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29(5):104-108.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453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一种传染性极强、严重危害全球公共卫生的疾病。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发热、咳嗽、乏力等,随着疫情的发展,COVID-19患者病程中出现的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耳聋(SSNHL)越来越多。SSNHL可以是COVID-19患者的后遗症,也有部分患者以SSNHL为首发和唯一的症状。该文对COVID-19相关SSNHL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总结,希望有助于后续的相关研究和临床诊治。
2022, 28(1):1-6.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60001
摘要: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疫情世界大流行的严峻局面,全社会接种疫苗构建完整的免疫屏障已经成为抗击疫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截至2021年11月初,我国各地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3亿剂次。近来全国多地已经陆续开始为3~11岁的儿童接种新冠疫苗。变应性鼻炎(AR)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病变,需要鼻喷或口服抗过敏药(抗组胺药和糖皮质激素等)进行对症治疗,和/或进行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IT)建立免疫耐受。为了顺利推进和实施新冠病毒疫苗在AR儿童的接种工作,东方过敏联盟牵头组织了国内知名的耳鼻咽喉科、变态反应科和儿科专家,在系统复习国内外文献证据的基础上,结合专家的临床经验制订了本共识,旨在指导儿童AR患者,特别是接受AIT的患者,进行安全有效的新冠疫苗接种,构建群体免疫的屏障。
2021, 27(3):351-355.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03169
摘要:2019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的致病病毒为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干咳、乏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多国流行病学研究调查表明嗅觉障碍是COVID-19的临床症状之一,甚至是部分COVID-19患者的首发症状,其在COVID-19的早期诊断及临床筛查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COVID-19所致嗅觉障碍流行病学、预后及发病机制进行综述,结果显示嗅觉障碍多发生于COVID-19轻症患者,且预后较好。现阶段有关COVID-19所致嗅觉障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推测与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出现的嗅觉障碍的机制相类似,因鼻腔黏膜肿胀导致的传导性嗅觉障碍,或因病毒直接损伤嗅上皮甚至嗅觉通路的更高层面而导致感觉神经性嗅觉障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和II型跨膜丝氨酸蛋白酶(TMPRSS2)基因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0, 26(2):213-215.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2026
摘要:目的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鼻部相关症状及其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20年2月10日—3月20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327例确诊COVID-19患者的病例资料,采集鼻塞、流涕、嗅觉改变等鼻部相关症状、全身伴随症状及基础疾病等情况,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在327例纳入研究的COVID-19患者中,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病例分别为33例(10.1%)、62例(19.0%)、146例(44.6%)、86例(26.3%);54例(16.5%)COVID-19患者合并鼻部相关症状,按不同症状发生的总例数统计,其中鼻塞35例(10.7%)、鼻腔干燥29例(8.9%)和嗅觉下降21例(6.4%),鼻痒 17例(5.2%)、喷嚏16例(4.9%)、鼻出血14例(4.3%)和流清涕11例(3.4%)。在各不同病情分型患者间,鼻部症状的发生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192例(58.7%)COVID19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存在,经过积极的综合治疗244例(74.6%)痊愈出院。结论COVID-19患者除了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之外,鼻塞、嗅觉下降等鼻腔局部症状并不少见。鼻部疾病的治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临床医师不能忽视COVID-19患者鼻部疾病的处理
2020, 26(2):227-230.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2030
摘要:目的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观察防喷溅面罩在发热隔离病房气管切开患者(使用吸氧面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3月在发热隔离病房使用吸氧面罩的气切患者13例,使用自制的防喷溅面罩防止患者从气切处通过飞沫、气溶胶喷溅污染周围环境及医务人员等,观察使用前后患者对环境的污染度、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及痰液黏稠度的变化。结果气切患者使用防喷溅面罩后,对环境的污染度明显少于使用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呼吸频率均保持在16~20次/min,血氧饱和度均维持在95%~100%,气道湿化效果满意。结论防喷溅面罩可减少气道分泌物对环境的污染,在COVID19疫情期可以对患者本身和相关医护人员进行防护。此方法不仅在COVID19疫情期间可以使用,也可作为其他通过呼吸道传播的感染性疾病(如甲流等)及日常工作的防护手段。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