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3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多重PCR技术在检测外耳道真菌菌种中的应用研究

      2025, 31(1):52-57.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524257

      关键词:外耳道真菌病菌种鉴定多重PCR技术快速诊断
      摘要 (16)HTML (31)PDF 1.25 M (47)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外耳道真菌病的真菌菌种分布,探讨多重PCR技术检测和鉴定外耳道真菌病常见真菌菌种的方法。方法 取2022年3月—2023年6月就诊于荆州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的137例外耳道真菌病患者外耳道标本,采用改良的马丁固体培养基对同一标本的一部分进行了常规培养,培养后提取DNA,PCR扩增及测序鉴定真菌菌种。同时,该标本另一部分直接经DNA提取后,行两次多重PCR,分别使用通用真菌引物和特异性真菌引物,根据琼脂糖凝胶电泳得到的条带的长短可鉴定真菌菌种。结果 通过传统方法和多重PCR技术行真菌菌种鉴定,本地区137例外耳道真菌病患者曲霉菌共128株(93.4%),其中土曲霉73株、黄曲霉24株、黑曲霉18株和烟曲霉13株;念珠菌共9株(6.6%),均为白念珠菌。传统方法需4~7 d,而多重PCR技术6~8 h即可鉴定真菌菌种,对比两组方法结果,符合率为100%。结论 本地区外耳道真菌病患者最常见的真菌菌种是曲霉菌和念珠菌。除了常见菌种,多重PCR技术还可以鉴定高耐药和高致死率的耳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等罕见菌种。与传统方法相比,多重PCR技术检测和鉴定外耳道真菌病具有快速、准确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239例外耳道真菌病的真菌菌种分布及药敏检测结果分析

      2023, 29(3):94-98.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217

      关键词:外耳道真菌病菌种分布药物敏感性试验抗真菌药
      摘要 (144)HTML (192)PDF 1.07 M (393)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外耳道真菌病的真菌菌种分布及检测致病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本实验收集2020年4月—2021年11月,在荆州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进行治疗的239例临床诊断为外耳道真菌病患者,对外耳道分离物,通过真菌形态学检查、沙式葡萄糖固体培养基(SDA)行真菌培养、DNA提取、ITS区PCR扩增及测序等行真菌菌种确定。行最低抑菌浓度(MIC)试验确定联苯苄唑(PCB)、特比萘芬(TRB)、克霉唑(CLO)和伊曲康唑(ITR)4种常见抗真菌药物的MIC。结果 本地区大部分外耳道真菌病致病菌为曲霉菌,其中最常见的为土曲霉,其次为黑曲霉、黄曲霉,少部分为念珠菌。大多数引起外耳道真菌病的致病菌对PCB和CLO耐药(MIC>16 μg/mL),绝大多数致病菌对TRB和ITR敏感。因此在治疗外耳道真菌病时应首选ITR和TRB类药物。结论 外耳道真菌病最常见的真菌致病菌属是曲霉菌和念珠菌。ITR和TRB是治疗外耳道真菌病的首选药物。

    • 外耳道真菌病的病原菌分布及疗效分析

      2022, 28(2):32-36.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115

      关键词:外耳道真菌病病原菌分布耐药性治疗
      摘要 (569)HTML (397)PDF 885.51 K (420)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外耳道真菌病的临床特征,研究其病原菌分布及临床用药情况,为有效诊治外耳道真菌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91例确诊为外耳道真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所有患者患病耳道分泌物并进行病原菌培养和涂片镜检,棉蓝染色进行真菌鉴定。结果 91例患者耳闷耳痒100%,听力下降者63%,鼓膜穿孔者19.78%;真菌培养检出黑曲霉菌43%、土曲霉菌21%、假丝酵母菌12%,菌株均对唑类药物敏感性较高;临床使用唑类真菌药物治愈51例(56.04%),好转36例(39.56%),无效4例(4.40%),总有效率为95.60%。结论 曲霉菌和念珠菌属是引起外耳道真菌病的最常见病原体,清除真菌团块后应用敏感性抗真菌药,临床疗效较好。

    上一页1下一页
    共1页3条记录 跳转到GO

温馨提示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