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28(3):66-69.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450
摘要:目的 探讨和总结中颅窝脑膜瘤术中保护蝶顶窦引流静脉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9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27例中颅窝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17例;年龄30~67岁,平均年龄55.5岁;发病时间4个月至3年。27例患者侧裂静脉呈蝶顶窦优势引流者15例,非优势引流者12例。所有患者均经额颞筋膜间入路行脑膜瘤切除术。结果 27例中颅窝脑膜瘤患者中SimpsonⅡ级切除24例,Ⅲ级切除3例。术中3例蝶顶窦非优势引流者,因肿瘤包绕粘连,给予电凝切断。术后无1例死亡。术后1例因脑水肿加重行二次手术去骨瓣减压。随访2~13年,平均随访5.5年,无1例肿瘤复发。结论 中颅窝脑膜瘤常累及甚至包绕蝶顶窦引流静脉,术前要详细评估静脉引流情况,术中要重视该静脉的保护,锐性分离解剖保留引流静脉,才能减轻术后脑水肿。
2020, 26(3):283-287.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3011
摘要:探讨颅底脊索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湘雅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1月—2019年12月经显微手术治疗的33例颅底脊索瘤患者的病例资料,统计手术入路、病变切除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分析患者临床疗效。结果33例患者中,全切除19例,次全切除12例,大部分切除2例,全切除率57.6%。术后有2例患者新发眼球外展受限、复视,术后1个月逐渐恢复正常;术后脑脊液鼻漏2例,均为经鼻蝶术后患者,其中1例予腰大池引流1周后拔管无脑脊液漏,1例行脑脊液漏修补术;有2例术后出现垂体功能减退,予激素替代治疗2~3个月后逐渐恢复。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108个月,19例全切除患者中有5例复发,复发率26.3%;12例次全切除患者中有4例明显进展;2例大部分切除患者中1例术后进展迅速,半年后死亡。33例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73个月,5年PFS 63.2%,5年生存率96.7%。结论颅底脊索瘤首选治疗方式是外科手术,术前应对其进行详细的影像学评估,选择合适的颅底手术入路尽可能提高肿瘤全切除率,术后辅助放疗可延缓肿瘤复发。
2019, 25(1):33-35.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1007
摘要:目的探讨和总结巨大实性高血运听神经瘤的临床显微手术技巧,以期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6年8月手术的21例巨大实性高血运听神经瘤患者临床资料,探讨手术操作技巧,总结肿瘤切除程度、术后面瘫情况及其余并发症。结果21例患者均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肿瘤最大径62 mm,最小直径40 mm;肿瘤全切6例,近全切除15例。无一例死亡。术后面神经功能HB 1级7例,2级7例,3级5利,4级2例;共济运动障碍者2例。术后2年以上随访HB 2级患者有3例恢复至1级。结论合理控制出血是切除巨大实性高血运听神经瘤的关键步骤,内听道后壁的精细打磨、面神经扇形扩张平面的确认与保护是保留面神经功能的重要步骤。
2018, 24(1):21-23.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和总结内听道型听神经瘤的临床显微手术技巧,以期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2015年8月期手术的34例内听道型听神经瘤患者临床资料,探讨手术操作技巧,并总结肿瘤切除程度、术后并发症及远期随访情况。结果34例患者均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肿瘤最大径小于10 mm 11例,介于10~20 mm之间23例;肿瘤全切34例。无一例死亡。术后3个月轻度周围性面瘫2例,听力较术前下降17例。术后随访2年以上,听力较术前下降13例。结论乙状窦后硬膜下入路是切除内听道型听神经瘤的良好办法,磨除内听道后壁及锐性分离是操作核心。
2018, 24(4):322-326.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804005
摘要: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桥小脑角区(cerebellopontine angle,CPA)肿瘤相关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1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收治的78例CPA肿瘤相关TN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胆脂瘤31例(39.7%),脑膜瘤18例(23.1%),听神经瘤25例(32.1%),三叉神经鞘瘤2例(2.6%),脂肪瘤2例(2.6%)。所有患者均经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其中26例肿瘤切除后同期行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结果肿瘤全切64例,次全切除10例,部分切除4例;72例患者术后三叉神经痛痊愈,4例患者三神经痛治疗有效,2例无效,随访6~78个月TN症状无复发。1例部分切除脑膜瘤术后3个月MRI复查显示残余肿瘤较前增大,行伽马刀治疗后病灶缩小。结论多种CPA肿瘤可表现为TN症状,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是治疗CPA肿瘤相关TN的首选方案; 对部分CPA肿瘤相关TN患者的三叉神经既有肿瘤压迫也有三叉神经根部血管压迫切除肿瘤后还需行MVD。
2018, 24(4):327-330.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804006
摘要: 目的探讨和总结包裹颈内动脉巨大蝶鞍区脑膜瘤的临床显微外科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6年5月收集的19例包裹颈内动脉巨大蝶鞍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12例;年龄34~68岁,平均年龄56.5岁,发病时间11个月至6年,所有患者均经额颞入路行脑膜瘤切除。结果19例包裹颈内动脉巨大蝶鞍区脑膜瘤中SimpsonⅡ级切除15例,Ⅲ级切除4例。无一例死亡。术后随访2~8年,平均随访时间6.5年,无一例肿瘤复发。术后发生可恢复性脑梗塞6例,经对症治疗术后3个月内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3例出现不可恢复性脑梗塞,术后1年仍无改善。结论包裹颈内动脉巨大蝶鞍区脑膜瘤手术风险极大,预判颅底重要解剖结构,沿神经血管走形锐性分离,术中避免颈内动脉破裂出血和术后积极预防血管痉挛,能够获得较好的手术疗效。
2017, 23(4):342-344.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704011
摘要:目的探讨可视喉镜在声门暴露困难患者喉显微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6年8月在我院采用可视喉镜辅助喉显微手术治疗的20例声门暴露困难的声带良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中牙齿松动发生率、软腭裂伤发生率以及术后疼痛评分进行分析。结果根据CormackLehane(CL)分级方法,20例患者中属于III级声门暴露困难者15例,IV级声门暴露困难者5例。所有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中牙齿松动发生率、软腭裂伤发生率以及术后疼痛平均评分分别为(17.20±3.33)min、(3.30±1.17)ml、0%(0/20)、0%(0/20)及(1.35±0.93)分。术后随访3~6个月,患者均无复发。结论可视喉镜在普通支撑喉镜下声门暴露困难患者的喉显微手术中声门暴露充分,手术时间短且围手术期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2016, 22(4):288-292.
摘要:目的探讨蝶骨嵴内侧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效果及影响切除程度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1985年11月~2009年10月手术治疗的127例蝶骨嵴内侧脑膜瘤患者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随访研究。采用单因素分析肿瘤大小、侵犯海绵窦、粘连颈内动脉、质地对切除程度的影响。结果全组患者无手术死亡。肿瘤全切除104例,全切除率为81.9%。随访患者120例,7例患者失访。平均随访81.6个月,随访平均生活质量评分(KPS评分)90.6分,肿瘤全切除98例病例复发10例,复发率10.2%;22例次全切除患者肿瘤进展10例,进展率45.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侵犯海绵窦、直接粘连颈内动脉及分支以及肿瘤大小是影响全切除的因素,而与肿瘤质地无关。结论蝶骨嵴内侧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能获得良好的远期疗效,其第一次手术治疗彻底切除肿瘤对于患者预后至关重要。肿瘤侵犯海绵窦、粘连颈内动脉及分支以及肿瘤大小是影响肿瘤全切除的主要因素。
2016, 22(6):451-454.
摘要:目的探讨岩斜区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式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2月采取不同手术入路治疗的66例岩斜区脑膜瘤的临床、影像、手术及随访资料。结果肿瘤全切46例(SimpsonIIII级),次全切20例(SimpsonIV级)。1例患者术后死于颅内感染,25例患者术后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其中19例在末次随访过程中明显改善或消失。结论手术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的切除肿瘤并减少术后并发症,针对累及不同区域的肿瘤选择不同入路,实现岩斜区脑膜瘤的个体化治疗,有助于疗效的提高。
2013, 19(1):1-4.
摘要:目的 总结分析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结合显微手术操作技巧在听神经瘤手术中预防面神经损伤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科2011~2012年施行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的大型及中型听神经瘤(肿瘤直径≥2.4 cm)患者62例,术中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对手术进行综合监护,同时密切留意骨性解剖、蛛网膜解剖、神经与血管解剖关系。术后随访6个月,评估肿瘤切除程度并根据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对患者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肿瘤全切除58例(93.5%),次全切除4例(6.5%);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面神经功能评定:Ⅰ级57例(91.9%),Ⅱ级5例(8.1%)。结论 对于大型和中型听神经瘤患者,术中进行综合电生理监护,同时操作时注意典型的解剖位置与熟练的显微手术技术,可达到较高的肿瘤全切除率,并尽可能地保全面神经功能。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