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5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二氧化碳激光与常规冷器械切除声带良性病变的疗效比较

      2022, 28(3):91-94.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309

      关键词:声带良性病变二氧化碳激光常规冷仪器视频频闪声学分析语音障碍指数
      摘要 (729)HTML (167)PDF 847.63 K (206)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二氧化碳激光与常规冷器械切除声带良性病变的手术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2020年12月于四川省会理市人民医院和四川省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200例良性声带病变患者,依据双盲法随机分为A组(100例)与B组(100例)。A组行常规冷器械法治疗,B组二氧化碳激光切除术治疗,术后对各组视频频闪、声学分析和语音障碍指数(VHI)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结节、息肉、囊肿、黏膜白斑分布例数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3个月的闪烁噪声、嗓音抖动、基频均小于术前,术后3个月的最大发声时间大于术前。但两组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闪烁噪声、嗓音抖动、基频、最大发声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VHI的躯体、功能、情感、总计得分均小于术前,但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手术方法在处理良性声带病变方面都有良好的疗效,但各有其优缺点。

    • 耳外科手术患者全麻气管插管前后的嗓音声学分析

      2021, 27(2):187-190.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03129

      关键词:嗓音学声学参数客观声学分析
      摘要 (73)HTML (250)PDF 807.26 K (206)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全麻气管插管对耳外科手术患者嗓音的影响。方法 对2017年1月-2017年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咽喉一科行耳外科手术治疗且均全麻下行气管插管术的成年患者52例插管前1 d、插管后第1天、插管后第3天进行嗓音声学分析,比较患者插管前后的基频(F0)、基频微扰(Jitter)、绝对音调微扰(Jita)、振幅微扰(Shimmer)、扰动商(APQ)、噪谐比(NHR)等参数值变化。结果 与插管前1 d的Jitter和Jita相比,插管后第1天患者的Jitter和Jita呈现增加趋势,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插管后第3天参数值回降至术前水平。除F0插管前后无明显变化。其他参数插管后第1天与插管前1 d相比,前者也具有上升趋势,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在插管后第3天时回降至术前水平大小。结论 全麻下气管插管可以导致部分声学参数的一过性改变,但未引起正常音调的改变及声音嘶哑,对嗓音没有显著影响。

    • 嗓音训练联合拳击动作治疗青春期假声的疗效观察

      2020, 26(3):302-305.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3015

      关键词:嗓音训练|青春期假声|拳击动作|声学分析
      摘要 (74)HTML (0)PDF 983.00 Byte (316)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嗓音训练配合拳击动作治疗青春期假声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9年6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耳鼻咽喉头颈科就诊的青春期假声患者21例,均为男性患者,年龄16~35岁,病程1~20年。所有患者均表现为青春变声期或变声期后说话时音调偏高或用假声,杂音明显,偶有声嘶及破音,其中19例患者喉镜下表现为声带闭合欠佳。对患者采用嗓音训练联合拳击动作的矫治治疗,根据即时效果反馈,语训1~4次不等,每次1~2 h,以上过程均由专业语训师对患者进行指导及追踪。治疗前后采用动态喉镜及嗓音分析系统记录患者的喉镜下表现及嗓音声学参数,并进行对比分析,评估治疗效果。结果21例青春期假声患者发声基频(F0)较训练前均下降明显,其中18例患者基频恢复至成年男性正常水平,嗓音障碍指数(DSI)较前明显改善,最长发音时间(MPT)较前明显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9例声带闭合不全的青春期假声患者经治疗后声带闭合良好。结论嗓音训练配合拳击动作治疗青春期假声效果显著,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应用嗓音主客观参数评估不同大小声带息肉显微手术的临床疗效

      2017, 23(2):112-116.

      关键词:声带息肉|嗓音障碍|嗓音声学分析|嗓音障碍指数
      摘要 (112)HTML (0)PDF 966.00 Byte (253)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大小声带息肉显微手术疗效的多参数评估方法。方法根据声带平行的息肉最大直径与同侧声带膜部的比例,将30例女性单发声带息肉患者分为两组,小息肉组(17例)和大息肉组(13例),分别进行喉显微手术,术后所有患者均休声2周;同期选取15例正常人群为对照组,术后分别进行总嘶哑度G、嗓音障碍指数量表(voice handicap index scale, VHI)、嗓音声学参数等指标的检测。分析上述指标间的差异性和相关性,同时分析手术疗效的主客观评估的一致性。结果①术前组总嘶哑度G和VHI评分(功能、生理、情感及总体评价)均高于术后组和对照组(P<0.05);②不同大小声带息肉术前组、术后组和对照组间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呈递增趋势,噪音障碍严重指数(dysphonia severity index, DSI)呈递减趋势(P<0.05);最长发声时间(maximum phonation time, MPT)术前组较术后组和对照组下降,且大息肉术前组较小息肉术前组降低(P<0.05);③功能、生理、总体评价之间呈正相关,情感与总体评价呈正相关;jitter与shimmer呈正相关(P<0.05);④总嘶哑度G的主观评级和DSI的客观分级总体一致性达82.67%,正常嗓音组一致性最高,达91.43%,中度嗓音障碍一致性最低,达71.43%。结论嗓音声学主客观检测参数可作为声带息肉病情严重程度和手术疗效的重要参考依据。

    • 单侧神经性声带麻痹患者嗓音分析及动态喉镜记波扫描评估

      2017, 23(5):413-417.

      关键词:声带麻痹|嗓音声学分析|动态喉镜|动态喉镜记波扫描
      摘要 (96)HTML (0)PDF 1.12 K (442)收藏

      摘要:目的以嗓音学分析方法评估单侧神经性声带麻痹患者的嗓音特征,探讨动态喉镜记波扫描(videostrobokymography,VSK)在评价声带麻痹患者声带振动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2例单侧神经性声带麻痹患者及30例嗓音正常对照者分别进行嗓音学检测,并进行动态喉镜检查生成喉记波图像,分析两种方法在诊断声带麻痹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嗓音学分析显示,单侧神经性声带麻痹患者的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频(F0)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声谱图主要见中频、高频区谐波声能减弱或消失,二、三共振峰(F2、F3)基本消失,噪声成分明显增加;低频区谐波及共振峰(F1)仍存在,呈现不规则、中断现象;最长发声时间(maximun phonation time,MPT),较对照组明显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SK图像中,正常对照组声带相位均基本对侧,黏膜波正常开放商为0.48;声带麻痹组的声带闭合相均未见声门闭合,开放商均为1。结论嗓音学分析可客观评估单侧声带麻痹患者嗓音特征。VSK是一种评价检查声带振动功能的有效方法,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上一页1下一页
    共1页5条记录 跳转到GO

温馨提示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