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30(3):16-22.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4039
摘要: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手术治疗早期喉鳞状细胞癌(简称喉癌)的整体预后情况,并评估相关风险因素对患者无病生存期(DFS)的影响,从而分析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20年12月接受经口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手术治疗、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369例早期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时间为32~12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72个月。并统计分析获得患者各项肿瘤学结果,包括DFS、总生存期(OS)、局部控制率(LC)、保喉率(LP)。结果 术后共计70例患者出现复发,40例死亡。所有患者总的1、2、5年DFS分别为89%(95%CI:86%~92%)、85%(95%CI:82%~89%)、80%(95%CI:76%~84%),中位DFS未到达。1、2、5年OS分别为97%(95%CI:96%~99%)、92%(95%CI:89%~95%)、89%(95%CI:85%~92%),中位OS未到达。且累及前连合显著影响患者DFS,但对OS没有影响。而ACI患者1、2、5年DFS分别为87%(95%CI:82%~92%)、82%(95%CI:77%~88%)、76%(95%CI:70%~82%)。而未侵犯患者1、2、5年DFS分别为92%(95%CI:87%~96%),89%(95%CI:84%~93%),85%(95%CI:79%~91%)。结论 等离子手术与CO2激光手术或是单纯放疗的疗效较为接近。累及前连合与术后肿瘤切缘也是影响患者术后DFS的重要因素,并且术后复发患者的二次等离子手术并非禁忌。术前做好相应评估,在确认前连合区域外侧甲状软骨没有明显侵犯并且术前判断可以获得阴性切缘的情况下再考虑行等离子手术治疗,才能使患者获得最佳疗效。
2024, 30(6):95-99.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4018
摘要:目的 研究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行不同方法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60例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其中A组(支撑喉镜下CO2激光术,n=20)、B组(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n=20)、C组(喉切除术,n=20),对3组患者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3组患者并发症、复发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C组比较,B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视觉模拟评分(VAS)、黏膜恢复评分更低,首次经口进食时间、首次发声时间及住院天数更短,喉功能改善率更高,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及CO2激光术可改善喉部功能、减轻疼痛,促进创面黏膜恢复、缩短疗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2, 28(2):95-98.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147
摘要:目的 将嗓音训练方法应用于早期声门型喉癌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后,探究其对嗓音功能恢复的影响情况。方法 严格按照纳入标准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60例,均在支撑喉镜下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切除癌灶,再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训练组患者于术后2周开始进行为期3个月的嗓音训练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仅定期复查。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主、客观嗓音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主、客观嗓音各项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个月,主观评估指标嗓音障碍指数(VHI)、CRBAS听主观评估中总嘶哑度(G)、粗糙度(R)、气息度(B)及客观评估指标基频(F0)、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谐噪比(HNR),训练组各项主观评估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P<0.05),训练组的F0和HNR均值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嗓音训练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术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可以促进患者嗓音功能早期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2021, 27(4):395-398.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21205
摘要: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等离子射频行鼻后神经切断治疗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中重度变应性鼻炎合并下鼻甲肥大患者80例,其中46例同时合并有鼻中隔偏曲,所有患者应用等离子射频行鼻后神经切断术,同时行下鼻甲成形术;对46例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中隔矫正术,观察手术前后变应性鼻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术后经随访1年有效率100%,2年有效率95%,3年有效率88.75%,患者术后1、2、3年VAS总评分均比术前明显好转,3年内随着年限延长,治疗有效率逐年下降,VAS总评分逐年上升(P<0.05)。结论 鼻内镜下等离子射频行鼻后神经切断联合鼻中隔矫正及下鼻甲成形术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疗效确切,长期效果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2021, 27(5):513-516.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03234
摘要:目的 探讨日间手术模式下内镜辅助低温等离子腺样体消融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1—12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108例腺样体肥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流程分为日间组65例和住院组43例。日间组于门诊完成各项检查,24 h内完成入院、手术、出院。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疼痛、发热、出血)和住院相关指标(术前等待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西药费)。结果 日间组6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日间组和住院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6.9±2.3) min和(7.5±2.8) min,出血量分别为(5.2±3.6) mL和(5.5±2.4) m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日间组3例出现术后发热、无术后出血、平均疼痛指数评分为(1.6±0.5)分;住院组6例出现术后发热、无术后出血、平均疼痛指数评分为(2.1±1.1)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日间组和住院组临床疗效分别是96.9%(63/65)和95.3%(41/4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5)。日间组术前等待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2±0.6) h和(10.5±2.8) h,较住院组术前等待时间(21.5±5.8) h和住院时间(76.2±12.5) h均明显缩短(P<0.001)。日间组住院总费用和西药费分别是(9 629.1±206.8)元和(650.4±54.3)元,亦较住院组住院总费用(11 672.7±1 016.2)元和西药费(779.5±103.9)元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日间手术模式下开展内镜辅助低温等离子腺样体消融术是安全、有效的,与住院手术相比可大大缩短术前等待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有助于减少医疗资源的消耗,加快病房运行效率。
2021, 27(5):553-558.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21226
摘要: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窦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累及颅底或眼眶的手术治疗与经验总结。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20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13例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累及颅底或眼眶的鼻窦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手术治疗及术后疗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13例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受累颅底或眼眶病变组织彻底切除,无眼球功能障碍及脑脊液鼻漏。随访6~48个月,所有患者均无复发。结论 对于累及颅底或眼眶的鼻窦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患者,鼻内镜结合导航及等离子技术可彻底切除病变组织以达到功能重建的效果。
2021, 27(6):720-723.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21053
摘要:目的 探讨可视麻醉喉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会厌囊肿的临床疗效及特点。方法 选取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7年2月-2020年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先天性会厌囊肿婴幼儿15例,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创面反应进行统计分析,并观察随访半年以上。结果 15例先天性会厌囊肿患儿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22.67±7.99)min;术中出血量(3.47±1.60)mL;术后会厌创面轻度水肿3例,中度水肿2例;术后半年无1例复发。结论 可视麻醉喉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先天性会厌囊肿具有可行性,为先天性会厌囊肿患儿提供了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疗效明确,值得临床推广。
2020, 26(3):231-234.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3001
摘要:目的目前头颈肿瘤术后缺损修复的主力皮瓣是穿支皮瓣,前臂皮瓣和股前外侧皮瓣则应用最为广泛。最近头颈邻近皮瓣得到重新开发和利用,包括锁骨上动脉皮瓣、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和颏下皮瓣,成为头颈部缺损修复新的热点。头颈修复在向着数字化、精准化方向发展的同时,供区功能的保留和受区器官功能重建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近年来,组织工程学、活体组织器官的复合打印技术作为3D打印在头颈修复的潜在应用也得到了广泛探索。
2020, 26(5):554-558.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5016
摘要:目的探讨显微支撑喉镜下低温等离子微创治疗儿童急性感染期(AIS)与炎症静止期(IQS)先天性梨状窝瘘(CPS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9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并行低温等离子微创治疗的51例CPS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AIS 22例,IQS 29例,2组患儿均在气管插管全麻支撑喉镜下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封闭梨状窝内瘘口,而AIS的患儿同期行颈部脓肿切开引流术,留置纱条,术后每日颈部换药。全部患儿术后留置胃管2周,应用抗生素治疗7~10 d。观察其疗效、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结果3例处于IQS的患儿分别于术后第5、6、7天因颈部脓肿形成行切开排脓手术,换药4 d后痊愈。2例AIS的患儿术后出现一过性声嘶,于术后1个月内恢复正常。术后随访2~26个月,1例IQS患儿术后半年复发,2次全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内瘘口烧灼术,其余50例CPSF内瘘口1次封闭,未发生咽瘘、喉返神经损伤、大出血等并发症,无复发,疗效显著。结论推荐显微支撑喉镜下低温等离子微创根治术作为CPSF的首选疗法,对于IQS的CPSF宜实施单纯内瘘口烧灼术,但术前充分告知家属,术后可能因颈部局部脓肿形成,需要切开引流、换药,对于AIS的CPSF,不必等待炎症控制以后,直接同期行颈部脓肿切开引流术。
2020, 26(5):565-569.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5018
摘要:目的分析悬雍垂低温等离子去黏膜化翻转缝合悬吊术在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具体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基础上对多导睡眠监测(PSG)确诊中度OSAHS患者进行手术方式改良,采取低温等离子去黏膜化并悬雍垂翻转“8”字缝合悬吊固定手术的32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 16例患者为对照组(开展常规HUPPP手术),16例患者为实验组(低温等离子行悬雍垂去黏膜化,悬雍垂翻转“8”字缝合悬吊固定术),所有患者术前行药物诱导睡眠内镜(DISE)检查评估患者上气道阻塞情况,根据 ESS评分、鼾声量表评分对所有患者主观症状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评估,并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前后比较,术后ESS 评分、鼾声量表评分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手术方式ESS 评分、鼾声量表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疼痛评分比较,实验组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咽部异物感、咽部干燥、咽部绷紧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永久性腭咽关闭不全患者;术后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呼吸困难,无围手术期死亡及术后拔管困难。结论结合低温等离子技术的悬雍垂去黏膜化并翻转缝合悬吊术是针对以腭咽平面、口咽侧壁平面为主要责任平面狭窄及左右狭窄为显著特征的中度OSAHS患者治疗有效的改良手术方法,具有术后反应和主观症状较轻、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的特点,短期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