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28(5):6-10.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2152
摘要: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舌骨位置与多导睡眠监测(PSG)参数指标以及腭咽成形手术疗效相关性,探讨舌骨位置对OSAHS患者疾病程度及腭咽成形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6月—2021年10月47例不同程度OSAHS行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H-UPPP)患者术前上气道CT影像及术前、术后3个月PSG数据资料,回顾性分析颏下点至舌骨下缘的垂直距离(MH-v)、下颌骨颏棘至舌骨水平距离(MH-h)以及Friedman舌位(FTP)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平均血氧饱和度(AvSpO2)、最低血氧饱和度(LSpO2)及血氧饱和度低于90%累积时间占总睡眠时间比(CT90)相关性,并进一步分析FTP、MH-v与H-UPPP手术疗效的相关性。结果MH-v与AHI、LSpO2和AvSpO2均呈中等程度相关(r=0.540, P=0.000;r=-0.523, P=0.000;r=-0.514, P=0.000),MH-v与CT90呈弱相关(r=0.495,P=0.000);MH-h与上述PSG指标均无相关性(P>0.05);FTP与AHI、LSpO2、AvSpO2及CT90均呈弱相关(ρ=0.329, P=0.024;ρ=-0.309, P=0.034;ρ=-0.370, P=0.01;ρ=0.325, P=0.026)。在H-UPPP手术有效组与无效组的MH-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48,P=0.656),MH-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908, P=0.000),而两组之间FT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40,P=0.215),MH-v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884,在预测H-UPPP手术有效性方面具有中等诊断价值。结论作为影响OSAHS患者病情的解剖学因素,CT影像中的舌骨位置MH-v相比FTP与PSG诸多指标具有更好的相关性,对预测H-UPPP手术有效性具有一定的价值。
2022, 28(5):11-14.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2223
摘要:目的探讨舌根中线部分切除术联合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Ⅲ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疗效分析。方法收集2019年12月—2021年5月诊治的20例Ⅲ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43岁。入院后行相关检查排除手术及全麻禁忌,均行舌根中线部分切除术联合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术后6~24个月复查睡眠监测。结果根据疗效评定标准, 术后13例(65%)患者有效,7例(35%)患者无效,但此7例无效患者手术前后ESS评分、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对于Ⅲ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舌根中线部分切除术联合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是一种相对安全,疗效较好的手术方式。
2022, 28(3):47-50.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139
摘要:目的 探讨腭咽成形术后锻炼咽腔与颏舌肌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疗效的影响。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6月将收治的80例行腭咽成形术的OSAHS患者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A组实施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B组在手术治疗基础上进行咽腔与颏舌肌锻炼,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标、睡眠状况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B组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A组75.00%(P<0.05)。治疗后,B组的夜间血氧饱和度高于A组(P<0.05),B组的低通气指数、呼吸暂停指数、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均低于A组(P<0.05),B组的实际睡眠时长较A组更长(P<0.05),B组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较A组更低(P<0.05),B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A组(P<0.05)。结论 在手术基础上采取咽腔与颏舌肌锻炼方法对OSAHS进行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夜间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状况,改善其睡眠状况,使其生活质量提升,疗效显著。
2017, 23(2):148-150.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手术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食管压力的影响。方法选取阻塞平面为腭咽部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术前行上气道-食管压力测定,分析食管压力,行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并于术后6个月复查上气道-食管压力,对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术前发生呼吸暂停时的最大平均食管压力与术前呼吸紊乱指数(r=0.604)、ESS评分(r=0.763)呈正相关,与术前最低血氧饱和度(r=-0.454)呈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通气时的最大平均食管压力与术前呼吸紊乱指数(r=0.600)、ESS评分(r=0.609)呈正相关,与术前最低血氧饱和度(r=-0.322)呈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 30例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上气道-食管压力,发生呼吸暂停时最大平均食管压力、低通气最大平均食管压力、呼吸事件时最大呼吸努力、呼吸努力次数、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及最低血氧饱和度结果术后、术前对比分析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压力可以作为评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术前严重程度的一项参考指标。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后患者的食管压力得到一定程度改善,进一步肯定了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对改善腭咽阻塞为主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病情和生活质量各方面有确切疗效。
2017, 23(5):470-472.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保留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因软腭肥厚导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13年4月~2014年4月对65例软腭肥厚腭咽平面狭窄的中重度OSAHS患者行软腭正中切开联合改良保留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术前及术后行上气道CT等相关检查,分析65例患者手术后的疗效及各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65例患者手术后1年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由(42.58±5.66)次/h降低至(15.26±3.39)次/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最低血氧饱和度由0.743±0.063提高至0.8613±0.0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Epworth嗜睡量表4个指标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65例患者中治愈31例(47.7%),显效30例(46.2%),有效3例(4.6%),无效1例(1.5%)。3例患者术后3个月有轻微吞咽障碍及咽痛,2例患者术后7 d出现扁桃体窝出血,局部压迫后止血。结论改良保留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术式相对简单,主观疗效较好,且并发症较少,临床可选择性采用。
2016, 22(4):298-301.
摘要:目的通过前瞻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探讨精确气道湿化对低温等离子悬雍垂腭咽成形(HUPPP)术后患者伤口出血量、咽痛、黏膜淤血水肿和痰液黏稠度的影响。方法将49例HUPPP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精确气道湿化组(18例)、氧气雾化吸入组(16例)和对照组(15例)。精确气道湿化组采用AIRVOTM系列呼吸湿化治疗仪雾化吸入,氧气雾化吸入组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氧气雾化吸入,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行氧气雾化吸入。术后连续3 d对患者伤口出血量、咽痛、黏膜淤血水肿情况和痰液黏稠度进行评估。结果精确气道湿化组和氧气雾化吸入组患者术后第2天、第3天咽痛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且精确气道湿化组术后黏膜淤血水肿及痰液黏稠度改善均明显好于氧气雾化吸入组(P<0.05)和对照组(P<0.05)。结论精确气道湿化可显著减轻HUPPP术后伤口疼痛、改善黏膜淤血水肿和痰液黏稠度,促进患者早期恢复。
2014, 20(1):25-27.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保留悬雍垂腭咽成形术(HUPPP)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中的应用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12月~2011年12月在我院经PSG监测确诊为OSAHS并行HUPPP术,且术后6个月有明确随访记录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其中治愈9例(25%),显效13例(36.11%),有效11例(30.56%),无效3例(8.33%),总有效率为91.67%,所有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HUPPP术治疗腭咽平面阻塞的OSAHS,手术安全可靠,疗效确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2013, 19(1):19-23.
摘要:探讨多平面联合手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疗效。方法 总结了54例患者接受内镜手术、舌骨肌切开悬吊术及舌根减容术等多平面联合术式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并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的体重指数(BMI)、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ESS)、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血氧饱和度低于90%的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CT90)、悬雍垂长度(UL)、后气道间隙(PAS)等多个生理指标的改变。结果 5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除BMI外其他各测量值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患者术后15 h拔气管麻醉插管时突发窒息立即行紧急气管切开后痊愈;6例患者术后颏下区伤口出现脂肪液化,经对症支持治疗后痊愈;2例患者出现短暂的鼻腔食物反流,1周内消失。所有患者按杭州会议OSAHS疗效评定标准,其中治愈4例,显效28例,有效1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7.04%。结论 多平面联合术式治疗OSAHS有较好的疗效。
2013, 19(4):306-309.
摘要:目的 探讨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 OSAHS)患者行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 UPPP)围术期处理的必要性及系统性的围术期处理。方法 将274例患者按围术期与否接受系统治疗分为非处理组(A组)与处理组(B组),A组54例患者未做系统性围术期处理;B组220例患者术前予以持续正压通气(continuo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CPAP)治疗5~7 d,麻醉采用对呼吸肌抑制小及代谢快药物,术后予以非甾体类药物镇痛,ICU监护1~2 d。比较两组术后原发性出血发生率、继发性出血发生率、再插管率、气管切开发生率及术后住院天数。结果A、B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4%(11/54),7.3%(16/220)。其中A、B组原发性出血发生率分别为9.3%和2.7%,再插管率为13.0%和0,气管切开发生率5.6%和0.45%,术后住院天数(10.6±2.9)d和(7.7±0.9)d,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两组继发性出血发生率为5.6%和4.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性围术期处理有助于减少重度OSAHS患者改良UPPP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及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2012, 18(1):34-37.
摘要:目的 探讨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OSAHS)患者Z型腭咽成形术(Z-palatopharyngoplasty, ZPPP)联合颏舌肌前移舌骨悬吊(genioglossus advancement and hyoid suspension, GAHM)术后红细胞的变化。方法 26例腭咽及舌咽平面阻塞的重度OSAHS(AHI>40)患者,同期行ZPPP联合GAHM手术,术后6个月复查血常规,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分析手术前后各相关参数的变化。结果 术后6个月呼吸紊乱指数由术前(65.58±17.56)次/h降至术后(30.08±23.05)次/h(P<0.01),CT90所占睡眠时间的百分比由术前(30.99±28.13)%隆至术后(15.52±25.55)%(P<0.01),平均血氧饱和度由术前(73.85±28.13)%降至术后(82.77±7.33)%(P<0.01);红细胞由术前(4.85±0.56)×10 12个/L降至术后(4.77±0.53)×1012个/L(P>0.05),血红蛋白由术前(148.54 ±10.51)g/L下降至术后(147.17±11.90)g/L(P>0.05),红细胞比积由术前(42.62±3.01)%下降至术后(42.67±4.16)% (P>0.05)。结论 ZPPP联合GAHM手术对患者的睡眠呼吸通气指数有所改善,而红细胞未见明显变化。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