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30(3):9-15.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3293
摘要:目的 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核富集转录体1(NEAT1)NEAT1对喉鳞状细胞癌(LSCC)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miR-429/锌指E-盒结合同源异形盒1(ZEB1)轴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慢病毒转染建立稳定敲减lncRNA NEAT1的LSCC细胞,通过RT-qPCR检测细胞lncRNA NEAT1表达以验证转染效率,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蛋白N-cadherin、Vimentin、Slug和Snail表达。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miR-429与lncRNA NEAT1和ZEB1 mRNA间的潜在结合位点,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429与lncRNA NEAT1以及miR-429与ZEB1 mRNA结合。将miR-429抑制剂转染敲减lncRNA NEAT1的LSCC细胞,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ZEB1表达。进一步检查敲减ZEB1对抑制miR-429的敲减lncRNA NEAT1的LSCC细胞迁移、侵袭和EMT的影响。结果 敲减lncRNA NEAT1降低LSCC细胞lncRNA NEAT1表达,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并下调细胞N-cadherin、Vimentin、Slug和Snail表达。miR-429与lncRNA NEAT1和ZEB1 mRNA间存在潜在结合位点,且miR-429与lncRNA NEAT1以及miR-429与ZEB1 mRNA结合。抑制miR-429逆转了敲减lncRNA NEAT1对LSCC细胞ZEB1表达的抑制作用。此外,敲减ZEB1逆转了抑制miR-429对敲减lncRNA NEAT1的LSCC细胞迁移和侵袭的促进作用及EMT相关蛋白N-cadherin、Vimentin、Slug和Snail表达的上调作用。结论 lncRNA NEAT1促进LSCC细胞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海绵化miR-429上调ZEB1表达促进LSCC细胞EMT有关。
2024, 30(3):16-22.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4039
摘要: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手术治疗早期喉鳞状细胞癌(简称喉癌)的整体预后情况,并评估相关风险因素对患者无病生存期(DFS)的影响,从而分析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20年12月接受经口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手术治疗、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369例早期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时间为32~12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72个月。并统计分析获得患者各项肿瘤学结果,包括DFS、总生存期(OS)、局部控制率(LC)、保喉率(LP)。结果 术后共计70例患者出现复发,40例死亡。所有患者总的1、2、5年DFS分别为89%(95%CI:86%~92%)、85%(95%CI:82%~89%)、80%(95%CI:76%~84%),中位DFS未到达。1、2、5年OS分别为97%(95%CI:96%~99%)、92%(95%CI:89%~95%)、89%(95%CI:85%~92%),中位OS未到达。且累及前连合显著影响患者DFS,但对OS没有影响。而ACI患者1、2、5年DFS分别为87%(95%CI:82%~92%)、82%(95%CI:77%~88%)、76%(95%CI:70%~82%)。而未侵犯患者1、2、5年DFS分别为92%(95%CI:87%~96%),89%(95%CI:84%~93%),85%(95%CI:79%~91%)。结论 等离子手术与CO2激光手术或是单纯放疗的疗效较为接近。累及前连合与术后肿瘤切缘也是影响患者术后DFS的重要因素,并且术后复发患者的二次等离子手术并非禁忌。术前做好相应评估,在确认前连合区域外侧甲状软骨没有明显侵犯并且术前判断可以获得阴性切缘的情况下再考虑行等离子手术治疗,才能使患者获得最佳疗效。
2024, 30(6):89-94.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4134
摘要:目的 探讨喉肌电图(LEMG)在手术后声带运动障碍(VC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38例全麻手术后出现VCD的患者,结合相关病史、频闪喉镜、喉部CT、嗓音的主观听感知评估(GRBAS)及LEMG的结果,进行诊断和治疗分析。结果 38例患者分为喉返神经麻痹组20例,环杓关节脱位组18例。嗓音分析显示33例为中重度声嘶(G2~3级)。喉部CT显示环杓关节脱位组,呈前内侧脱位或者后外侧脱位;喉返神经麻痹组环杓关节未见异常。LEMG检查显示喉返神经麻痹组20例患者中,13例患者喉返神经不完全受损,4例患者喉返神经完全受损,3例患者喉上神经同时受损;环杓关节脱位18例患者中,11例患者LEMG结果正常,7例LEMG存在轻度异常。喉返神经麻痹组20例患者中,16例患者经过药物加嗓音训练或者声带脂肪注射治疗,嗓音质量明显改善(G0~1级);4例患者未接受治疗,单侧依靠对侧声带代偿作用,嗓音恢复欠佳(G3级)。环杓关节脱位组18例患者,给予环杓关节拨动复位术,术后配合嗓音训练,17例取得满意效果(G0~1级)。结论 手术后出现VCD是术后声嘶的主要原因,LEMG能对喉返神经麻痹及环杓关节脱位进行定性诊断,能够指导临床治疗,有助于患者尽快康复。
2024, 30(2):90-96.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3231
摘要:目的 探讨角蛋白4(KRT4)过表达对喉癌细胞活力、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能力的影响。方法 构建KRT4过表达质粒,转染TU177喉癌细胞。实验共分 3 组:CON组(空白对照组,未转染),Oe-NC组(阴性对照组,转染对照质粒空载体),Oe-KRT4组(目的基因实验组,转染KRT4过表达质粒)。通过RT-qPCR法及Western blot法验证转染效率,通过CCK-8法、平板克隆实验、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KRT4过表达对喉癌细胞活力、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能力的影响。结果 RT-qPCR法及Western blot法结果提示Oe-KRT4组KRT4 mRNA和KRT4蛋白表达水平较CON组与Oe-NC组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CCK-8法结果提示Oe-KRT4组细胞活力较CON组与Oe-NC组显著减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平板克隆实验结果提示Oe-KRT4组克隆数显著低于CON组与Oe-N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提示Oe-KRT4组迁移率显著低于CON组与Oe-N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结果提示Oe-KRT4组细胞穿膜数显著低于CON组与Oe-N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流式细胞术结果提示Oe-KRT4组细胞凋亡率较CON组与Oe-NC组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结论 KRT4过表达能显著抑制喉癌细胞的活力、增殖、迁移和侵袭,并促进喉癌细胞的凋亡,因此KRT4有望成为喉癌治疗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2024, 30(6):95-99.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4018
摘要:目的 研究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行不同方法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60例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其中A组(支撑喉镜下CO2激光术,n=20)、B组(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n=20)、C组(喉切除术,n=20),对3组患者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3组患者并发症、复发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C组比较,B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视觉模拟评分(VAS)、黏膜恢复评分更低,首次经口进食时间、首次发声时间及住院天数更短,喉功能改善率更高,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及CO2激光术可改善喉部功能、减轻疼痛,促进创面黏膜恢复、缩短疗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4, 30(2):111-114.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3220
摘要:目的 总结分析儿童咽喉部异物的临床特点,为儿童咽喉部异物的病情评估、取出方法及预后提供指导和帮助。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1年5月—2023年5月185例儿童咽喉部异物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并总结不同年龄、不同类型、不同位置的儿童咽喉部异物取出经验。结果 儿童咽喉部异物中男性患儿多于女性患儿;异物类型依次为鱼刺、木签、禽骨;异物位置多见于双侧扁桃体、会厌谷、舌根;门诊取出异物67例,全麻手术下取出异物118例。结论 对怀疑存在咽喉部异物的儿童,应仔细询问病史,完善相关检查,门诊难以取出的异物,如患儿症状明显尽早全麻下行异物取出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024, 30(6):117-122.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4014
摘要:早期声门型喉癌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恶性肿瘤,当肿瘤累及前连合时可能会引起复发及影响患者的预后。临床通常采用放疗、手术等治疗方法,放疗除了常规放疗,还有分割放疗、调强放疗等方式,手术治疗则包括开放性手术、微创性手术[经口激光显微手术、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LTP-RFA)、经口机器人手术],不同的治疗模式各有其优缺点,目前在临床上何种为最佳治疗模式尚有争议。本文对临床治疗累及前连合的早期声门型喉癌的一系列治疗模式进行阐述,期望为确定最佳治疗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
2024, 30(5):122-126.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3360
摘要:喉癌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多数喉癌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处于晚期,预后通常较差,虽然切除全喉的手术治疗配合高强度放射治疗为喉癌患者提供了癌症治愈的机会,但切除全喉后可能导致患者失去语音能力、改变呼吸通道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国内外喉癌治疗的不断深入研究,新的治疗技术如诱导化疗、放化同步治疗和生物治疗已经相继问世。本文通过对用于喉癌治疗的药物进行了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2023, 29(2):19-25.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128
摘要:目的 分析喉部癌肉瘤及肉瘤样癌的临床特征及病理学特点,避免漏诊误诊,以提高该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的水平。方法 通过回顾性研究方法,总结2012年7月—2016年1月收治的6例喉部癌肉瘤及肉瘤样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诊疗过程和随访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例患者首次治疗全部为手术治疗,术后常规病理检查结合免疫组化均确诊为喉部癌肉瘤或肉瘤样癌,其中1例行术后放疗。随诊期间,6例患者中有4例复发,均再次手术。共随访67~87个月,其中目前存活4例、失访1例、死亡1例。结论 喉部癌肉瘤或肉瘤样癌多以声嘶为首发症状,形态不一,早期表面光滑,易误诊为声带息肉;完全确诊需常规病理检查结合免疫组化;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建议扩大切除,可辅以术后放疗;术后相对容易复发,预后总体良好。
2023, 29(2):26-30.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079
摘要:目的 评估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处理咽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1年11月于山东省立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因喉癌、下咽癌、下咽癌合并食管癌、颈段食管癌行肿瘤切除并咽部直接吻合修补或使用组织瓣、管状胃、游离空肠等行咽部修复的患者117例,其中咽瘘者18例,咽瘘患者均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方式处理咽瘘,分析其治疗过程及其术后疗效。结果 18例咽瘘患者中,发现咽瘘时间为术后第4~26天,中位时间9 d;咽瘘持续时间为10~52 d,中位时间20 d。所有咽瘘患者咽瘘口均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方式保守治疗愈合,均无需再行手术修补。结论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可减轻咽瘘患者痛苦、减少医师换药操作时间、缩短咽瘘持续时间,减少咽瘘发展至手术修补的几率。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