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31(1):64-68.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524515
摘要:目的 分析儿童及青少年鼻咽部恶性肿瘤的病理学特点、临床表现、诊治过程及误诊情况,探讨诊疗中值得关注的问题。方法 回顾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22年12月诊治的1 480例儿童及青少年鼻咽部病变患者,其中恶性肿瘤20例,分析鼻咽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类型及诊疗过程等,探讨诊断过程存在的问题和疏漏。结果 鼻咽部恶性肿瘤包括鳞状细胞癌16例,淋巴瘤2例,乳头状腺癌1例,脊索瘤1例。恶性肿瘤病例的初期临床症状以鼻部为主7例,其中4例被误诊为腺样体肥大;以耳部为主5例,其中2例被误诊为单纯分泌性中耳炎;以颈部为主8例,未见误诊。总误诊率达30%(6/30)。误诊患者的确诊前病程长于非误诊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160,P<0.01)。以颈部症状为主的患者确诊前病程短于以鼻部症状为主的患者(Z=-2.078,P<0.05)和以耳部症状为主的患者(Z=-2.372,P<0.05)。结论 多种鼻咽恶性肿瘤可能发生在儿童及青少年人群且通常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其中以鼻部和耳部症状为主的患者尤其容易被误诊,临床上应注意鉴别。
2024, 30(3):52-55.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3412
摘要:转移相关蛋白2(MTA2)是近年来被发现的与肿瘤侵袭进展、转移相关的转录调控家族成员,在肿瘤的增殖、侵袭以及远处转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在多种头颈部恶性肿瘤如鼻咽癌、口腔癌、喉癌、食管癌、甲状腺癌中呈高表达,并且MTA2的高表达与这些恶性肿瘤的不良预后相关。MTA2与头颈部恶性肿瘤的侵袭、进展及预后的关系研究成为了头颈肿瘤研究中的新热点。本文对MTA2的结构与功能、其在不同头颈肿瘤中的表达以及意义、其可能的调节机制以及其研究展望作一个小结,希望对MTA2的后续研究以及头颈肿瘤的综合诊治提供帮助。
2023, 29(2):8-12.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562
摘要:目的 总结咽旁间隙恶性副神经节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自201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并经病理确诊的咽旁间隙恶性副神经节细胞瘤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5例,年龄21~57岁。患者的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增强CT/MRI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影像学检查,其特点是咽旁间隙富血供病变,与颈部大血管关系密切。结果 所有患者均经颈外入路或颅颈联合入路肿瘤切除术及区域性淋巴结清扫术,其中5例患者行1次手术,2例患者行2次手术,1例患者行3次手术。所有患者均无脑血管损伤并发症。7例患者发生局部淋巴结转移,1例患者发生远处转移。1例患者术后行放射治疗,1例行术后化疗。所有患者均无死亡。结论 咽旁间隙恶性副神经节细胞瘤发病少,其治疗是以手术为主,同时需结合肿瘤特点及患者具体情况制定综合治疗方案。
2023, 29(4):45-49.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244
摘要:目的 探讨耳部恶性肿瘤的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2例耳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鳞状细胞癌6例,腺样囊性癌6例;10例为初诊患者,根据改良匹兹堡分期标准,10例初诊患者中T1者1例,T3者3例,T4者6例,2例复发患者无法分期;4例手术切除,8例综合治疗(手术+放/化疗)。手术方式包括颞骨外侧切除术1例,颞骨次全切除术10例,颞下窝B型入路1例。利用生命表法计算生存率和Log-rank检验比较患者的生存差异。结果 随访8~53个月,3年生存率73%;单因素分析提示切缘阳性(P=0.033)与不良预后相关。结论 耳部恶性肿瘤发病率低且病程隐匿,手术切除结合术后放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2021, 27(1):94-96.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20267
摘要:目的 探讨扁桃体滤泡树突状肉瘤(FDCS)的临床表现、体征、诊断、病理特征、治疗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扁桃体FDCS疾病特征,该患者因右侧口咽肿胀入院,无明显临床症状。入院后行颌面部及颈部CT检查,结果示右侧口咽部占位性病变,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为FDCS,遂对该患者行右侧扁桃体及肿物扩大切除术。结果 完全切除右侧扁桃体及肿物,术后无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术后予以放疗,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FDCS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临床症状表现无特异性,在临床工作中易被误诊,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是诊断该疾病的主要方法,治疗以完全性手术切除为主,术后可辅以放疗和(或)化疗。
2021, 27(4):488-492.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03280
摘要:在精准医疗时代,头颈恶性肿瘤类器官培养技术能够维持肿瘤细胞的高度异质性,更好地模拟体内的肿瘤微环境,培养效率高、耗时少,同时具备肿瘤细胞系可进行遗传操作的优点和小鼠PDX模型的三维复杂系统特性,可作为测试肿瘤药物和个体化肿瘤疗法的新型平台,利于致癌基因建模、靶基因发现和个体化药物敏感性检测,可用于头颈恶性肿瘤的精准治疗。本文就头颈恶性肿瘤个体化类器官在精准医学时代背景下的研究现状及其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2020, 26(2):139-142.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2007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鼻颅底恶性肿瘤术后危重症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1例鼻颅底腺样囊性癌术后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情制定鼻颅底危重症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和指导康复训练。结果经过医护13 d的个体化精细治疗与护理,患者颅底术区愈合良好,急性脑梗死症状基本缓解,肢体活动基本自如,转入康复治疗。结论鼻颅底恶性肿瘤病变范围大,解剖位置复杂,手术切除及修复难度大,患者术后潜在并发症多,通过对手术患者及时准确的观察及评估,进行早期预警识别干预,可以有效地减少或者避免患者术后并发症、严重后遗症的发生,保证患者顺利进入康复期。
2018, 24(4):361-365.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8040013
摘要: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鼻鼻窦恶性肿瘤切除及术后重建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7年6月我科收治的鼻鼻窦恶性肿瘤并进行手术治疗的10例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其中鳞癌4例,骨肉瘤1例,嗅神经母细胞瘤2例,腺样囊性癌2例,黏液表皮样癌1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鼻鼻窦CT扫描,3D重建并打印出病变鼻窦模型,在模型上进行术前设计及模拟手术,确定肿瘤切除范围、需修复重建部位,确定手术方案后进行肿瘤切除及同期重建。术后均予以放疗并密切随访,通过CT复查与功能检查,对疗效、手术精准度及功能恢复进行评价。结果经3D打印术前设计,全部患者顺利完成肿瘤切除术,8例患者同期行缺损部位修复重建,其中6例患者上颌骨和眶壁骨质缺损植入钛网,2 例患者颅底骨质缺损较大行鼻中隔黏骨膜瓣修复,2例缺损较小且硬脑膜完整者未行骨性重建。术中能够明确肿瘤与解剖结构的位置关系并实现了全部切除、准确定位缺损并修复,精确度高。术后CT复查显示切除范围、骨缺损部位、重建外形与术前设计基本一致。10例患者术后愈合良好,无严重并发症。患者随访12~30个月,肿瘤无复发。结论3D打印技术在鼻鼻窦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中可以实现术前设计、手术模拟及术后预测,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有助于鼻鼻窦恶性肿瘤切除范围的确定、缺损重建,可提高鼻鼻窦恶性肿瘤手术治疗的精确性、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2017, 23(6):501-508.
摘要: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少见,而且病理类型繁多。针对单一病理类型的多中心的研究缺乏。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治疗通常以手术为主,辅助以放疗,化疗作用有限。鼻-鼻窦恶性肿瘤的总体预后不佳。本文总结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特别是内镜经鼻手术在切除鼻腔鼻窦颅底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以及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多学科综合治疗的进展。介绍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评估和治疗策略以及随访的规范建议。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