼓室给药技术规范化,我们特组织了国内在鼓室给药领域经验丰富,有卓越建树中青年专家,基于临床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制定了鼓室给药临床实践指南。本指南从鼓室给药操作规范出发,系统总结了糖皮质激素鼓室给药、庆大霉素鼓室给药、鼓室内注射造影剂膜迷路MRI成像及其他药物鼓室给药四个方面,旨在指导并规范临床鼓室给药技术的应用。
2023, 29(4):26-30.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291
摘要:目的 探讨鼓室注射甲强龙作为联合或补救给药治疗平坦下降型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的恰当时机。方法 收集2019年7月—2021年10月在耳鼻咽喉科住院治疗的平坦下降型单侧突聋患者,根据入选及排除标准最终选取145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仅全身用药,治疗组(83例)在全身用药基础上联合了鼓室注射甲强龙20 mg,隔日1次,连用5次。治疗组患者记录从发病初始日到首次鼓室注射给药日的时间间隔,并以10 d为分界点,将治疗组分为“≤10 d组”和“>10 d组”。记录各组患者在发病初始期(3 d内)、自发病起1个月时,自发病起6个月时的平均听阈值,并统计分析各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的听力改善程度。结果 在发病初始期,各组患者平均听阈的总体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发病起1个月时,治疗组中“≤10 d组”患者听力改善均值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中“>10 d组”与対照组及治疗组中“≤10 d组”与“>10 d组”相比,听力改善均值(d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发病起6个月时,“≤10 d组”听力改善均值显著大于“>10 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 相比单纯全身用药, 联合鼓室注射激素治疗平坦下降型突聋在听力改善程度上有显著优势,早期开始(发病起10 d内)联合治疗是有必要的,能够获得更好的远期疗效。
2023, 29(4):108-112.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239
摘要:糖皮质激素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广泛应用于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包括变应性鼻炎、慢性鼻-鼻窦炎、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的治疗。糖皮质激素可与核内糖皮质激素受体(GR)结合并穿过核孔,在细胞核内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发挥生理学作用。但部分长期使用激素的患者疗效很差甚至无效,即出现激素抵抗(CR)现象。CR影响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效果,导致炎症状态持续,因此了解CR的发生机制对于指导该类疾病的治疗而言至关重要。不同类型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存在的CR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似性。近年来相关研究提示,CR的发生与GR的改变(如表达量、亲和力、基因多态性等)密切相关。为此,本文简要回顾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机理,并对与受体相关的CR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22, 28(4):8-13.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300
摘要:目的 嗜中性粒细胞(Neu)性慢性鼻窦炎伴有鼻息肉(CRSwNP)主要发生于东亚国家的患者,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旨在评估局部用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鼻喷剂对Neu性CRSwNP的治疗作用。方法 15例CRSwNP患者受到招募,并接受局部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3个月。分别从正常鼻黏膜组织和CRSwNP患者的鼻息肉(NP)组织中获取样本,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确定NP的内表型,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治疗前后NP组织中Neu的浸润情况,用苏木精-伊红和过碘酸-雪夫染色方法分别对治疗前后NP组织中杯状细胞和黏膜下腺体细胞进行检测,最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治疗前后NP组织中炎症介质髓过氧化物酶(MPO)和γ-干扰素(IFN-γ)以及黏蛋白(MUC)5AC和MUC5B进行了检测。结果 15例CRSwNP患者的NP内表型均为Neu性,Neu在NP组织中浸润数目显著多于正常鼻黏膜,布地奈德鼻喷剂局部治疗后NP组织中Neu计数没有显著降低;杯状细胞的计数和黏膜下腺体细胞的染色评分在NP组织中显著高于正常黏膜组织,治疗后这些指标无显著降低;NP组织中MPO、IFN-γ、MUC5AC和MUC5B的含量显著多于正常黏膜组织;布地奈德治疗前后,NP组织中这些物质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奈德鼻喷剂对Neu性CRSwNP无显著治疗作用。
2021, 27(1):109-113.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03266
摘要:嗜酸性中耳炎(EOM)其显著特点是中耳腔中的黏液中含有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常合并支气管哮喘或变应性鼻炎。传统的治疗中耳炎的方法,如:鼓膜切开、抗生素消炎、乳突根治术等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经过临床治疗发现,全身或局部运用类固醇类激素及生物靶向治疗,效果显示优于传统治疗。因嗜酸性中耳炎相对少见,临床表现并不典型,发现时已经是较严重阶段,患者常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期。本文对嗜酸性中耳炎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临床分型、影像学特点、诊断标准及治疗进行综述,以期提高对嗜酸性中耳炎的认识。
2021, 27(4):365-371.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40001
摘要:本文系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召集国内青年鼻科专家,基于临床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制订的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专家共识。本共识从鼻用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原理、药理特点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系统总结了鼻用糖皮质激素在治疗变应性鼻炎中的作用、临床应用要旨和注意事项,旨在进一步规范变应性鼻炎的诊疗,指导医师进行合理的用药,以提高变应性鼻炎的治疗疗效和患者的就医满意度。
2021, 27(5):606-610,614.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21006
摘要:慢性鼻窦炎(CRS)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疾病,其中CRS伴鼻息肉以及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CRS等临床难治性鼻窦炎预后最差,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鼻用糖皮质激素一直被推荐为CRS术后的一线用药,并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CRS术后局部激素的给药方式相继开展了大量研究,本文系统地总结了鼻喷剂、鼻滴剂、鼻腔盥洗、鼻腔雾化吸入及鼻腔激素植入物等术后局部激素的给药方式及最新研究进展,回顾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并加以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2020, 26(2):191-193.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2019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鼻息肉术后口服糖皮质激素的疗效,探讨鼻息肉术后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及作用机制。方法56例鼻息肉术后患者中随机选取28例为试验组,28例为对照组,试验组术后口服+鼻喷糖皮质激素,对照组术后口服安慰剂+鼻喷糖皮质激素,术后第2、6、12、24周对所有患者症状、鼻腔黏膜及副作用进行观察,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别。结果①术后第2周,试验组患者鼻腔黏膜水肿、结痂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第6周及术后第12周,试验组及对照组患者VAS评分、鼻腔黏膜水肿、结痂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鼻腔黏膜出现上皮化,其中试验组多于对照组;③术后第24周,试验组上皮化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仅有1例患者口服激素后第4天出现膝关节疼痛,停药后症状逐渐消失,未行特殊治疗,其余患者均未出现睡眠障碍、体重增加及关节疼痛等并发症。结论口服糖皮质激素短期内能安全有效缓解鼻内镜术后鼻息肉患者自我感觉症状及鼻腔黏膜水肿,但停药后其作用不能有效维持。
2019, 25(5):533-536.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5017
摘要:目的观察处于围绝经期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性激素指标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 2013年8月—2017年12月在石家庄市第三医院住院治疗的处于围绝经期的突发性耳聋患者132例作为研究组,以来院体检的129名围绝经期健康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性激素6项水平即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 (E2)、孕酮(P)、睾酮(T)、催乳素(PRL)。然后分析研究组患者性激素各项指标在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中的差异性。进而对性激素各项指标与研究组患者的纯音听阈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研究组中E2、P两项激素下降的比率(89%和68%)显著高于对照组(67%和52%),且研究组E2、P两项指标[(34.04±30.49)pmol/L和(0.61±0.37)n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62.03±30.32)pmol/L和(1.08±0.58)nmol/L](P<0.05)。而FSH、LH、T、PRL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在不同听力损失程度中的各项指标,E2与P有显著性差异;相关性分析发现,E2和P与纯音听阈负相关(P<0.05)。结论围绝经期突发性耳聋患者的E2和P显著下降,并与患者的病情程度成负相关。E2、P在围绝经期妇女突发性耳聋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策略中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19, 25(6):573-577.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6001
摘要:目的本文基于临床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制定的鼻炎(萎缩性鼻炎除外)分类和诊疗的专家共识,其中在治疗方面重点关注了鼻腔局部用药的临床应用,旨在进一步规范鼻炎尤其是慢性鼻炎的诊疗,明确鼻腔局部用药如鼻用糖皮质激素、鼻用抗组胺药和鼻腔盐水盥洗等在鼻炎治疗中的临床地位及注意事项,以便指导临床医师进行合理用药,提高鼻炎的疗效和患者的满意度。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