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28(2):8-12.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493
摘要:目的 分析经静脉内耳钆造影(IV-Gd),3D-FLAIR MRI技术对拟诊断为梅尼埃病(MD)患者中内淋巴积水(EH)比例,探讨其对MD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21年10月根据临床症状疑似MD患者86例,经IV-Gd进行内耳三维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磁共振(3D-FLAIR MRI)扫描,对病例资料及EH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86例疑似MD患者中,男32例,女54例;年龄28~72岁,平均年龄(51.7±11.2)岁;病史1个月至18年,平均(2.9±2.6)年。61例疑似MD患者内耳IV-Gd显示出EH(称为:EH阳性),其中56例确诊MD;其余25例疑似MD患者内耳IV-Gd未见明显EH(称为:EH阴性),其中7例确诊为MD。61例EH阳性者中,23例(37.7%)患者双耳EH阳性,EH阳性的84耳中29耳(34.5%)前庭EH,15耳(17.9%)耳蜗EH,其中33例(75%)同时前庭和耳蜗EH。IV-Gd诊断MD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9%、78.3%、86.1%、91.8%、78.3%,ROC曲线下面积为:0.836;IV-Gd与临床确诊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0.653,P<0.001)。EH阳性和EH阴性两组MD患者对比:年龄、性别、合并偏头痛、MD分期均无显著差异(P>0.05)。MD病程、平均PTA均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借助于IV-Gd检测的EH结果,可以有效提高MD的确诊率,MD病程及听力损失可能与EH相关。若条件允许,对疑似MD患者进行IV-Gd进一步佐证。
2022, 28(5):29-33.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2203
摘要:目的分析新疆地区变应性鼻炎(AR)儿童常见变应原的分布,为该区AR儿童的诊治及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17年1月—2021年6月就诊并具有典型AR症状及体征的566例AR患儿纳入研究,将患者的血清变应原分布,就诊时间,不同年龄段及性别等进行分析。结果425例(75.1%)AR患儿至少一种变应原阳性,吸入性变应原主要致敏因素。9月和4月为AR发病最高的月份。艾蒿、屋尘螨、粉尘螨、柳树、屋尘等为是最常见的5种吸入性变应原。牛奶、小麦面粉、鸡蛋、花生、牛肉等为主要的5种食入性变应原。艾蒿、柳树、豚、牛奶在不同年龄段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儿童中部分变应原阳性率存在差异,屋尘阳性率在男性中明显高于女性,而在女性中羊肉的阳性率高于男性(P<0.05)。结论新疆地区AR患儿变应原以吸入性变应原阳性居多,不同季节变应原分布,在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中变应原存在部分差异。
2021, 27(6):646-650.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21219
摘要:目的 探讨耳内镜与显微镜下Ⅰ型鼓室成形术治疗鼓膜穿孔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20年10月因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行Ⅰ型鼓室成形术122例(122耳),其中耳内镜下Ⅰ型鼓室成形术(ETT)62例;显微镜下Ⅰ型鼓室成形术(MTT)60例。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以上,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鼓索神经损伤率、手术时间、术后出院时间、住院费用,鼓膜愈合情况,对手术前与术后6个月的平均气导听阈(PTA),气骨导差(ABG)进行分析,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术后24h疼痛反应。结果 ETT组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反应轻、出院时间缩短、住院总费用少等优越性,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TT和MTT组中鼓膜愈合率分别为93.5%和90.0%,鼓索神经损伤率分别为6.5%和8.3%;ETT组术前PTA为(43.2±11.3)dB、AGB为(19.8±8.6)dB,MTT组术前PTA为(45.6±12.1)dB,AGB为(21.3±9.4)dB。术后6个月复查PTA两组均下降,ETT组为(33.7±8.3)dB,MTT组为(35.3±9.1)dB;复查ABG两组均下降,ETT组为(9.4±6.1)dB,MTT组为(10.7±6.4)dB。两组术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MTT相比,ETT能明显减轻术后疼痛、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总住院费。在术后穿孔修补、听力改善以及并发症等方面与传统手术MTT疗效相当,值得在中耳手术中推广使用。
2014, 20(2):120-123.DOI: 1007-1520.201402007
摘要:目的分析中耳炎患者的颞骨薄层CT情况,总结维吾尔族中耳炎患者颞骨解剖变异的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704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住院患者和203例正常对照组的颞骨薄层冠状面、横断面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T,HRCT),并对其颞骨的气化程度、乙状窦前置、颈静脉球高位、脑板低位进行比较;包括中耳炎组与对照组、民族之间、胆脂瘤型中耳炎与非胆脂瘤型中耳炎及胆脂瘤型中耳炎中各民族之间的比较。结果中耳炎组与对照组患者颞骨气化程度、乙状窦前置、脑板低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耳炎组中维族组与汉族组气化程度、乙状窦前置、颈静脉球高位及脑板低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脂瘤型与非胆脂瘤型中耳炎颞骨解剖变异比较,仅气化不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脂瘤型中耳炎中各民族组比较,仅乙状窦前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吾尔族中耳炎患者的颞骨变异具有其规律,研究该规律有助于手术入路设计、术中重要结构的定位和保护。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