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31(1):42-45.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524137
摘要:皮质类固醇激素是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术后最常用的药物治疗。虽然局部使用皮质类固醇可有效减轻与慢性鼻窦炎(CRS)相关的症状,且减少全身副作用,但其在鼻腔内的分布是有限的,主要依赖于其释放介质。皮质类固醇药物洗脱支架是一种相对新颖的技术,可以将高浓度的皮质类固醇直接且持续地释放至鼻窦黏膜上。目前,药物支架最常用于CRS患者的内镜鼻窦手术(ESS)的术中和术后,可显著改善黏膜炎症及术后症状,并降低鼻息肉的复发。本文综述了两种类固醇药物洗脱支架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证据,药物支架结合其他局部给药方式可以得到更好的药物分布,为术中及术后联合用药提供思路。
2025, 31(1):94-99.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524090
摘要: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SSHL)病因尚不明确,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难治性疾病,预后欠佳。近年来由于其患病率明显上升,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SSHL,临床上常采用改善内耳微循环、抗病毒、解除迷路水肿、高压氧等治疗方法。作为一种严重的疾病,常常与多种代谢性疾病紧密相关。目前,SSHL的临床研究很少集中于糖尿病患者,本综述分析了伴糖尿病SSHL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响因素及皮质类固醇治疗的相关进展,并对未来治疗前景进行展望。
2023, 29(4):108-112.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239
摘要:糖皮质激素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广泛应用于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包括变应性鼻炎、慢性鼻-鼻窦炎、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的治疗。糖皮质激素可与核内糖皮质激素受体(GR)结合并穿过核孔,在细胞核内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发挥生理学作用。但部分长期使用激素的患者疗效很差甚至无效,即出现激素抵抗(CR)现象。CR影响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效果,导致炎症状态持续,因此了解CR的发生机制对于指导该类疾病的治疗而言至关重要。不同类型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存在的CR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似性。近年来相关研究提示,CR的发生与GR的改变(如表达量、亲和力、基因多态性等)密切相关。为此,本文简要回顾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机理,并对与受体相关的CR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21, 27(1):109-113.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03266
摘要:嗜酸性中耳炎(EOM)其显著特点是中耳腔中的黏液中含有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常合并支气管哮喘或变应性鼻炎。传统的治疗中耳炎的方法,如:鼓膜切开、抗生素消炎、乳突根治术等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经过临床治疗发现,全身或局部运用类固醇类激素及生物靶向治疗,效果显示优于传统治疗。因嗜酸性中耳炎相对少见,临床表现并不典型,发现时已经是较严重阶段,患者常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期。本文对嗜酸性中耳炎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临床分型、影像学特点、诊断标准及治疗进行综述,以期提高对嗜酸性中耳炎的认识。
2021, 27(4):365-371.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40001
摘要:本文系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召集国内青年鼻科专家,基于临床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制订的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专家共识。本共识从鼻用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原理、药理特点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系统总结了鼻用糖皮质激素在治疗变应性鼻炎中的作用、临床应用要旨和注意事项,旨在进一步规范变应性鼻炎的诊疗,指导医师进行合理的用药,以提高变应性鼻炎的治疗疗效和患者的就医满意度。
2012, 18(4):289-291.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耳聋(acute lowtone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ALHL)的临床特点和疗效,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和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ALHL患者的临床表现、听力学检查和治疗情况,总结其临床发展规律。结果 发病年龄以青中年为主,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多为单耳发病,表现为耳闷或伴耳鸣,听力下降,不伴眩晕,所有患者纯音听阈均表现为轻中度低频感音神经性耳聋,治疗前后分别为(38.71±6.82)dB和(20.56±9.44)dB,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鼓室图“A”型,49例(80.9%)镫骨肌反射引出,40例(64.5%)Metz试验阳性,62例ABR均正常。62例患者治疗前DPOAE在0.5~1 kHz的引出率仅为18.7%,反应幅值明显降低,治疗后DPOAE在0.5~1 kHz的引出率提高至43.8%,幅值亦有所提高。结论 ALHL以突发的耳闷和(或)伴耳鸣为主要表现,常单耳发病,青中年女性为主,听力学定位诊断为蜗性聋,仅累及低频区,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2011, 17(4):244-247.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鼻用糖皮质激素喷雾剂布地奈德(budesonide)对兔急性细菌性上颌窦炎的细菌学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48只,采用鼻腔置入Merocel高分子膨胀海绵并注入肺炎链球菌的方法建立急性细菌性上颌窦炎模型,10 d后取出鼻腔膨胀海绵,随机分成抗生素治疗组(A组)、抗生素加鼻用激素治疗组(B组)、鼻用激素治疗组(C组)及对照组(D组),每组各12只。分别于治疗2周及4周后每组各处死6只动物,获取上颌窦腔分泌物作普通细菌培养。结果 细菌培养结果显示治疗2周后,虽然A、B组上颌窦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低于C、D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A、B组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低于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用糖皮质激素合并抗生素治疗兔急性细菌性上颌窦炎时,未见影响抗生素的抗菌效果。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