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30(2):60-64.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3068
摘要:儿童鼻窦炎是常见的耳鼻咽喉科炎性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儿童鼻窦炎具有独特性,儿童鼻窦在出生后继续发育,并在不同年龄和阶段完成成熟和气化,这使得儿童鼻窦炎的感染与患者的年龄有关。儿童慢性鼻窦炎是比较常见的疾病,有时症状不明显,故诊断需要借助影像学检查。儿童发生鼻窦炎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诊治,可能会引起眼眶及颅内严重的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不可逆转的失明、复视等严重后果。如果疾病得到及早发现和诊治,一般预后良好。儿童鼻窦炎并发症的诊断,除了临床症状及实验检查外,常结合影像学的检查加以明确,主要是CT和MRI检查;CT能提供较高的骨骼分辨率,是确诊眼眶并发症时的首选技术;MRI具有更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对于精细部位成像效果好。影像学检查对于诊断儿童鼻窦炎,特别是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因此,本文重点对常见类型儿童鼻窦炎及其并发症的CT和MRI等影像学方面的研究展开综述。
2023, 29(4):54-57.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432
摘要:目的 分析CT+核磁共振DWI对慢性胆脂瘤型中耳乳突炎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2年7月楚雄州人民医院88例慢性中耳乳突炎患者,术前均接受CT、核磁共振DWI检查。比较CT、核磁共振DWI对慢性中耳乳突炎胆脂瘤的检出情况。分析慢性胆脂瘤型中耳乳突炎患者的CT及核磁共振DWI表现。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核磁共振DWI对慢性中耳乳突炎患者胆脂瘤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析CT、核磁共振DWI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间的一致性。结果 CT检查灵敏度为51.7%、特异度为83.1%、准确度为72.7%,CT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间的一致性检验Kappa=0.3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一致性低。核磁共振DWI检查灵敏度62.1%、特异度89.8%、准确度为80.7%,核磁共振DWI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间的一致性检验Kappa=0.5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一致性中等。结论 核磁共振DWI对慢性胆脂瘤型中耳乳突炎的诊断价值高于CT,但CT提供了更好的空间定位,二者是互补技术,二者的结合应用有助于对胆脂瘤和听骨链状态的术前评估,对术式及入路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2023, 29(2):127-130.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1429
摘要: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SNHL)是耳科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听力损失伴或不伴耳鸣、眩晕、耳闷等症状,SNHL病因复杂多样,目前尚未有一个确切的病因。近年来磁共振影像技术(MRI)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和运用,内听道MRI在显示软组织方面更具优势,可用来研究SNHL患者的内耳疾病,如研究小脑前下动脉来进一步阐述内耳微循环,轧造影显示梅尼埃病患者膜迷路积水,以及功能MRI对脑区活动的研究等等。本文主要以内听道MRI影像学特征来探讨SNHL的潜在病因,为耳科医生诊疗SNHL提供新思路。
2022, 28(1):118-122.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21134
摘要:扩散加权成像(DWI)通过水分子的扩散在MRI图像中产生对比度,中耳胆脂瘤是一种角化性鳞状上皮异常生长的疾病,其在DWI上显示为特异性的高信号。已有多项研究支持将DWI作为中耳胆脂瘤的辅助检查手段应用于临床,认为其无论对于初发性中耳胆脂瘤还是复发性中耳胆脂瘤都具有很高的准确性,甚至可以一定程度上取代中耳胆脂瘤术后的二次探查手术。笔者就近年来中耳胆脂瘤诊断的扩散序列进展,以及扩散技术的定量分析与序列融合进行综述。
2019, 25(1):28-32.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1006
摘要:要:目的探讨听神经瘤术前MR影像学特点与经乙状窦后入路术后残留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2018年5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24例采用经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治疗,病理报告为神经鞘瘤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临床及MR影像学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存在病灶残留分为残留组及无残留组。影像征象包括侧别、肿瘤大小、囊实性、内听道T2WI 是否可见脑脊液信号影、是否存在周围水肿、是否压迫邻近脑组织等因素并与术后残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之间性别、年龄、侧别、肿瘤大小、囊实性、是否压迫邻近脑组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听道T2WI 是否可见脑脊液信号影、是否存在周围水肿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是术后病灶残留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内听道T2WI无脑脊液信号影(OR=3.617,95%CI=1.330~9.838,P=0.012)及存在周围组织水肿(OR=0.293,95%CI=0.111~0.774,P=0.013)为术后残留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内听道无脑脊液信号影及存在周围组织水肿为术后病灶残留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以上两点,可通过术前影像学检查对其具体情况进行充分评估,同时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案,从而减少术后残留,改善患者预后。
2017, 23(5):466-469.
摘要:目的探讨咽旁隙肿块的CT及MRI表现,了解其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60例咽旁隙肿块患者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观察肿块的位置、形态、与周围组织关系、密度、信号高低等情况。结果在60例咽旁隙肿块患者中,神经鞘瘤36例、涎腺混合瘤15例、颈动脉体瘤5例、鼻咽癌颅底咽旁隙转移4例。神经鞘瘤表现为包膜完整、边界光滑、呈椭圆形或圆形的肿块,与腮腺深叶间分界清楚,涎腺混合瘤为包膜完整的圆形肿块,与腮腺深叶间没有脂肪间隙,茎突、二腹肌、腭帆张肌等周围组织均出现移位。颈动脉体瘤表现为形态规则的软组织肿块,CT平扫呈等密度、增强后明显强化;MRI扫描,T1W1呈等或稍高于肌肉信号,T2W1呈不均性的高信号,并可见流空血管影像。鼻咽癌颅底咽旁隙转移的MRI显示,T1W1呈低密度信号的椭圆形肿块,增强后高信号内可见坏死囊变区。结论正确地认识咽旁隙肿块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有助于提高其临床诊断率,为咽旁隙肿块的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