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30(5):75-82.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4233
摘要:目的 通过探讨原发灶不明颈部淋巴结转移性鳞状细胞癌(SCCUP)的临床特征,评估规范化的诊疗模式对SCCUP诊治的影响,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 总结2003年9月—2023年9月诊治的51例SCCUP患者,综合分析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术前检查、治疗方案、原发灶随访情况、5年总生存率(OS)和区域控制率(RC)。结果 51例患者中男47例,女4例;平均年龄(59.96±10.29)岁。截止随访结束共22例死亡,复发17例,27例在后续诊治过程中出现原发灶。对于EBER(-) p16(-) SCCUP,随访过程中原发灶检出、包膜外侵犯是影响其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引入EBER、p16对于规范化SCCUP的诊治有积极意义,有利于对患者采取更适宜的诊治方式,积极排查原发灶对患者预后有积极作用。
2023, 29(2):1-7.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00430
摘要:近年来,达芬奇机器人外科技术和腔镜肿瘤外科技术不断发展,抗肿瘤药物研究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多学科诊疗模式(MDT)肿瘤治疗理念不断加强。这些日新月异的进展使得头颈肿瘤外科这门古老的学科在外科技术和治疗理念上都呈现出了强劲发展趋势,把头颈肿瘤的诊治朝着更加微创、美容、精准和规范的方向推进了一大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022, 28(3):95-98.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240
摘要:目的 探索锁骨上带蒂皮瓣修复头颈肿瘤多次手术加放/化疗后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3例头颈部肿瘤经过多次放/化疗术后缺损的患者,应用锁骨上带蒂皮瓣进行修复,并定期进行随访。结果 3例患者术后随访皮瓣成活良好,均无感染、坏死等并发症出现。其中1例因缺损较大,未能完全修复,剩余部分缺损3个月后瘢痕化愈合;另外2例恢复良好。结论 锁骨上带蒂皮瓣血运丰富,弹性好,可用于修复头颈部肿瘤多次放/化疗术后等疑难复杂缺损,改善患者外观,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2021, 27(1):1-5.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01001
摘要:国内外针对发病率持续增加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制定了多个指南与专家共识,内容涵盖PTMC的诊断、治疗等多方面。然而由于PTMC相对惰性的肿瘤生物学特性和良好的预后,其疾病管理策略的选择相对多样,围绕该疾病的规范化诊疗,特别是治疗的争议也与日俱增。本文就PTMC规范化诊疗的进展和争议作一述评。
2021, 27(1):6-11.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03312
摘要:目的 回顾性研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20年3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1 363例PTM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多灶性、腺外侵犯(ETE)、肿瘤侧别、颈淋巴结转移、BRAFV600E突变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年龄<55岁、肿瘤直径>5 mm、多灶ETE、双侧癌灶与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P均<0.05);进一步统计分析显示男性、年龄<55岁、肿瘤直径>5 mm、多灶、ETE、双侧癌灶患者易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P均<0.05);男性、多灶、ETE、双侧癌灶患者更易发生颈侧区淋巴结转移(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年龄<55岁、肿瘤直径>5 mm、多灶和ETE是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进一步统计分析显示其同时也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男性、多灶和ETE(P均<0.05)。结论 PTMC患者如果同时存在男性、年龄<55岁、肿瘤直径>5 mm、多灶和ETE等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时,建议常规行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术,同时结合术前颈部B超或增强CT结果,考虑行选择性颈侧区淋巴结清扫,降低肿瘤复发再次手术的风险;其余PTMC患者可建议定期复查甲状腺B超密切随诊。
2021, 27(1):12-15.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03161
摘要:目的 探讨纳米碳在甲状腺癌手术中对淋巴结清扫及甲状旁腺保护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94例甲状腺癌手术情况,所有患者均行甲状腺全切及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根据术中是否应用纳米碳将其分为实验组(54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不使用纳米碳,实验组术中应用纳米碳。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及术后检出淋巴结的数量与转移数量,比较术前和术后3、30 d患者血清甲状旁腺素(PTH)与血钙的差异。结果 两组间年龄、性别、术后测量肿瘤大小及TNM分期等基本情况比较无差异(P>0.05)。实验组检出淋巴结数平均(9.80±4.80)枚,对照组检出淋巴结数平均(6.95±3.86)枚,实验组转移淋巴结数与对照组转移淋巴结数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006,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30 d的血钙和PTH均无差异(P>0.05)。结论 甲状腺癌手术中应用纳米碳可显著增加检获淋巴结的数量,提高转移淋巴结清除的阳性率,但对甲状旁腺的保护作用不明显。
2021, 27(1):16-20.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03288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型号穿刺针和穿刺手法对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标本满意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959例(1 018个)甲状腺结节FNA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穿刺针直径大小及穿刺手法不同分为4组。22G前后组352例(382个),使用22G针配合前后穿刺手法;22G螺旋组289例(300个),使用22G针配合前后螺旋穿刺手法;25G前后组169例(177个),使用25G针配合前后穿刺手法;25G螺旋组149例(159个),使用25G针配合前后螺旋穿刺手法。比较4组方法检查结节的标本满意率。结果 22G前后组标本满意率80.9%,22G螺旋组标本满意率76.3%,25G前后组标本满意率84.2%,25G螺旋组标本满意率93.7%。25G螺旋组标本满意率高于其他3组(P均<0.05)。按结节彩超特征进一步比较,低回声结节中,25G螺旋组标本满意率高于其他3组(P均<0.05),大钙化结节中,25G螺旋组和22G螺旋组标本满意率高于25G前后组和22G前后组(P<0.05)。结论 不使用负压抽吸的25G细针径联合前后螺旋穿刺手法的FNAC策略无需特殊设备,操作简单易行,可提升甲状腺结节FNAC的标本满意率。
2021, 27(1):21-25.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03101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辅加绘图技术对甲状腺切除过程中甲状旁腺术前定位的效果,提高甲状旁腺辨认阳性率,有效保护甲状旁腺,降低术后低钙血症发生率。方法 将头颈外科拟行甲状腺手术的160例患者按甲状腺拟全切除、单侧叶切除及年龄段平均分为A、B两组,A组患者术前采用甲状旁腺超声定位辅加手绘图标记技术,B组未采用。术中记录A组定位甲状旁腺与术中位置符合率及漏诊率、两组术中辨认率,两组甲状旁腺误切情况;术后记录两组患者血钙、甲状旁腺素(PTH)实验室检查,分析比较两组术中辨认阳性率、甲状旁腺误切率、术后第1天与术前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 A组术前定位甲状旁腺176枚,与术中位置符合率为92.63%(176/190),另有14枚旁腺超声未检测到,漏诊率7.37%(14/190);A组术中辨认阳性率86.36%(190/220),B组术中辨认阳性率77.27%(170/2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有2枚甲状旁腺误切除,B组中有9枚甲状旁腺误切除,A组误切率低于B组(P<0.05);术后第1天与术前血钙及PTH实验室检查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切除术前实施超声辅加绘图技术定位甲状旁腺,对甲状腺外科手术中寻找并保留甲状旁腺及降低术后低钙血症方面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1, 27(1):26-29.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20293
摘要:目的 调查甲状腺癌手术患者心理痛苦状况,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一般资料问卷和心理痛苦温度计对300例甲状腺癌住院患者进行手术前心理状况调查。结果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300份,有效回收率100%。300例甲状腺癌手术患者术前心理痛苦得分为0~10分,平均(2.77±2.07)分,心理痛苦评分≥4分101例,占33.67%,其中中度痛苦(4~6分)89例,占29.67%、重度痛苦(7~9分)8例,占2.67%,极度痛苦(10分)4例,占1.33%;问题列表中令患者感到心理痛苦的问题主要为担心复发211例(70.33%)和手术瘢痕152例(50.6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性别、性格类型(患者自评)3个变量进入甲状腺癌手术患者心理痛苦影响因素模型(P<0.05)。结论 甲状腺癌手术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痛苦,应重点关注年轻、女性及性格内向的患者。同时根据患者心理痛苦问题进行针对性干预,使患者积极有效应对手术,促进早日康复。
2021, 27(1):30-32.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20227
摘要:目的 总结1例少见的甲状腺癌术中发现右侧喉不返神经和颈交感神经交通并汇合后入喉患者的病例资料,以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方法 分析1例30岁女性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术前细针穿刺细胞学结果考虑甲状腺乳头状癌,在全麻下行手术治疗,术中探查发现该患者右侧喉不返神经和颈交感神经交通并汇合后入喉,术中给予精细解剖,喉返神经完整,手术顺利完成。结果 术后患者发声正常,没有声音嘶哑、饮水呛咳等并发症。术后4 d顺利出院,术后6周患者门诊复查纤维喉镜提示双侧声带活动正常。结论 在甲状腺手术中,需要加深对喉返神经解剖及其变异的认识,按层次仔细分离和解剖,以保护喉返神经的完整性。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