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8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复发性鼻咽癌内镜挽救手术中颈内动脉出血的处理

      2023, 29(2):44-49.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186

      关键词:鼻咽肿瘤自然腔道内镜手术颈内动脉破裂手术后并发症
      摘要 (586)HTML (251)PDF 1.04 M (229)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复发性鼻咽癌鼻内镜挽救手术中的颈内动脉破裂出血的原因、应急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自2020年3月—2021年2月收治的2例复发性鼻咽癌患者术中发生颈内动脉破裂的临床资料,2例患者均采用电磁导航辅助鼻内镜入路行鼻咽恶性肿瘤切除术,发生颈内动脉破裂出血后,均以长碘仿纱条暂时压迫止血,紧急行颈内动脉血管内栓塞术,术后予以抗感染、抗凝及对症支持治疗。结果 治疗后2例患者围术期生命体征稳定,未出现近期及远期相关并发症。结论 比邻、侵犯或包绕颈内动脉的中晚期复发性鼻咽癌患者术前应充分评估颈内动脉状态及代偿情况,术中一旦出现颈内动脉破裂出血,应立即行碘仿纱条填塞压迫止血并紧急行介入治疗,可挽救患者生命、减少脑梗死等并发症的发生。

    • 高选择性鼻后神经丛切断术治疗中重度常年性变应性鼻炎近期疗效观察

      2022, 28(1):18-21.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352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中重度常年性内镜术高选择性鼻后神经丛切断术手术疗效术后并发症
      摘要 (389)HTML (617)PDF 951.03 K (1134)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高选择性鼻后神经丛切断术治疗中重度常年性变应性鼻炎(AR)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30例经规范的药物和(或)免疫治疗1年以上疗效欠佳的中重度常年性AR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双侧鼻内镜下高选择性鼻后神经丛切断术;选取同一时期上述疗效欠佳的30例AR患者作为对照组,继续接受药物治疗。根据中重度常年性AR的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对主要症状进行治疗前后VAS评分,通过积分法评估手术效果。结果 术后1年进行随访评价,对照组有效6例,无效24例,总有效率20.00%;观察组有效2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两组间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鼻塞、鼻漏、喷嚏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症状较对照组改善显著。所有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活动性鼻出血、干眼及腭部麻木等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下高选择性鼻后神经丛切断术治疗中重度常年性AR短期内疗效确切,能够完全切断鼻后神经的3个主要分支及细小分支,有效避免损伤翼腭窝内容物,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人工耳蜗植入术的并发症及处理

      2020, 26(6):645-649.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6009

      关键词: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并发症|再植入
      摘要 (128)HTML (0)PDF 1.02 K (427)收藏

      摘要:目的总结和分析人工耳蜗植入术并发症,探讨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临床处理方法及预后,为避免该类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临床参考。方法现对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2010年5月—2019年4月由同一术者完成的497例(498耳)人工耳蜗植入术,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 例发生并发症(24/497),占4.8%,其中眩晕9例,骨膜下血肿2例,感染或过敏1例,外耳道皮肤破裂1例,面神经及鼓索神经损伤各1例,死亡1例,术后脑脊液耳鼻漏合并颅内感染1例,术中电钻钻头断裂至鼓阶内1例,植入体局部斑秃2例、电极未植入耳蜗1例、磁铁移位2例,装置故障1例。结论如何降低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目前仍然是人工耳蜗植入亟待解决的问题。

    • 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颅底脊索瘤

      2019, 25(3):228-235.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3002

      关键词:颅底脊索瘤|经鼻内镜手术|肿瘤分型|手术切除程度|术后并发症
      摘要 (72)HTML (0)PDF 1.13 K (226)收藏

      摘要:脊索瘤是一种起源于胚胎发育时期残留脊索组织的先天性低恶性肿瘤,多发生于骶尾部及颅底中线部位,尤其是斜坡区域,其预后与肿瘤切除程度密切相关,肿瘤完全切除的患者多能长期生存。由于颅底脊索瘤多呈浸润性生长,侵袭范围广,累及颅底重要神经、血管及脑组织等,手术完全切除极其困难,因此被认为是神经外科治疗的难题之一。近年来随着神经内镜技术的发展,以及术中神经导航系统、电生理监测、经鼻超声系统和多普勒超声血管探测仪等监测技术的广泛应用,经鼻内镜入路能在直视下最大可能地安全切除颅底脊索瘤,并尽可能保留重要神经、血管功能,其手术创伤小,术后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发生率低,并且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提高,已成为颅底脊索瘤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为进一步全面认识经鼻内镜治疗颅底脊索瘤的疗效及优缺点,我们查阅了近年来国内外公开发表关于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颅底脊索瘤的相关文献,并从术前肿瘤评估分型、手术策略、肿瘤手术切除程度及其影响因素以及术后并发症等几方面对其进行综述。

    • 23例儿童再次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临床分析

      2019, 25(5):466-469.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5004

      关键词:人工耳蜗|耳聋|听觉植入|术后并发症|再植入|儿童
      摘要 (79)HTML (0)PDF 1.00 K (361)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23例人工耳蜗植入患儿再植入的原因、处理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9年6月行人工耳蜗再植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再植入的原因、处理方法及预后。结果人工耳蜗植入后造成再植入的原因:外伤1例,手术固定电极不良1例,术区感染5例,排除言语处理器、手术植入及患者自身原因的助听效果差2例,不明原因植入体故障14例。5例感染患者均为一期行人工耳蜗取出,感染控制后行二期人工耳蜗手术,均为单耳再植入,2例同侧植入,3例对侧植入。23例患者首次均为右耳单侧植入,再次植入时2例患者行双侧人工耳蜗植入,3例患者改为对侧再次植入。再植入术后随访1个月至5年10个月,1例患者术中出现井喷,术后眩晕,3d后缓解;1例患者出现头皮下血肿,术后2周内自行吸收。所有患者术后人工耳蜗听声效果正常。结论人工耳蜗再植入的原因有外伤、手术原因、感染、助听效果差、植入体故障,其中植入体故障和感染是儿童人工耳蜗再次植入的主要原因。再植入手术不影响人工耳蜗的效果,并发症发生率较初次手术无明显提高。为了减少人工耳蜗再植入,提倡精准的微创人工耳蜗植入预防并发症发生,同时加强对患者家长的教育,减少外伤等造成的人工耳蜗故障。

    • 30例小儿甲状舌管囊肿术后不置引流管的临床分析

      2018, 24(1):73-75.

      关键词:甲状腺舌管囊肿|引流管|术后并发症
      摘要 (124)HTML (0)PDF 865.00 Byte (354)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甲状舌管囊肿术后不置引流管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昆明市儿童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30例初发甲状舌管囊肿而术后未置引流管的患儿,在年龄、性别及手术方式有可比性的前提下,通过疼痛评分量表的观察并记录术后1、2、3、4、48 h的疼痛情况,同时观察并记录术后血肿、皮下积气、切口感染、咽瘘、声音嘶哑、舌肌运动困难、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及发声困难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随访半年的复发情况来判断术后未置引流管的影响。结果患儿在年龄、性别、手术方式等方面有可比性的情况下,初发甲状舌管囊肿而术后未放置引流管的30例患儿均未发现血肿、皮下积气等上述并发症,随访半年均未见复发。结论小儿甲状舌管囊肿术后不置引流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并且不置引流可以增加患儿舒适度,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患儿自主拔出引流管的可能性以及降低术后护理难度。因此,甲状舌管囊肿术后可不常规放置引流管。

    •  耳源性颅内血栓性静脉炎8例临床分析

      2018, 24(4):370-373,396.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8040015

      关键词: 中耳炎|颅内并发症|术后并发症|颅内血栓形成|诊断|治疗
      摘要 (77)HTML (0)PDF 863.00 Byte (326)收藏

      摘要: 目的总结耳源性颅内血栓性静脉炎的临床特点,为该病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7年3月新疆军区总医院治疗的8例耳源性颅内血栓性静脉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3例;7例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引起,1例为中耳乳突术后引起。所有患者按照“中国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版”意见予以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经3~8个月正规治疗,临床症状均完全缓解,影像学检查提示闭塞静脉窦再通或充盈缺损范围缩小,随访未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颅内血栓性静脉炎诊断须依靠病史、手术史,患者症状及相关检查;一旦确诊后须及时处理原发疾病,同时给予规范的抗凝、溶栓、控制颅压及神经保护等治疗。

    • 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手术鼻腔并发症处置后的鼻症状评分调查和生活质量分析

      2016, 22(2):110-113.

      关键词:垂体瘤|经蝶手术|鼻腔并发症|鼻症状评分|视觉模拟量表|RQLQ评估量表
      摘要 (331)HTML (0)PDF 794.00 Byte (544)收藏

      摘要:目的对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鼻腔并发症患者予以处置并进行量化考察,对其处置前后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进行评分观察,为对其鼻腔并发症处置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鼻腔并发症患者,及时进行鼻科专科处置。并用鼻症状评分在处置前后进行临床症状评分观察,用视觉模拟量表、RQLQ评估量表对其处置前后的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结果26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患者术后出现鼻腔并发症,均予鼻科专科处置。鼻症状评分、视觉模拟量表处置前后的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QLQ评估量表处置前后的评分总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日常活动、睡眠、非鼻/眼症状、鼻部症状以及情感反应这5个维度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眼部症状、行为问题这2个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并发鼻腔并发症者,予以及时鼻科专科处置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

    上一页1下一页
    共1页8条记录 跳转到GO

温馨提示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