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30(6):31-35.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4029
摘要:目的 分析高分辨计算机断层扫描(HRCT)和MRI对颞骨胆脂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9年3月临床可疑胆脂瘤拟行手术治疗者107例(125耳),其中男62例,女45例,年龄3~79岁,平均年龄(40.14±18.8)岁。术前3 d至2周常规进行颞骨HRCT和MRI扫描。影像检查结果术前由放射科医师和耳科手术医师分别独立阅片评估记为可疑胆脂瘤和非胆脂瘤,术中发现记为胆脂瘤和非胆脂瘤组织,全部病变组织送病理进行组织学确诊。结果 HRCT对胆脂瘤诊断的灵敏度为68.8%,特异度为39.6%,阳性预测值(PPV)为64.6%,阴性预测值(NPV)为44.2%;MRI-DWI对胆脂瘤诊断的灵敏度为96.1%,特异度为91.7%,PPV为94.9%,NPV为93.6%。比较初次和二次手术结果发现MRI-DWI对复发胆脂瘤诊断的准确率显著高于HRCT(P<0.05)。结论 MRI-DWI对胆脂瘤诊断的准确性显著高于HRCT,尤其对术后复发病例的诊断更具优势。
2023, 29(4):54-57.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432
摘要:目的 分析CT+核磁共振DWI对慢性胆脂瘤型中耳乳突炎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2年7月楚雄州人民医院88例慢性中耳乳突炎患者,术前均接受CT、核磁共振DWI检查。比较CT、核磁共振DWI对慢性中耳乳突炎胆脂瘤的检出情况。分析慢性胆脂瘤型中耳乳突炎患者的CT及核磁共振DWI表现。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核磁共振DWI对慢性中耳乳突炎患者胆脂瘤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析CT、核磁共振DWI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间的一致性。结果 CT检查灵敏度为51.7%、特异度为83.1%、准确度为72.7%,CT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间的一致性检验Kappa=0.3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一致性低。核磁共振DWI检查灵敏度62.1%、特异度89.8%、准确度为80.7%,核磁共振DWI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间的一致性检验Kappa=0.5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一致性中等。结论 核磁共振DWI对慢性胆脂瘤型中耳乳突炎的诊断价值高于CT,但CT提供了更好的空间定位,二者是互补技术,二者的结合应用有助于对胆脂瘤和听骨链状态的术前评估,对术式及入路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2023, 29(1):92-96.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137
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头颈部淋巴管畸形(lymphatic malformation,LM)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2021年收治的5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头颈部LM患者的CT资料。结果 2岁以内41例,病灶位于左侧26例,右侧26例,双侧5例;位于颈部、咽旁26例,头面部8例,跨越头面、颈或纵隔23例。临床表现无痛性肿块53例,面容改变25例,喉喘鸣、呼吸困难或吞咽困难7例,上述临床表现可单独或者同时出现。单房型25例,多房型32例;瘤内合并出血者30例;55例CT诊断LM,阳性率96.5%(55/57)。CT可表现单房或多房,呈圆形、不规则形及分叶状低密度或等密度影,沿着组织间隙呈现爬行性生长,边界清楚或不清,部分患者可见分隔影,增强后囊内容物不强化,纤维状分隔及囊壁呈点状、条状、条索状及网格状强化。合并感染或出血时CT值升高,部分患者可见液-液平面。结论 CT检查能清晰显示头颈部LM的位置、大小和累及范围,且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对LM的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2022, 28(2):1-7.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0001
摘要:耳硬化症是一种表现为鼓膜完整的传导性或混合性听力下降的疾病。耳硬化症的诊断主要根据患者病史和准确的听力学检查,影像学起到辅助作用。但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影像学检查在耳硬化症的诊疗过程中愈加重要,从术前诊断、鉴别诊断、术前评估手术难度、预测并发症,到术后分析并发症、评估手术疗效等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耳硬化症影像学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2021, 27(3):310-315.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20254
摘要:目的 探讨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临床特点,分析多学科团队协作(MDT)、多排螺旋CT (MDCT)及后处理技术、麻醉方式选择、硬质气管镜手术、并发症治疗等在快速、有效诊治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应用,总结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经硬质气管镜确诊的319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的临床特点、术前诊断、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异物诱因及部位、异物种类。结果 本组319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均不同程度应用MDT模式,317例异物由硬支气管镜成功取出,1例异物为别针的患儿转胸外科开胸取出,1例异物为枣核的患儿由基层医院转至我院途中出现呼吸心跳停止,在胸外持续按压气囊辅助呼吸的情况下取出异物,患儿呈现植物状态,后家属放弃治疗。结论 MDT、MDCT、麻醉方式选择等在呼吸道异物的诊治中发挥重要作用。经确诊或高度怀疑的患者,应尽快行支气管镜检查,全身麻醉应达到一定的深度,是否维持自主呼吸与异物大小及所在部位有关,手术操作应轻柔准确,并注意观察患者全身状况,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2019, 25(5):526-532.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5016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头部肿瘤两种固定技术的摆位误差,评估以光学表面监测系统(optical surface monitoring system,OSMS)为辅助手段引导摆位并进行监测的可行性。方法头部肿瘤患者A组26例采用发泡胶+头部热塑闭合面罩固定,B组20例采用发泡胶+头部热塑开口面罩固定+光学表面监测系统。A组摆位后进行锥形束CT(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 )扫描共178次,B组摆位经过OSMO调整后进行治疗前CBCT扫描162次,将获得的CBCT图像和计划CT图像匹配,得到X、Y、Z轴方向上的平移及旋转误差,并对摆位误差进行比较分析。通过OSMS调整摆位误差的标准为三维方向上平移误差≤ 1mm、旋转误差≤1°,调整后OSMS监测的摆位误差与治疗前CBCT 扫描配准摆位误差的差异定义为OSMS的精度。运用OSMS跟踪监测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实时摆位误差,并记录分次内的最大三维矢量误差、旋转误差及治疗时间。结果B组与A组分次间的三维矢量误差(1.73±0.90)mm/(2.24±1.25)mm,X、Z轴上的平移误差(0.04±1.00)mm/(-0.34±1.48)mm、(0.06±0.86)mm/(0.29±1.14)mm,X轴旋转角度误差(0.01±0.09)°/(0.18±0.95)°和平均摆位时间2.5 min/2.0 min,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OSMS的精度在三维矢量误差为(1.28±0.74)mm。OSMS跟踪监测患者分次内的最大三维矢量误差(0.71±0.47)mm,旋转角度误差为(0.46±0.40)°。结论与常规的采用闭合面罩固定相比,采用开口面罩固定并应用OSMS辅助摆位,不仅可便捷有效地减小头部肿瘤患者的分次间摆位误差,而且能实时跟踪并监测分次内的摆位误差。
2018, 24(2):159-162.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双源CT诊断非金属食管异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评价双源CT对非金属可疑食管异物的诊断意义。方法应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153例双源CT和正侧位平片对照。结果93例双源CT阳性示食管异物,其中57例平片阳性;内镜检查证实并取出92例,内镜检查阴性1例。本组病例中双源CT敏感性100%(92/92),特异性98.4%(60/61),阴性预测值100%(60/60)。结论双源CT检查非金属食管异物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高,能明确异物类型及异物位置。双源CT可作为非金属食管异物的常规检查,及时诊断,避免不必要的食管内镜检查。
2017, 23(2):141-147.
摘要:摘要:目的利用CBCT初步探讨维吾尔族成年人下颌神经管分支的发生率及分型。方法收集2014~2016年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维吾尔族患者214例,利用CBCT评估其下颌管及有无分支,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14例(428侧)维吾尔族患者,51例(23.8%)观察到下颌管分支,其中女31例(14.48%),男20例(9.34%)。发现下颌管双分支1例,最为常见的下颌管分支为前行管(第Ⅲ类),发生率为8.88%;其次是磨牙管(第Ⅰ类),发生率为8.41%;牙管(第Ⅱ类),发生率为4.67%;最后是颊舌管(第Ⅳ类),发生率为1.87%。结论利用 CBCT能够很好地观察下颌管有无分支这一解剖结构。
2010, 16(4):271-272.
摘要:摘 要:目的 探讨黏膜下喉癌的诊断治疗,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2007年收治的8例黏膜下喉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患者行颈部CT检查发现喉部占位性病变,经喉黏膜下深部组织活检病理确诊后行全喉切除和颈廓清术。结论 颈部CT检查和喉黏膜下活检是诊断黏膜下喉癌的重要手段,扩大手术切除范围是疗效的关键。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