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31(1):46-51.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525057
摘要:骨性鼻锥位于鼻部的上1/3,是构成鼻外形的重要组成部分,驼峰鼻畸形、歪鼻畸形、创伤鼻畸形的整形修复往往涉及骨性鼻锥重建与塑形。鼻骨截骨术在现代鼻整形术诞生之初便已存在,其通过骨凿切开并移动骨质,达到骨性鼻锥塑形的目的,是经典的鼻整形手术操作。鼻骨截骨术依据截骨路径分为外侧截骨术、内侧截骨术、内侧斜行截骨术、中间截骨术、横向截骨术。传统的鼻骨截骨术在盲视下操作,精准性差且学习曲线漫长,随着鼻整形技术的发展,内镜技术、动力设备、压电设备逐渐应用到鼻骨截骨术中,使鼻骨截骨术变得可视和精准。鼻骨截骨术也与保留鼻整形理念相融合,更好地发挥功能保护作用。本文介绍了鼻骨截骨术的解剖基础、临床分类以及最新的临床进展,同时介绍鼻骨截骨术在保留鼻整形中的应用和进展,为广大鼻整形医生提供参考。
2024, 30(1):41-48.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4009
摘要:现代鼻整形技术发展至今历时百余年,期间耳鼻咽喉科医生和整形外科医生分别在各自领域推动鼻整形的发展。本文介绍了现代鼻整形技术的发展历程与临床进展,包括由鼻科学中发展出的功能性鼻整形和整形外科学中发展出的美容性鼻整形。鼻整形技术由开始的切除性鼻整形发展至结构性鼻整形,以及近几年提出的保留性鼻整形,功能保护的重要性在鼻整形中愈来愈被认识。随着学科的发展与融合,功能性鼻整形的理念有待进一步拓展,以适应未来鼻整形领域的发展。
2024, 30(5):42-47.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4368
摘要:鼻尖是面部的重要美学标志,位于面部的最突出点,是视觉上的焦点。对于亚洲人群而言,鼻尖通常较低且轮廓相对圆钝,因此鼻尖整形的需求十分广泛。然而,亚洲人的鼻部解剖特征与其他种族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鼻软骨支架较为薄弱,鼻尖皮肤相对较厚,这为鼻尖整形手术带来了挑战。如何在保留鼻部功能的基础上,塑造一个符合美学的鼻尖是鼻整形医生面临的难题之一。本综述从鼻尖的解剖结构、面部美学标准及各类整形技术的角度出发,分析鼻尖整形的不同处理技巧,重点讨论软骨移植、缝合技术及支架重建等各种方法的优劣,结合亚洲人特有的鼻部解剖结构特点,评估不同手术方案的适用性与效果,以期为鼻尖整形的方案选择提供参考。
2024, 30(4):51-55.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4295
摘要:功能性鼻整形旨在改善鼻腔通气功能的同时改善鼻部美学形态。支架移植技术是结构鼻整形的基础,目前在功能性鼻整形中亦被广泛运用。通过支架移植扩大鼻瓣角并支撑鼻侧壁等,能有效改善鼻腔通气。本文回顾鼻中隔支架、上外侧支架和下外侧支架等多种功能性鼻整形相关支架移植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中隔撑开移植(SSG)和中隔延伸移植(SEG)适合鼻中隔偏曲患者改善鼻腔通气功能。蝶形移植(BG)和上外侧展开移植(ULSG)可有效降低内鼻阀气流阻力并防止外侧壁塌陷。外侧脚支撑移植(LCSG)和鼻翼缘移植(ARG)适合对外鼻阀形态和通气功能进行同步改善。人工合成材料在支架制作中的应用以及鼻内镜技术的引入,进一步提高了手术的效果和安全性。尽管如此,功能性鼻整形仍需根据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设计,未来需更多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以验证不同技术的远期有效性。
2024, 30(6):63-68.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4505
摘要:鼻翼是重要的鼻美学亚单元,东亚人鼻常伴有鼻翼扁平、宽大,使鼻部整体外观臃肿,缺乏立体感。鼻翼的美学问题在以往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鼻整体美学的要求越来越高,鼻翼美学的重要性重新引发人们的认识,鼻翼整形成为鼻整形中一个重要的亚方向。通过鼻翼缩窄与鼻翼缘退缩矫正来塑造鼻翼形态,达到整体鼻部的协调和美观。本文对鼻翼解剖及美学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并对目前鼻翼整形技巧归纳总结。
2024, 30(2):65-71.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4111
摘要:随着整形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功能性鼻整形外科因其需要同时改善患者鼻部的外观及功能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旨在梳理近年来功能性鼻整形领域的解剖学进展,对鼻部与功能相关的重要结构的解剖学研究进行回顾,为功能性鼻整形临床研究与实践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
2020, 26(6):721-724.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6026
摘要:鼻整形术后的疗效受多因素影响,鼻畸形整复术更注重鼻外形及功能的共同改善,其评价标准包括主观性与客观性内容。疾病特异性量表从患者主观角度对手术前后鼻部状况予以评估,是针对性改善患者生存质量(QoL)的重要工具。QoL的评价包括个体对健康状况的主观认知、症状、功能、患者偏好与价值观等,需要在保留客观性与科学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反映患者的主观感受。本文就近年来疾病特异性量表在鼻整形患者QoL评估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2019, 25(2):109-113.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2001
摘要:鼻面部外伤可以造成鼻面部骨结构破坏和软组织结构的畸形,出现形态和功能上的缺陷,功能性鼻整形外科要求在改善外形的同时,恢复鼻功能。本文从功能性鼻整形外科角度就骨性鼻锥、软骨性鼻锥和鼻阀结构畸形中的常见的需关注的问题,作简要地阐述。
2019, 25(2):114-117.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2002
摘要:目的探讨OsiriX软件在功能性鼻整形教学及术前评估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医学图像OsiriX软件处理DICOM格式的CT图片,对鼻部外观、鼻骨、鼻阀、鼻中隔及鼻腔气道等结构进行三维重建,以模拟患者真实的外形和结构。结果利用OsiriX软件可以直观、真实地重建患者的鼻外观、鼻骨、鼻阀、鼻中隔和鼻腔气道等结构。结论OsiriX可以重建功能性鼻整形所需要了解的结构,在临床教学和术前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
2019, 25(2):121-125.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2004
摘要:目的“减张法”是保持鼻背软骨-鼻中隔软骨复合体完整性、通过解除张力而使其居中对称的方法。本文研究鼻内镜辅助下减张法功能性鼻整形手术的主观和客观疗效。方法对67 例行鼻内镜辅助下减张法功能性鼻整形手术的鼻畸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美学效果用电子测量尺测量和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鼻阻塞改善程度用鼻阻力计测量和鼻阻塞症状评分法评估。结果34 例I型鼻畸形患者鼻畸形角度电子测量值术后(2.24±1.68)度与术前(11.94±3.17)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33 例C型鼻畸形患者鼻畸形角度电子测量值术后(177.20±5.80)度与术前(158.34±9.96)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主观满意度很好53 例(79.1%),好13 例(19.4%),一般1 例(1.5%)。术后鼻阻塞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α=0.95,P<0.001)。术后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未见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减张法功能性鼻整形手术有效、微创,适用于各种鼻畸形的治疗。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