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28(4):104-107.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287
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戴维氏开口器辅助扁桃体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自2017年7月—2021年2月收治的110例符合扁桃体切除手术指征的患者,试验组55例,行改良戴维氏开口器辅助下扁桃体切除术;对照组55例,行传统戴维氏开口器辅助下扁桃体切除术。比较两组扁桃体下极暴露效果、开口器暴露术野完成时间、全部手术时间以及扁桃体下极残留、咽舌弓黏膜撕裂、舌麻痹等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扁桃体下极视野暴露更清楚,术野暴露时间及手术时间更短,扁桃体下极残留、舌麻痹、咽舌弓撕裂发生率较低。结论 改良戴维氏开口器辅助下扁桃体切除术具有较好的手术视野,有利于提高手术质量、缩短手术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7, 23(3):243-246.
摘要: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3例迷走神经副神经节瘤术前行影像学与专科检查后,均在全麻下行肿瘤完整切除,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结果迷走神经副神经节瘤极其罕见,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常表现为颈部或咽旁的无痛性肿物,早期无呛咳、声音嘶哑等迷走神经受侵犯症状,术前诊断较困难,易误诊为神经鞘瘤而影响治疗。结论CT、MRI对本病的诊断、手术方案制定有重大意义。正确选择手术径路及掌握手术技巧是手术成功及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关键。
2012, 18(1):24-27.
摘要:目的 对鼻咽癌患者唾液、血清及外周血白细胞中的EBV-DNA进行检测,分析唾液、血清、外周血白细胞中EB病毒的DNA含量与鼻咽癌的相关性。方法 对40例初诊鼻咽癌患者和50例正常人的唾液、血清及外周血白细胞中的EBV-DNA进行荧光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结果 EBV-DNA在鼻咽癌患者血清中的检出率为67.5%,显著高于正常人血清中的EBV-DNA检出率2%(χ2=44.48,P<0.001);鼻咽癌患者的唾液、外周血白细胞EBV-DNA检出率与正常人相比,无显著性差异;鼻咽癌患者和正常人的唾液EBV-DNA拷贝数与外周血白细胞EBVDNA拷贝数呈正相关性;鼻咽癌患者血清EBV-DNA拷贝数与TNM分级有关,分级越晚含量越高。结论 EB病毒长期存在于多数人的唾液中,也可存在于外周血B淋巴细胞中。血清EBV-DNA检测在鼻咽癌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助于鼻咽癌的早期诊断;血清EBVDNA拷贝数与TNM分级有关,可在分子水平对鼻咽癌的TNM分级进行补充。
2010, 16(2):95-99.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生存素(Survivin)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相关性,探讨Survivin在鼻息肉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8例鼻息肉组织(鼻息肉组)和12例正常下鼻甲组织(对照组),用HE染色法观察组织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结果:① HE染色显示鼻息肉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显著增加。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Survivin免疫阳性细胞数及着色强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图像分析显示,鼻息肉组Survivin的积分光密度(IOD,103/HP)为50.21±6.32,与对照组5.67±0.58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 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鼻息肉中Survivin表达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表达密切相关(r=0.673,P<0.01)。结论:鼻息肉组织中Survivin表达、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均上调,且二者有协同表达关系。鼻息肉可能是通过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使炎性细胞凋亡受到抑制,从而促进炎性细胞主要是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生长,导致慢性炎症反应。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