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7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下鼻道填充术对下鼻甲继发性缺失患者鼻腔容积影响的对照研究

      2024, 30(2):32-39.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3219

      关键词:下鼻甲继发性缺失CT影像建模鼻腔容积下鼻道填充术
      摘要 (68)HTML (331)PDF 1.45 M (223)收藏

      摘要:目的 基于CT的3D建模方法探讨下鼻甲缺失患者行下鼻道填充术(IMAP)手术前后鼻腔容积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收集20例伴有特殊症状的下鼻甲继发性缺失(SITL)患者的空鼻症6项量表(ENS6Q)评分及CT影像,通过3D建模的方式估算鼻腔容积及鼻腔黏膜表面积,计算其鼻腔下部容积比,与ENS6Q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SITL患者手术前后的CT影像计算鼻腔容积及鼻腔黏膜表面积,并进行对比分析,将接受IMAP患者术前估算鼻腔下部容积减去术中填充物体积计算推测鼻腔下部容积及容积比,并与20例无鼻窦疾病的对照组进行对比,据此尝试对术中填充物的体积给出建议。结果 SITL且伴有特殊症状患者在IMAP术后的ENS6Q总分显著下降,且均低于11分(P=0.003),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在容积方面,IMAP显著降低了SITL且伴有特殊症状患者的估算鼻腔下部分容积比(P=0.021),IMAP术后的SITL且伴有特殊症状患者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在黏膜表面积方面,IMAP术后的SITL且伴有特殊症状患者的估算鼻腔下部分黏膜表面积显著降低(P=0.021),但其黏膜表面积大小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且该差异与术前差异相仿。估算的鼻腔下部容积比与实际术后的鼻腔下部容积比存在一定相关性。结论 ①SITL且伴有特殊症状患者的鼻腔容积与其ENS6Q评分有显著相关性;②IMAP对鼻腔的作用不仅仅在于缩窄容积,更在于重新恢复了鼻腔黏膜的功能;③应用下鼻甲部分鼻腔容积的容积比来估算术后鼻腔的情况或许可以进一步改进IMAP手术。

    • 3D个性化定制人工材料耳支架在一期全耳再造术中的应用

      2023, 29(5):19-24.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3034

      关键词:小耳畸形耳再造多孔高分子聚乙烯
      摘要 (289)HTML (324)PDF 1.25 M (551)收藏

      摘要:目的 评价3D个性化定制人工材料耳支架在先天性小耳畸形一期全耳再造术中的临床效果与优势。方法 选择2021年6月—2022年3月接收并行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单侧小耳畸形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n=12)和对照组(n=12),实验组采用3D个性化定制的人工材料支架,对照组采用常规需术中拼接的成品耳支架,均行支架植入-颞浅筋膜瓣转移的一期全耳廓再造术,伴或不伴同期听力重建。记录手术耗时,术后随访观察临床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并行耳廓对称度、精细结构评分以及家属满意度调查。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无不良事件和并发症发生。同期行听力重建者听力得到改善,术后言语识别阈平均改善38.6 dBHL,术后最大言语识别率均达到100%。经统计学分析,实验组耳廓对称度和精细结构评分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耗时实验组较对照组短(P<0.01);家属满意度调查结果中最终每项平均得分实验组高于对照组。结论 3D个性化定制耳支架植入耳再造术安全有效,可同期行听力重建,临床效果优越,可成为先天性小耳畸形耳廓再造术的更优选择。

    • 人造耳支架植入在先天性小耳畸形中的应用——18年临床经验总结

      2022, 28(3):16-20.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2060

      关键词:小耳畸形高分子聚乙烯支架耳再造
      摘要 (647)HTML (240)PDF 1.10 M (326)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并探讨高分子聚乙烯人造耳支架植入行全耳廓再造术的临床效果与经验。方法 收集2003年5月—2021年6月诊治的小耳畸形患者1 057例(1 063耳),分别对其手术方式、手术成功率、耳廓的对称度、耳廓精细结构显示、患者的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听力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至16年。1 063耳手术均成功,耳廓形态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显露。对耳廓的7个对称度指标进行评分,均在5分以上;对耳廓的14个精细结构进行评分,945耳(88.90%)≥10分。患者的总满意率为92.00%(978/1 063耳)。同期行听力重建的患者术后得到不同程度的听力改善。结论 先天性小耳畸形高密度聚乙烯人造耳支架植入全耳廓再造术在临床上安全可行,可以作为耳再造的方法之一;并可以同期行听力重建术,在再造耳廓的同时取得较好的听力康复效果,也可以使再造耳廓在形态上更加逼真,提高患者的满意率。

    • 木村病治疗后进展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20, 26(2):148-152.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2009

      关键词:木村病|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疾病进展|预后|危险因素
      摘要 (129)HTML (0)PDF 872.00 Byte (469)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木村病患者治疗后的进展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07年10月—2019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诊治的59例木村病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分析患者性别、发病年龄、吸烟史、饮酒史、病程、单发与多发、侧别、部位、肿块最大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既往治疗后复发史、皮肤瘙痒、系统性疾病及治疗方式等木村病治疗后疾病进展相关的指标,用SPSS 21.0进行单因素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随访6个月至14年,59例木村病患者的疾病进展率为37.3%(22/59)。单因素研究提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20%、肿块最大径、皮肤瘙痒和既往治疗后复发史这些因素与疾病进展正相关(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20%是木村病治疗后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20%是木村病治疗后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帮助预测治疗疗效,从而达到个体精准化治疗的目的。

    • 内镜辅助下咽旁隙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2019, 25(2):183-187.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2017

      关键词:咽旁隙|内镜|肿瘤|内镜手术|手术径路
      摘要 (53)HTML (0)PDF 1022.00 Byte (264)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辅助下咽旁隙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2月~2018年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内镜辅助下咽旁隙肿瘤切除术患者16 例,其中颈外径路12 例,经口径路2 例,联合径路2 例,分析并总结将内镜应用于咽旁隙肿瘤切除术的方法及优势。结果16 例患者均完整切除肿瘤,其中恶性肿瘤4 例,良性肿瘤12 例。所有患者均无永久性并发症。所有原发性咽旁隙良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随访12~34个月均无复发。 结论内镜辅助下咽旁隙肿瘤切除术可以完整切除咽旁隙肿瘤而无需截断下颌骨,具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值得研究及推广应用。

    • Notch1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1, 17(6):401-405.

      关键词:

      喉鳞状细胞癌|Notch1受体|免疫组织化学|生存分析

      摘要 (1302)HTML (0)PDF 762.00 Byte (1724)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喉癌组织中Notch1蛋白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62例喉癌标本中Notch1的表达,同时选取15例不典型增生、10例声带白斑、l0例声带息肉标本作对照,结合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别进行分析。结果 62例喉癌组织中Notch1蛋白高表达率61.3%(38/62),低表达38.7%24/62),其高表达率与不典型增生、声带白斑及声带息肉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otch1高表达与T分级、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显著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Notch1高表达组总生存率较低表达组高(P<0.05),无瘤生存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复发、临床分期及Notch1表达情况对生存率影响较大,复发、高分期患者和Notch1低表达组生存期短。结论 Notch1在喉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在评估喉癌预后方面有一定价值。

    • CXCR4在鼻面部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0, 16(4):257-260.

      关键词:鼻面部肿瘤|基底细胞癌|手术切缘|CXCR4
      摘要 (2001)HTML (0)PDF 2.78 K (2085)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CXCR4在鼻面部基底细胞癌、癌组织手术切缘及癌旁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基底细胞癌组织、手术切缘及3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CXCR4的表达。结果 CXCR4在鼻面部基底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0%(48/60),在病理学为阴性的手术切缘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3%(20/60),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0%(3/30),3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CXCR4的表达与肿瘤的病理类型有关,而与年龄、性别及肿瘤的大小无关。结论 CXCR4在鼻面部基底细胞癌中呈高表达,其表达的程度与病理类型有关,并可作为预测肿瘤安全切缘的分子标记物。

    上一页1下一页
    共1页7条记录 跳转到GO

温馨提示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