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6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319例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临床诊治分析

      2021, 27(3):310-315.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20254

      关键词:气管支气管异物多学科团队协作硬性支气管镜麻醉多排螺旋CT
      摘要 (366)HTML (237)PDF 1.14 M (360)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临床特点,分析多学科团队协作(MDT)、多排螺旋CT (MDCT)及后处理技术、麻醉方式选择、硬质气管镜手术、并发症治疗等在快速、有效诊治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应用,总结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经硬质气管镜确诊的319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的临床特点、术前诊断、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异物诱因及部位、异物种类。结果 本组319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均不同程度应用MDT模式,317例异物由硬支气管镜成功取出,1例异物为别针的患儿转胸外科开胸取出,1例异物为枣核的患儿由基层医院转至我院途中出现呼吸心跳停止,在胸外持续按压气囊辅助呼吸的情况下取出异物,患儿呈现植物状态,后家属放弃治疗。结论 MDT、MDCT、麻醉方式选择等在呼吸道异物的诊治中发挥重要作用。经确诊或高度怀疑的患者,应尽快行支气管镜检查,全身麻醉应达到一定的深度,是否维持自主呼吸与异物大小及所在部位有关,手术操作应轻柔准确,并注意观察患者全身状况,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 右美托咪定应用于上呼吸道手术麻醉的临床研究进展

      2020, 26(2):209-212.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2025

      关键词:鼻咽喉手术麻醉|右美托咪定|临床研究
      摘要 (32)HTML (0)PDF 861.00 Byte (188)收藏

      摘要:目的近年来,鼻咽喉等上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临床常采用内镜手术治疗,由于手术部位的特殊性,导致患者有极其不愉快的体验,影响预后。而一种有效的麻醉药对鼻、咽、喉手术及术后恢复十分重要。右美托咪定(DEX)具有独特的镇静、抗交感及镇静作用,本文就麻醉药的药理学特性、对机体的影响,以及在鼻、咽、喉手术麻醉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为提高患者麻醉舒适度、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供帮助。

    • 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对小儿七氟醚全麻扁桃体手术血流动力学和苏醒期躁动的影响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对七氟醚全麻小儿扁桃体摘除术的影响

      2019, 25(4):402-406.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4014

      关键词:扁桃体摘除术|小儿|舒芬太尼|瑞芬太尼|麻醉|血流动力学|苏醒期躁动
      摘要 (69)HTML (0)PDF 792.00 Byte (542)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对七氟醚全麻小儿扁桃体摘除术的效果以及对患儿血流动力学和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2月于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行扁桃体摘除术的患儿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观察组53例,采用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进行诱导麻醉;对照组53例,采用瑞芬太尼进行诱导麻醉。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停药至拔管时间、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出麻醉恢复室时间等指标,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在麻醉诱导前、插管时、插管后5 min、拔管后5 min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和血氧饱和度(saturation of blood oxygen,SpO2),比较两组患儿Aono’s评分、小儿麻醉后苏醒期躁动评分(pa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 PAED)和术后疼痛评分(children and infants postoperative pain scale, CHIPPS),并比较两组患儿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苏醒时间(8.2±2.7)min、自主呼吸恢复时间(115.7±32.4)s和出麻醉恢复室时间(28.4±6.3)min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插管后5 min、拔管后5 min的HR和MA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插管后5 min、拔管后5 min的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Aono’s评分、PAED评分和CHIPP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和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麻醉能够提高小儿麻醉效果,改善血流动力学水平,减轻患儿苏醒期躁动,降低不良反应反生率。

    • 适宜剂量芬太尼用于鼻内镜手术非控制性降压麻醉中的临床观察

      2018, 24(3):257-260,265.

      关键词:适宜剂量芬太尼|鼻内镜手术|非控制性降压麻醉|安全可行
      摘要 (60)HTML (0)PDF 791.00 Byte (283)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适宜剂量芬太尼在鼻内镜手术非控制性降压麻醉中应用的有效性、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择期行鼻内镜手术的患者45例,ASA分级I~Ⅱ级, 年龄18~45岁,均经过规范化治疗控制炎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即Ι组、Ⅱ组和Ⅲ组。麻醉诱导时给予芬太尼3 μg/kg,手术开始前Ι组追加芬太尼1.5 μg/kg,Ⅱ组追加芬太尼2.5 μg/kg,Ⅲ组追加芬太尼3.5 μg/kg,连续监测血流动力学。观察并记录麻醉诱导前(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开始15 min(T3)、手术开始30 min(T4)、鼻腔填塞医用PVA棉时(T5)患者的收缩压(SP)、舒张压(D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输出量(CO)、每搏量(SV)以及拔管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同一术者采用Fromme术野质量评分法(scores of surgical field quality, SSFQ)评定术野质量。结果与Ι组比较,Ⅱ组和Ⅲ组在T3、T4时点的MAP、HR、CO均低于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Ⅱ组和Ⅲ组相比T3、T4时点的MAP、HR、CO无明显差异(P>0.05); 术野质量SSFQ评分与Ι组比较,Ⅱ组和Ⅲ组的术野质量高于Ι组(P<0.05), Ⅱ组与Ⅲ组无明显差异; 拔管时间比较Ι组与Ⅱ组无明显差异(P>0.05), Ⅲ组较Ⅱ组拔管时间延长有统计学意义(P<0.05); Ⅱ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麻醉诱导时给予芬太尼3 μg/kg,手术开始前追加芬太尼2.5 μg/kg用于鼻内镜手术非控制性降压麻醉可使手术顺利完成,该方法有效且安全可行。

    • 无肌松药全麻下实施鼻内镜手术的临床观察

      2014, 20(1):42-45.DOI: 1007-1520.201401010

      关键词:无肌松药|瑞芬太尼|丙泊酚|全身麻醉|鼻内镜术
      摘要 (771)HTML (0)PDF 741.00 Byte (969)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无肌松药(muscle loose medicine, NMB)全麻下鼻内镜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根据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标准选择ASAⅠ~II级择期行鼻内镜手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80例,均以瑞芬太尼、丙泊酚及氯化琥珀胆碱静脉快诱导,气管插管后A组以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维持麻醉,B组以瑞芬太尼、丙泊酚和维库溴铵维持麻醉。记录两组患者T1~T6各观察时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呼末二氧化碳分压(EtCO2)、术中体动次数、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有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T1~T4各观察时点HR、MAP、SpO2变化无明显差别(P>0.05),术中无体动反应;T5、T6时点A组麻醉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1),B组麻醉苏醒后,低氧血症、分泌物增多、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1)。结论瑞芬太尼-丙泊酚无肌松药全麻下实施鼻内镜手术效果肯定,麻醉苏醒和呼吸功能以及保护性反射恢复早,避免了肌松药及其拮抗药的不良反应。

    • 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行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的围术期处理

      2013, 19(4):306-309.

      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悬雍垂腭咽成形术| 并发症| 麻醉|重症监护
      摘要 (952)HTML (0)PDF 802.00 Byte (816)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 OSAHS)患者行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 UPPP)围术期处理的必要性及系统性的围术期处理。方法 将274例患者按围术期与否接受系统治疗分为非处理组(A组)与处理组(B组),A组54例患者未做系统性围术期处理;B组220例患者术前予以持续正压通气(continuo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CPAP)治疗5~7 d,麻醉采用对呼吸肌抑制小及代谢快药物,术后予以非甾体类药物镇痛,ICU监护1~2 d。比较两组术后原发性出血发生率、继发性出血发生率、再插管率、气管切开发生率及术后住院天数。结果A、B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4%(11/54),7.3%(16/220)。其中A、B组原发性出血发生率分别为9.3%和2.7%,再插管率为13.0%和0,气管切开发生率5.6%和0.45%,术后住院天数(10.6±2.9)d和(7.7±0.9)d,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两组继发性出血发生率为5.6%和4.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性围术期处理有助于减少重度OSAHS患者改良UPPP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及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上一页1下一页
    共1页6条记录 跳转到GO

温馨提示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