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515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鼻眼相关疾病的手术径路选择及疗效分析

      2025, 31(1):13-19.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524174

      关键词:鼻眼相关疾病鼻内镜手术手术径路疗效
      摘要 (51)HTML (48)PDF 1.99 M (83)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以眼部为首发症状的不同鼻眼相关疾病选择经鼻内镜不同手术径路治疗的优势并分析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7月收治的48例以眼部为首发症状的鼻眼相关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变的不同部位、类型及范围,采取5种不同手术径路治疗:选择鼻内镜下经典Messeerklinger手术径路39例,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径路3例,鼻内镜下扩大鼻腔外侧壁切除径路3例,鼻内镜下联合眉弓径路2例,鼻内镜下联合唇龈沟径路1例,评价鼻内镜下不同手术径路的优势和疗效。结果 48例患者术后均随访3个月以上,其中5例经鼻内镜下经典Messeerklinger手术径路视神经管减压术中,3例从术前无光感恢复到术后指数/20 cm,1例从术前视力0.1恢复到术后0.4,1例无明显好转;其余43例患者眼部症状完全消除,无复视斜视、视力减退、眼干、溢泪、眼球突出、红肿,无脑脊液鼻漏、面部麻木、疼痛等临床症状,术后鼻腔通气良好。结论 根据以眼部为首发症状的鼻眼相关疾病的不同类型、范围及影像学特点,选择鼻内镜下不同径路手术,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康复快,疗效满意。

    • 苯环喹溴铵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2025, 31(1):20-24.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524307

      关键词:中重度变应性鼻炎苯环喹溴铵左西替利嗪炎症因子
      摘要 (37)HTML (44)PDF 823.11 K (62)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苯环喹溴铵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AR)的疗效以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持续性中重度AR患者100例,随机将其分为单药组(n=50)和联合组(n=50)。单药组给予左西替利嗪口服;联合组在口服左西替利嗪的基础上,给予苯环喹溴铵鼻吸入剂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2、4周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同时收集患者静脉血,检测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的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4、IL-6]水平,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单药组和联合组的VAS评分、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的VAS评分、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降低;治疗2周后,联合组的VAS评分、喷嚏、鼻痒、鼻涕评分低于单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联合组的VAS评分、喷嚏、鼻痒、鼻涕、鼻塞评分以及血清炎症因子(IL-1β、IL-4、IL-6)水平均低于单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结论 苯环喹溴铵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中重度AR比单用左西替利嗪有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 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多维度解析及其临床意义

      2025, 31(1):25-32.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524296

      关键词: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多维度解析情绪障碍生活质量危险因素
      摘要 (51)HTML (28)PDF 1.04 M (33)收藏

      摘要:目的 多维度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eCRSwNP)对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并探究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28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根据术后组织病理染色中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分为eCRSwNP和非嗜酸性粒细胞型(neCRSwNP),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等进行比较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eCRSwNP发生的潜在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确定eCRSwNP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eCRSwNP组患者睡眠障碍、嗅觉减退、流涕、喷嚏等症状严重程度及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2条(SNOT-22)总分均显著高于neCRSwNP组。eCRSwNP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高于neCRSwNP组,且生活质量简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低于neCRSwNP组(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哮喘、鼻中隔偏曲(NSD)、外周血EOS计数及比例、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Baso)计数及比例、Lund-Kennedy评分、Lund-Mackay评分是eCRSwNP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哮喘、外周血EOS百分比、外周血Baso计数、Lund-Kennedy评分、Lund-Mackay评分是eCRSwNP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 eCRSwNP患者临床症状更严重,且易伴随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术前进行全面评估可有效预测CRSwNP的分型及术后预后。

    • 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嗅觉功能转归的研究进展

      2025, 31(1):36-41.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524104

      关键词: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内镜鼻窦手术嗅觉功能
      摘要 (20)HTML (27)PDF 895.06 K (65)收藏

      摘要:嗅觉功能障碍是慢性鼻窦炎(CRS)患者就诊时的常见主诉之一,不仅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会引起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发生。内镜鼻窦手术(ESS)在慢性鼻窦炎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ESS对伴嗅觉功能障碍的CRS患者嗅觉改善的有效率为25%~100%,变化范围较大,而影响CRS患者嗅觉功能的各项主客观指标也是临床所关注的问题。本文旨在对CRS患者鼻内镜术后嗅觉功能转归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 皮质类固醇激素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研究进展

      2025, 31(1):42-45.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524137

      关键词:皮质类固醇药物洗脱支架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疗效安全性
      摘要 (18)HTML (31)PDF 805.86 K (42)收藏

      摘要:皮质类固醇激素是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术后最常用的药物治疗。虽然局部使用皮质类固醇可有效减轻与慢性鼻窦炎(CRS)相关的症状,且减少全身副作用,但其在鼻腔内的分布是有限的,主要依赖于其释放介质。皮质类固醇药物洗脱支架是一种相对新颖的技术,可以将高浓度的皮质类固醇直接且持续地释放至鼻窦黏膜上。目前,药物支架最常用于CRS患者的内镜鼻窦手术(ESS)的术中和术后,可显著改善黏膜炎症及术后症状,并降低鼻息肉的复发。本文综述了两种类固醇药物洗脱支架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证据,药物支架结合其他局部给药方式可以得到更好的药物分布,为术中及术后联合用药提供思路。

    • 鼻骨截骨术的临床进展及其在功能鼻整形中的应用

      2025, 31(1):46-51.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525057

      关键词:鼻整形鼻骨截骨术保留鼻整形功能性鼻整形
      摘要 (26)HTML (46)PDF 1.10 M (35)收藏

      摘要:骨性鼻锥位于鼻部的上1/3,是构成鼻外形的重要组成部分,驼峰鼻畸形、歪鼻畸形、创伤鼻畸形的整形修复往往涉及骨性鼻锥重建与塑形。鼻骨截骨术在现代鼻整形术诞生之初便已存在,其通过骨凿切开并移动骨质,达到骨性鼻锥塑形的目的,是经典的鼻整形手术操作。鼻骨截骨术依据截骨路径分为外侧截骨术、内侧截骨术、内侧斜行截骨术、中间截骨术、横向截骨术。传统的鼻骨截骨术在盲视下操作,精准性差且学习曲线漫长,随着鼻整形技术的发展,内镜技术、动力设备、压电设备逐渐应用到鼻骨截骨术中,使鼻骨截骨术变得可视和精准。鼻骨截骨术也与保留鼻整形理念相融合,更好地发挥功能保护作用。本文介绍了鼻骨截骨术的解剖基础、临床分类以及最新的临床进展,同时介绍鼻骨截骨术在保留鼻整形中的应用和进展,为广大鼻整形医生提供参考。

    • 多重PCR技术在检测外耳道真菌菌种中的应用研究

      2025, 31(1):52-57.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524257

      关键词:外耳道真菌病菌种鉴定多重PCR技术快速诊断
      摘要 (14)HTML (27)PDF 1.25 M (40)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外耳道真菌病的真菌菌种分布,探讨多重PCR技术检测和鉴定外耳道真菌病常见真菌菌种的方法。方法 取2022年3月—2023年6月就诊于荆州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的137例外耳道真菌病患者外耳道标本,采用改良的马丁固体培养基对同一标本的一部分进行了常规培养,培养后提取DNA,PCR扩增及测序鉴定真菌菌种。同时,该标本另一部分直接经DNA提取后,行两次多重PCR,分别使用通用真菌引物和特异性真菌引物,根据琼脂糖凝胶电泳得到的条带的长短可鉴定真菌菌种。结果 通过传统方法和多重PCR技术行真菌菌种鉴定,本地区137例外耳道真菌病患者曲霉菌共128株(93.4%),其中土曲霉73株、黄曲霉24株、黑曲霉18株和烟曲霉13株;念珠菌共9株(6.6%),均为白念珠菌。传统方法需4~7 d,而多重PCR技术6~8 h即可鉴定真菌菌种,对比两组方法结果,符合率为100%。结论 本地区外耳道真菌病患者最常见的真菌菌种是曲霉菌和念珠菌。除了常见菌种,多重PCR技术还可以鉴定高耐药和高致死率的耳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等罕见菌种。与传统方法相比,多重PCR技术检测和鉴定外耳道真菌病具有快速、准确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突发性聋患者血清SIRT1和PGC-1α表达与血清炎性因子及听力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2025, 31(1):58-63.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524117

      关键词:突发性聋沉默信息调节因子相关酶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1α炎症因子听力水平
      摘要 (19)HTML (31)PDF 889.63 K (70)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相关酶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1α(PGC-1α)与突发性聋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以及听力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突发性聋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患者听力恢复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另收集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82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SIRT1、PGC-1α以及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Pearson法分析患者血清SIRT1、PGC-1α水平与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听力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突发性聋患者有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比例高于对照组,SIRT1、PGC-1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hs-CRP、IL-1β、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突发性聋患者SIRT1水平与hs-CRP、IL-1β、TNF-α水平分别呈负相关(r=-0.524,-0.384,-0.542,均P<0.05),PGC-1α水平与hs-CRP、IL-1β、TNF-α水平分别呈负相关(r=-0.429,-0.457,-0.624,均P<0.05);其中预后不良组hs-CRP、IL-1β、TNF-α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SIRT1、PGC-1α水平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有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比例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IRT1、PGC-1α、hs-CRP、IL-1β、TNF-α、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是突发性聋患者听力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SIRT1、PGC-1α在突发性聋患者血清中呈低表达,二者与血清炎性因子密切相关,且是听力预后的影响因素。

    • 不同听骨链重建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2025, 31(1):82-85.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524033

      关键词:慢性中耳炎听骨链重建术自体听小骨组织钛合金人工听小骨听力并发症
      摘要 (28)HTML (28)PDF 988.32 K (60)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自体听小骨组织与钛合金人工听小骨听骨链重建术(OCR)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3年1月住院治疗的慢性中耳炎(COM)患者78例,均行鼓室成形术及OCR治疗,依据OCR材料不同分为自体组(41例)与人工组(37例)。自体组予以自体听小骨组织OCR治疗,人工组予以钛合金人工听小骨OCR治疗。统计两组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年内复发情况,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不同频率段气导听力、骨导听力、气-骨导差(ABG)水平。结果 自体组手术时间长于人工组,手术费用低于人工组(P<0.05)。术后6个月不同频率段(0.5、1、2 kHz)两组气导听力、ABG均较术前降低(P<0.05),而术后6个月自体组、人工组不同频率段气导听力、骨导听力、AB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人工组(P<0.05),但两组1年内复发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COM患者OCR术式中,采用自体听小骨组织植入、钛合金人工听小骨植入均可有效改善患者听力水平,相较而言,后者手术耗时短,而前者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低。

    • 伴糖尿病的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的影响因素及皮质类固醇治疗进展

      2025, 31(1):94-99.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524090

      关键词:糖尿病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影响因素皮质类固醇
      摘要 (18)HTML (28)PDF 827.49 K (33)收藏

      摘要: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SSHL)病因尚不明确,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难治性疾病,预后欠佳。近年来由于其患病率明显上升,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SSHL,临床上常采用改善内耳微循环、抗病毒、解除迷路水肿、高压氧等治疗方法。作为一种严重的疾病,常常与多种代谢性疾病紧密相关。目前,SSHL的临床研究很少集中于糖尿病患者,本综述分析了伴糖尿病SSHL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响因素及皮质类固醇治疗的相关进展,并对未来治疗前景进行展望。

    上一页123456
    共52页515条记录 跳转到GO

温馨提示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