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6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鼻内镜下筛窦骨瘤切除15例临床分析

      2023, 29(4):86-90.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546

      关键词:筛窦骨瘤鼻内镜手术预后
      摘要 (145)HTML (279)PDF 1007.60 K (438)收藏

      摘要:目的 报告鼻内镜下筛窦骨瘤切除15例,探讨鼻内镜下筛窦骨瘤切除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总结鼻窦骨瘤的手术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市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8年6月—2022年4月行鼻内镜下筛窦骨瘤切除术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鼻窦CT检查、鼻内镜检查、鼻阻力检查及眼科相关检查。手术均于全身麻醉鼻内镜下完成,根据CT确定筛窦骨瘤的位置和范围后确定具体的手术方式,完整切除筛窦骨瘤,术后门诊定期复诊,复查鼻窦CT、鼻内镜。结果 15例患者术后病理均证实为筛窦骨瘤,鼻窦CT显示筛窦骨瘤均彻底切除,随访5~48个月,患者术后鼻塞、面部胀痛、头痛、流脓涕、嗅觉减退等症状较术前减轻或消失,未发生明显眶内、颅内并发症,未见骨瘤复发。结论 术前鼻窦CT可确定骨瘤位置及范围,为鼻内镜手术提供良好保障,鼻内镜下筛窦骨瘤切除有效、安全、微创,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小儿先天性耳廓形态畸形无创矫正疗效分析

      2022, 28(3):21-25.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2250

      关键词:先天性耳廓畸形耳矫治无创治疗并发症
      摘要 (680)HTML (191)PDF 1.17 M (292)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应用耳模矫治器无创矫正小儿先天性耳廓形态畸形的疗效,为提高矫正效果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021年1—6月收治的65例(95耳)先天性耳廓形态畸形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分为3组,≤7 d为A组(31耳),8~42 d为B组(50耳),>42 d为C组(14耳),使用EarWell耳模矫治器治疗,记录3组患儿矫正时间、矫正效果及其并发症。结果 3组矫正时间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时间明显短于B、C组两组;显效及治愈率3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优于B组,B组优于C组;3组并发症发病率各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主要为湿疹,经涂布抗湿疹药后均于2 d内消退。结论 耳模矫治器无创矫正小儿先天性耳廓形态畸形疗效显著,年龄越小,显效及治愈率越高,矫治时间越短。

    • 13例医源性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临床分析

      2022, 28(3):57-60.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357

      关键词:气管异物支气管异物医源性临床资料
      摘要 (698)HTML (195)PDF 988.85 K (223)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医源性气管异物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医源性气管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13例异物中来源于患者自身组织7例,外来异物6例。异物位于主气管5例,左侧支气管3例,右侧支气管4例,位置不详1例。无明显临床症状者8例,单纯呛咳2例,呛咳伴喘鸣音、呼吸困难3例。采用硬质支气管镜取出异物5例,纤维支气管镜5例,其他方式3例。结果 13例患者均顺利取出异物,除拔牙造成气管异物的患者术后出现气胸转胸外科进一步治疗外,其他患者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 医源性气管异物发生原因多样,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在临床工作中应注重预防,治疗上应根据其不同的临床特点选择相应的方式取出异物。

    • 18例鼻中隔偏曲伴外鼻畸形临床诊疗体会

      2022, 28(4):68-72.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301

      关键词:鼻中隔偏曲外鼻畸形分类同期手术
      摘要 (757)HTML (227)PDF 1.13 M (295)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鼻中隔偏曲合并外鼻畸形的解剖学形成特点,总结分析同期行鼻中隔偏曲矫正和外鼻畸形整复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18例鼻中隔偏曲矫正同期外鼻畸形整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大翼软骨发育异常11例,鼻中隔软骨尾侧端畸形5例,上颌骨鼻棘畸形2例,所有患者均先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并针对不同类型的畸形结构特征单独或同时使用了缝合矫形、切除矫形和支撑矫形方法。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年以上,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鼻腔通气功能和外鼻形态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 术后1年鼻腔通气功能和外鼻形态VAS量表评分明显低于术前,术后1年双侧鼻腔总阻力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8例患者鼻内镜检查、鼻腔鼻窦CT显示术后鼻中隔偏曲与外鼻畸形形态改善明显。结论 总结了鼻中隔偏曲并外鼻畸形的解剖学构成分类和常用手术方法体会,为临床工作中兼顾鼻腔功能与美学的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 手术治疗乙状窦骨壁缺损引起搏动性耳鸣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0, 26(3):288-291.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3012

      关键词:搏动性耳鸣|乙状窦缺损|外科手术
      摘要 (193)HTML (0)PDF 955.00 Byte (455)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经乳突径路手术治疗乙状窦骨壁缺损引起的搏动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3月—2018年6月诊断为乙状窦骨壁缺损引起的搏动性耳鸣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6例,其中男2例,女4例;年龄29~58岁,平均年龄38.5岁;左侧 1例,右侧5例。术前行颞骨高分辨率CT(HRCT)检查,6例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乙状窦骨壁缺损,术前结合颅内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颅内血管CT动静脉造影(CTA+CTV)等综合检查,排除引起搏动性耳鸣的其他疾患。全部患者均行乙状窦骨壁缺损修复术。结果6例患者术后均无眩晕、恶心、呕吐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随访6~29个月,6例患者搏动性耳鸣分级0级4例(痊愈)、1级1例(显效)、2级1例(有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复发。结论通过手术治疗乙状窦骨壁缺损所致搏动性耳鸣的风险较小,疗效显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下咽埋藏性异物的临床处理策略

      2019, 25(3):313-317.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3020

      关键词:下咽|异物|内镜术
      摘要 (57)HTML (0)PDF 1.18 K (326)收藏

      摘要:目的总结下咽埋藏性异物的诊治经验及探讨手术径路的选择。方法回顾武汉市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近6年就诊的12例下咽埋藏性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临床表现、异物种类、异物埋藏部位、取出或手术方式、病情转归等进行总结分析,所有患者随访半年以上。结果12例患者中,6例经口内镜下直接切开取出,或在等离子刀或CO2激光辅助下切开取出;3例行颈侧入路取出;1例电子喉镜下成功取出;1例自行消失;1例未做处理、异物在观察期内包埋机化。结论下咽埋藏性异物的诊断及定位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取出方式取决于异物埋藏的部位,首选经口内镜下取出,必要时行颈侧切开径路。

    上一页1下一页
    共1页6条记录 跳转到GO

温馨提示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