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53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28例马德龙病的临床分析

      2024, 30(5):70-74.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3336

      关键词:马德龙病手术治疗预后
      摘要 (47)HTML (43)PDF 1.08 M (203)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马德龙病(MD)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2023年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8例MD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人口统计学特征、临床指标、脂肪沉积部位、治疗方式及预后情况。结果 28例MD患者中,男26例,女2例;年龄27~68岁,平均年龄51.11岁。所有患者根据Enzi分型均为Ⅰ型MD;24例(85.71%)患者既往有长期饮酒史,19例(67.86%)患者有吸烟史;23例(82.14%)脂肪沉积部位主要位于颈前区;24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2例因术后并发症死亡。术后随访1~110个月,失访3例,复发8例,死亡2例;1、2、3年复发率分别为31.59%、42.11%、42.11%,其中复发患者中,术后继续饮酒者所占比例高达87.50%。结论 MD主要发生在长期饮酒的中年男性,Ⅰ型MD为其主要类型。MD常见的脂肪沉积部位在颈前区,开放性手术切除沉积脂肪仍是其主要治疗方式。术后继续饮酒是影响MD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 规范化诊疗模式下原发灶不明颈部淋巴结转移性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2024, 30(5):75-82.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4233

      关键词:头颈肿瘤鳞状细胞癌原发灶不明肿瘤诊疗模式预后
      摘要 (42)HTML (36)PDF 1003.77 K (151)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探讨原发灶不明颈部淋巴结转移性鳞状细胞癌(SCCUP)的临床特征,评估规范化的诊疗模式对SCCUP诊治的影响,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 总结2003年9月—2023年9月诊治的51例SCCUP患者,综合分析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术前检查、治疗方案、原发灶随访情况、5年总生存率(OS)和区域控制率(RC)。结果 51例患者中男47例,女4例;平均年龄(59.96±10.29)岁。截止随访结束共22例死亡,复发17例,27例在后续诊治过程中出现原发灶。对于EBER(-) p16(-) SCCUP,随访过程中原发灶检出、包膜外侵犯是影响其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引入EBER、p16对于规范化SCCUP的诊治有积极意义,有利于对患者采取更适宜的诊治方式,积极排查原发灶对患者预后有积极作用。

    • SMAD3和CD4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2024, 30(5):83-88.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3340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信号转导分子3白细胞分化抗原44预后临床病理特征
      摘要 (55)HTML (39)PDF 1.02 M (105)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信号转导分子3(SMAD3)和白细胞分化抗原44(CD4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PTC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同期取距离癌组织3 cm以上癌旁组织作为对照,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SMAD3和CD44的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SMAD3和CD44的阳性表达情况。Spearman相关性分析PTC患者癌组织中SMAD3和CD44的mRNA表达水平的关系。SMAD3和CD44与PTC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分析。COX回归分析影响PT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PTC组SMAD3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t=8.484,P<0.05),CD44表达水平显著升高(t=11.232,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PTC患者癌组织中SMAD3和CD44的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s=-0.519,P<0.05)。与癌旁组织相比,PTC组SMAD3阳性表达率显著降低(χ2=41.905,P<0.05),CD44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χ2=62.888,P<0.05)。SMAD3表达与TNM分期(χ2=7.678,P=0.006)、淋巴结转移(χ2=20.398,P<0.05)、侵犯包膜(χ2=9.881,P=0.002)有关。CD44表达与TNM分期(χ2=3.959,P=0.047)、淋巴结转移(χ2=20.702,P<0.05)、侵犯包膜(χ2=10.363,P=0.001)有关。术后随访3年发现,SMAD3阳性表达PTC患者生存率高于阴性表达患者生存率(χ2=4.644,P=0.031)。CD44阳性表达PTC患者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表达患者生存率(χ2=5.331,P=0.02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SMAD3和CD44表达是影响PT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PTC组织中SMAD3呈异常低表达,CD44呈高表达,其水平与PT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有关。

    • 肾小球滤过率与突发性聋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2024, 30(2):85-89.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3087

      关键词:突发性聋肾小球滤过率肾功能预后
      摘要 (136)HTML (184)PDF 917.84 K (214)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肾小球滤过率(GFR)与突发性聋的相关性,并分析突发性聋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0月收治且临床资料完整的突发性聋261例,比较不同临床特征的突发性聋患者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分析突发性聋预后的影响因素并绘制ROC曲线评价预测效能。结果 ①突发性聋患者的听力值(dB)与eGFR水平呈负相关(P=0.02);②eGFR水平在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及听力损失类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eGFR水平和听力损失类型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④eGFR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4(95%CI:0.642~0.766),预测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当约登指数为0.360时,最佳决策阈值为103.50 mL·min-1·1.73 m-2。结论 ①eGFR水平与突发性聋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及听力损失类型有关。②eGFR水平和听力损失类型是突发性聋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 血清亲环素A联合凋亡抑制蛋白水平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2024, 30(4):86-90.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3163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凋亡抑制蛋白血清亲环素A预后
      摘要 (23)HTML (141)PDF 923.86 K (163)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血清亲环素A(CypA)联合凋亡抑制蛋白(Arc)水平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于2018年3月—2020年12月收治的STBI患者140例。根据GCS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110例)和预后良好组(30例)。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质指数(BMI)、生命体征、治伤原因、院内心肺复苏、插管比例等,收集患者24 h内首次临床检查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各参数的差异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评估影响因素对STB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院内插管、院内心肺复苏、凝血酶时间、血浆凝血酶原时间、CypA和Arc等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ypA和Arc是STBI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采用Spearman分析法对CypA和Arc与预后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CypA和Arc与预后均呈正相关(r=0.512,P<0.001;r=0.602,P<0.001)。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CypA和Arc表达水平对STBI患者预后评估的效能,结果显示,STBI患者CypA表达水平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8(95%CI:0.810~0.905,P<0.001),Arc表达水平的AUC为0.839(95%CI:0.785~0.894,P<0.001),联合预测的AUC为0.971(95%CI:0.949~0.992,P<0.001)。结论 血清CypA联合Arc水平对STBI患者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颅底骨坏死对鼻咽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及干预策略研究

      2023, 29(6):16-21.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3301

      关键词:鼻咽癌放射性颅底骨坏死预后
      摘要 (80)HTML (535)PDF 825.42 K (362)收藏

      摘要:目的 探索发生放射性颅底骨坏死(sbORN)的鼻咽癌(NPC)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可能影响患者生存率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 2001 年 1 月 1 日—2023年 7月31日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发生sbORN的NPC患者临床数据,根据生存状态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使用t检验、Fisher’s精确检验比较两组之间差异;通过使用生存分析方法,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比例风险模型,来评估不同预后因素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31例发生sbORN的NPC患者,男23例,女8例。16例死亡患者中大出血 6例(37.5%)、脓毒血症7例(43.75%)、多器官衰竭 2例(12.5%)、脑干脑梗1例(6.25%)。中位生存时间为23个月,1年生存率为70.96%(22/31),2年生存率为54.83%(17/31)。降钙素原水平在sbORN发生方面达到显著水平(χ2=4.229,P=0.040),降钙素原与sbORN的发生有关。在病变范围方面,病变涉及颅内的患者发生死亡的比例显著高于病变不涉及颅内的患者(χ2=7.515,P=0.006)。将患者分为死亡及存活组后发现,较低的体质指数(BMI)、较低的血红蛋白、较高的前白蛋白水平可能与患者预后差相关(P均<0.05)。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坏死侵犯颅内(HR=0.206,95%CI:0.066~0.637,P=0.006)、 降钙素原升高(HR=3.311,95%CI:1.120~9.791,P=0.030)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sbORN对于NPC生存率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合并sbORN的NPC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监测降钙素原水平及鼻咽部增强磁共振明确坏死是否侵犯颅内,提前干预,预防感染、改善营养状况,从而提高患者生存率。

    • 15例鼻腔鼻窦横纹肌肉瘤的临床分析

      2023, 29(1):38-44.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104

      关键词:鼻腔鼻窦横纹肌肉瘤治疗预后
      摘要 (307)HTML (323)PDF 1.01 M (282)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横纹肌肉瘤(RMS)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15例鼻腔鼻窦RMS患者资料。15例RMS患者多为青少年,胚胎型12例,腺泡型3例。其中单纯化疗1例,鼻内镜手术+术后化疗3例,鼻内镜手术+术后放化疗7例,术前诱导化疗+鼻内镜手术+术后放化疗4例。应用SPSS 26.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用Kaplan-Meier法评估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类型、肿瘤分期、治疗方式等因素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随访3~113个月。治疗后6例无复发,4例局部复发,5例全身转移。8例生存,7例死亡。1年生存率约为93.3%,5年生存率约为43.6%。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治疗方式及美国RMS研究组(IRS)分期是影响RMS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鼻腔鼻窦RMS临床罕见,易侵及眼眶、颅底,具有高复发率及死亡率。多学科联合诊疗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方式,手术联合辅助放化疗可降低复发率、改善预后。提高对该病的临床及病理认识,进行分子学及基因组学研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有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

    • 中青年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2023, 29(6):41-44.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470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临床特征预后中青年
      摘要 (280)HTML (247)PDF 788.01 K (351)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中青年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预后情况。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5月就诊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耳鼻咽喉科的147例突发性耳聋患者,根据患者年龄划分,将18~55岁患者作为实验组(n=74),将56~80岁患者作为对照组(n=73),回顾性分析两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耳鸣、耳闷、眩晕等临床症状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听力损失分级、分型及临床疗效比较,实验组听力损失较轻,低频下降型相对较多见,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等患者突发性耳聋患病率,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中青年突发性耳聋患者具有基础疾病少、听力损伤较轻、低频下降型相对多见等临床特征,通过临床积极救治,往往疗效显著,预后良好。

    • 耳部恶性肿瘤12例临床分析

      2023, 29(4):45-49.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244

      关键词:外耳道中耳恶性肿瘤手术放疗预后
      摘要 (259)HTML (250)PDF 886.78 K (366)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耳部恶性肿瘤的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2例耳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鳞状细胞癌6例,腺样囊性癌6例;10例为初诊患者,根据改良匹兹堡分期标准,10例初诊患者中T1者1例,T3者3例,T4者6例,2例复发患者无法分期;4例手术切除,8例综合治疗(手术+放/化疗)。手术方式包括颞骨外侧切除术1例,颞骨次全切除术10例,颞下窝B型入路1例。利用生命表法计算生存率和Log-rank检验比较患者的生存差异。结果 随访8~53个月,3年生存率73%;单因素分析提示切缘阳性(P=0.033)与不良预后相关。结论 耳部恶性肿瘤发病率低且病程隐匿,手术切除结合术后放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 突发性耳聋与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2023, 29(4):65-69.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389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甲状腺功能发展预后
      摘要 (136)HTML (212)PDF 832.12 K (411)收藏

      摘要:突发性耳聋是指在72 h内突然发生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邻两个频率上听力损失大于20 dB,是常见的耳科急症。近年来突发性耳聋在我国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仍缺乏大规模的流行病学数据。这种疾病的死亡率很低,但它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导致终生残疾。突发性耳聋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了解并掌握影响突发性耳聋发展及预后的相关因素,对恢复患者听力及评估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些年突发性耳聋患者中甲状腺功能障碍的患者比例不断增加,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就突发性耳聋与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上一页123456
    共6页53条记录 跳转到GO

温馨提示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