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291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鼻腔浆液黏液腺错构瘤的临床分析

      2025, 31(1):9-12.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524084

      关键词:鼻腔浆液黏液腺错构瘤病理诊断手术治疗
      摘要 (38)HTML (43)PDF 1.05 M (57)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回顾鼻腔浆液黏液腺错构瘤(SMH)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该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方法 4例患者中,男3例,女1例;年龄23~66岁,平均年龄39.75岁。主要症状是单侧鼻塞及脓涕,3例病变位于钩突,1例病变位于中鼻甲。结果 所有患者均行鼻内镜下病变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均为SMH,表现为黏膜下呈簇状或小叶状增生的浆液黏液腺、导管。免疫组化结果:CK7、CK19为弥漫性阳性,S100、p63、EMA为局灶性阳性。随访6~48个月,均未复发。结论 鼻腔SMH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病理学表现独特,手术彻底切除病变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 鼻眼相关疾病的手术径路选择及疗效分析

      2025, 31(1):13-19.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524174

      关键词:鼻眼相关疾病鼻内镜手术手术径路疗效
      摘要 (47)HTML (44)PDF 1.99 M (77)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以眼部为首发症状的不同鼻眼相关疾病选择经鼻内镜不同手术径路治疗的优势并分析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7月收治的48例以眼部为首发症状的鼻眼相关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变的不同部位、类型及范围,采取5种不同手术径路治疗:选择鼻内镜下经典Messeerklinger手术径路39例,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径路3例,鼻内镜下扩大鼻腔外侧壁切除径路3例,鼻内镜下联合眉弓径路2例,鼻内镜下联合唇龈沟径路1例,评价鼻内镜下不同手术径路的优势和疗效。结果 48例患者术后均随访3个月以上,其中5例经鼻内镜下经典Messeerklinger手术径路视神经管减压术中,3例从术前无光感恢复到术后指数/20 cm,1例从术前视力0.1恢复到术后0.4,1例无明显好转;其余43例患者眼部症状完全消除,无复视斜视、视力减退、眼干、溢泪、眼球突出、红肿,无脑脊液鼻漏、面部麻木、疼痛等临床症状,术后鼻腔通气良好。结论 根据以眼部为首发症状的鼻眼相关疾病的不同类型、范围及影像学特点,选择鼻内镜下不同径路手术,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康复快,疗效满意。

    • 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嗅觉功能转归的研究进展

      2025, 31(1):36-41.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524104

      关键词: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内镜鼻窦手术嗅觉功能
      摘要 (19)HTML (23)PDF 895.06 K (59)收藏

      摘要:嗅觉功能障碍是慢性鼻窦炎(CRS)患者就诊时的常见主诉之一,不仅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会引起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发生。内镜鼻窦手术(ESS)在慢性鼻窦炎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ESS对伴嗅觉功能障碍的CRS患者嗅觉改善的有效率为25%~100%,变化范围较大,而影响CRS患者嗅觉功能的各项主客观指标也是临床所关注的问题。本文旨在对CRS患者鼻内镜术后嗅觉功能转归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 低温等离子手术治疗早期喉鳞状细胞癌整体预后及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

      2024, 30(3):16-22.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4039

      关键词:早期喉癌低温等离子手术肿瘤学结果无病生存期
      摘要 (122)HTML (1922)PDF 1.80 M (2092)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手术治疗早期喉鳞状细胞癌(简称喉癌)的整体预后情况,并评估相关风险因素对患者无病生存期(DFS)的影响,从而分析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20年12月接受经口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手术治疗、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369例早期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时间为32~12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72个月。并统计分析获得患者各项肿瘤学结果,包括DFS、总生存期(OS)、局部控制率(LC)、保喉率(LP)。结果 术后共计70例患者出现复发,40例死亡。所有患者总的1、2、5年DFS分别为89%(95%CI:86%~92%)、85%(95%CI:82%~89%)、80%(95%CI:76%~84%),中位DFS未到达。1、2、5年OS分别为97%(95%CI:96%~99%)、92%(95%CI:89%~95%)、89%(95%CI:85%~92%),中位OS未到达。且累及前连合显著影响患者DFS,但对OS没有影响。而ACI患者1、2、5年DFS分别为87%(95%CI:82%~92%)、82%(95%CI:77%~88%)、76%(95%CI:70%~82%)。而未侵犯患者1、2、5年DFS分别为92%(95%CI:87%~96%),89%(95%CI:84%~93%),85%(95%CI:79%~91%)。结论 等离子手术与CO2激光手术或是单纯放疗的疗效较为接近。累及前连合与术后肿瘤切缘也是影响患者术后DFS的重要因素,并且术后复发患者的二次等离子手术并非禁忌。术前做好相应评估,在确认前连合区域外侧甲状软骨没有明显侵犯并且术前判断可以获得阴性切缘的情况下再考虑行等离子手术治疗,才能使患者获得最佳疗效。

    • 慢性鼻-鼻窦炎经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4, 30(4):18-22.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3381

      关键词: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手术复发
      摘要 (88)HTML (2409)PDF 888.53 K (3429)收藏

      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慢性鼻-鼻窦炎(CRS)经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治疗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2021年海军军医大学海军特色医学中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经鼻内镜治疗179例CRS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确定CRS经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治疗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179例CRS患者接受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治疗后,1年内复发35例(19.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伴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伴鼻息肉、鼻窦 CT Lund-Mackay评分总分、鼻内镜Lund-Kennedy评分总分、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术后未进行换药、术后未规律药物治疗与CRS经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治疗后1年内复发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其中鼻窦CT Lund-Mackay评分总分、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术后未规律药物治疗是影响CRS经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鼻窦CT Lund-Mackay评分总分、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术后未规律药物治疗是影响CRS经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新辅助抗PD-1/PD-L1在可手术切除的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与评价

      2024, 30(3):23-33.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4036

      关键词: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新辅助抗PD-1/PD-L1Meta分析手术
      摘要 (78)HTML (1940)PDF 1.22 M (2071)收藏

      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新辅助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或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在可手术切除的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从建库至 2023年11月前发表的研究,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采用 JBI评价工具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应用Revman 5.4进行单臂Meta 分析。结果 共纳入15篇文献、49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疾病客观缓解率为39%(95%CI:29%~54%),病理学缓解率为55%(95%CI:48%~63%),1年无进展生存率为84%(95%CI:75%~ 95%),1年总体生存率为86%(95%CI:78%~ 95%),患者的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0%(95%CI:13%~31%)。12项研究报道了与治疗相关的手术延迟情况,仅有1项研究中出现1例患者因免疫治疗而延误原定手术时间。亚组分析比较了单用抗PD-1/PD-L1、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抗PD-1/PD-L1+放射治疗、抗PD-1/PD-L1+化学疗法及抗PD-1/PD-L1+基因靶向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显示,这5种不同治疗方案之间的病理学缓解率和安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PD-1/PD-L1+基因靶向治疗组的客观缓解率(13%,95%CI:5%~37%)最低,抗PD-1/PD-L1+化学疗法的客观缓解率(90%,95%CI:75%~107%)最高,另3组治疗方案间的客观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本荟萃分析和系统回顾中,新辅助抗PD-1/PD-L1免疫治疗对可切除的HNSCC耐受性良好,可能具有组织病理学反应所暗示的治疗优势。在抗PD-1/PD-L1联合或不联合其他辅助治疗的方案中,抗PD-1/PD-L1联合化学疗法的客观缓解率较其他组合治疗组更高,期待更多的临床研究来探索长期疗效和最佳治疗组合。

    • 鼻腔呼吸道上皮腺瘤样错构瘤临床特点分析

      2024, 30(4):34-37.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3371

      关键词:鼻腔呼吸道上皮腺瘤样错构瘤嗅裂手术治疗
      摘要 (46)HTML (125)PDF 1.17 M (188)收藏

      摘要:目的 对12例鼻腔呼吸道上皮腺瘤样错构瘤(REAH)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方法 对2018年11月—2022年12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治疗的12例鼻腔REAH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12例患者中,男9例,女3例;平均年龄53.16岁。对其好发部位、主要症状体征、影像学特征、手术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4年以上,11例未再复发,1例复发。病理改变以被间质组织分隔的广泛增生的圆形或椭圆形腺体结构为主。结论 鼻腔REAH好发部位为嗅裂区,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病理学诊断是金标准,手术彻底切除病变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 28例马德龙病的临床分析

      2024, 30(5):70-74.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3336

      关键词:马德龙病手术治疗预后
      摘要 (46)HTML (40)PDF 1.08 M (195)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马德龙病(MD)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2023年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8例MD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人口统计学特征、临床指标、脂肪沉积部位、治疗方式及预后情况。结果 28例MD患者中,男26例,女2例;年龄27~68岁,平均年龄51.11岁。所有患者根据Enzi分型均为Ⅰ型MD;24例(85.71%)患者既往有长期饮酒史,19例(67.86%)患者有吸烟史;23例(82.14%)脂肪沉积部位主要位于颈前区;24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2例因术后并发症死亡。术后随访1~110个月,失访3例,复发8例,死亡2例;1、2、3年复发率分别为31.59%、42.11%、42.11%,其中复发患者中,术后继续饮酒者所占比例高达87.50%。结论 MD主要发生在长期饮酒的中年男性,Ⅰ型MD为其主要类型。MD常见的脂肪沉积部位在颈前区,开放性手术切除沉积脂肪仍是其主要治疗方式。术后继续饮酒是影响MD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 耳鼻咽喉科术后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特点及诊疗分析

      2024, 30(4):75-80.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3205

      关键词:耳鼻咽喉科肺栓塞静脉血栓栓塞围手术期诊疗
      摘要 (70)HTML (144)PDF 1003.33 K (169)收藏

      摘要:目的 总结耳鼻咽喉科患者术后急性肺栓塞(PE)的临床特点并分析诊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2年12月在术后1个月内发生PE的耳鼻咽喉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PE在耳鼻咽喉科术后1个月内发病率为0.05%(12/25 368),临床表现主要为呼吸困难33.3%(4/12)、心悸16.7%(2/12)、晕厥16.7%(1/12)、无症状者41.7%(5/12)。7例出现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下降,11例患者行CT肺动脉血管造影检查证实存在肺动脉或其分支的充盈缺损。2例高危及2例低危患者转重症监护治疗。11例患者抗凝治疗后有效,1例抢救无效死亡。抗凝治疗过程中3例因活动性出血停止抗凝。结论 PE的临床症状不典型,需重视术后出现的呼吸困难、心悸、晕厥、血氧饱和度下降等表现。早期识别、准确判断严重程度及早期规范化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高危患者预后较差,需转重症监护治疗并尽早启动抗凝或溶栓治疗。

    • 扁桃体下极被膜保留的扁桃体切除术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治疗中的应用

      2024, 30(3):76-80.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3128

      关键词:扁桃体切除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儿童术后出血手术方式
      摘要 (75)HTML (170)PDF 973.80 K (165)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扁桃体下极被膜保留的扁桃体切除术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中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 将2018年8月—2019年12月行扁桃体下极被膜保留扁桃体切除术(91例)与2017年1月—2018年7月行传统扁桃体切除术(100例)治疗儿童OS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随访1年的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无明显差异,下极被膜保留组术后第1天、第3天疼痛评分显著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术后出血率传统手术组(7/100,7%)高于下极被膜保留组(2/91,2.19%)(P<0.05)。术后随访1年,两组均未出现局部感染及再发扁桃体肥大情况。结论 扁桃体下极被膜保留的扁桃体切除术是儿童OSA的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出血风险及术后疼痛。

    上一页123456
    共30页291条记录 跳转到GO

温馨提示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