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30(6):58-62.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3346
摘要:腭裂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口腔颌面部畸形,其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患儿听力及语言功能。腭裂患儿常常伴有分泌性中耳炎(OME),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软腭肌肉组织缺陷致咽鼓管功能障碍,OME可影响患儿的听力,进一步则可导致语音障碍。然而对于腭裂伴OME患儿的治疗方式以及治疗时机目前尚未达成共识,其主要是根据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个体化治疗。目前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保守治疗、鼓膜置管(VTI)及其他治疗。本文将对近年来有关腭裂伴OME的患儿在治疗方面,主要包括VTI的治疗时机、特点、并发症以及预后等方面进行综述,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2023, 29(6):102-106.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486
摘要:随着手术方法和电极设计等技术的创新,人工耳蜗手术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使患者残余听力得到一定的保留。所有手术方法的共同目标即是:保护耳蜗内结构,保留残余听力,以提高听觉言语能力。人工耳蜗术后残余听力的丧失被认为是多种因素的结果,近年来,为获得更好的残余听力保留,人们在电极设计与选择、新型电极涂层、围手术期药物治疗、机器人辅助、图像和电生理引导等方面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对于残余听力的保护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本文将对人工耳蜗术后残余听力保护相关因素的进展作一综述。
2022, 28(3):1-5.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2182
摘要:气管支气管异物是儿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病,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的特点,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本文结合湖南省儿童医院35年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救治经验,对该病的发展概况、诊断、手术、术后处理、并发症处理及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阐述,希望对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的防治工作具有借鉴和参考作用。
2022, 28(3):26-29.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2058
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Brent法全耳再造术治疗先天性小耳畸形的临床效果及经验。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2021年4月湖南省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用改良Brent法全耳再造术治疗先天性小耳畸形的患儿20例,患儿均为单侧耳畸形,年龄6.5~15岁,平均年龄8.7岁。一期手术首先处理残耳,分离耳后乳突区形成囊腔,同时行耳垂转位。取患耳对侧的肋软骨雕刻成耳廓支架,在传统雕刻的基础上,同时雕刻出耳屏,将耳屏处的基底垫高,尽可能的加深耳舟、三角窝,耳屏、耳屏间切迹的深度,在修剪耳轮时,将耳轮脚的前端尽可能垫高,尖端留置的更长,以凸显耳轮脚的深度。将耳廓支架埋置于耳后囊腔内;二期手术行立耳,颅耳角成形;三期手术行耳甲腔成形。结果 20例再造耳一期手术出现血肿1例,二期手术出现感染1例,支架外露1例,通过局部处理均恢复,并继续进行下一期手术。所有患儿三期手术术后随访3~9个月,再造耳双耳对称性佳,耳轮脚、耳屏处形态佳,颅耳沟加深,耳垂与耳廓下部接合处的线条流畅,再造耳总体外观满意。结论 改良Brent法全耳再造术,可更凸显耳屏、耳轮脚、三角窝及耳垂等部位的细微结构,更能呈现出再造耳的立体感,该方法可为先天性小耳畸形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2022, 28(4):57-62.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2084
摘要:目的 研究微小RNA-205-5p (miR-205-5p)靶向高迁移率族蛋白B1/Toll样受体4(HMGB1/TLR4)途径改善变应性鼻炎(AR)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 选取60只雄性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变应性鼻炎组(B组)、变应性鼻炎+miR-205-5p agomir组(C组)、变应性鼻炎+miR-205-5p antagomir组(D组)共4组,每组各15只,A组不做任何处理,B、C、D组均采用卵清白蛋白鼻腔强化致敏建立AR模型。模型建立完成后,C组尾部注射300 μg miR-205-5p agomir,D组尾部注射miR-205-5p antagomir,A、B组均注射生理盐水。1周后评价各组行为学、免疫相关指标[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免疫球蛋白E (IgE)]、鼻黏膜炎性反应、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内质网形态及紧密连接蛋白、HMGB1/TLR4途径蛋白表达量。miR-205-5p与TLR4的靶向关系使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分析。结果 4组行为学评分、IL-4、IgE、HMGB1、TLR4、NF-κB表达量、紧密连接宽度从低到高分别为A组P均<0.05)。双荧光素酶报告结果表明miR-205-5p可与TLR4靶向结合。结论 miR-205-5p可靶向HMGB1/TLR4途径抑制Th1/Th2失衡所引起的AR免疫障碍,加强鼻黏膜屏障功能,从而减少变应原的入侵,缓解AR相关症状,对AR的治疗产生积极作用。
2022, 28(5):102-106.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356
摘要:非综合征小耳畸形主要表现为外中耳畸形,通常不合并其他部位的畸形,大多数病例为散发。有学者认为非综合征型小耳畸形是我国第二大颅面部先天性畸形。可能是半侧颜面短小畸形中临床表现较轻微的一种类型。半侧颜面短小畸形常常为第一、二鳃弓发育不全所致。尽管有大量文献报道非综合征型小耳畸形有家族聚集性并有部分基因的变异,但是也并不能解释大部分非综合征型小耳畸形的表型,目前,非综合征型小耳畸形的发病机制仍然是具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在特定的环境中形成。有文献报道维甲酸、沙利度胺、霉酚酸酯及免疫抑制药物可导致非综合征小耳畸形,其机制可能与神经嵴细胞迁移紊乱和局部血管破裂有关。所以,本文将重点介绍目前解释非综合征型小耳畸形发病机制的神经嵴细胞假说和血管破裂假说。
2021, 27(1):76-79.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20141
摘要:目的 调查长沙市10~17岁学生慢性鼻-鼻窦炎患病率及疾病对生活质量影响情况。方法 自2017年8月—2018年2月对5 556名学生通过问卷、专科体查的方式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通过视觉模拟量表及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条对患儿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长沙市中小学生慢性鼻-鼻窦炎患病率为5.0%(280/5 556)。慢性鼻-鼻窦炎对学生学习及生活可造成困扰,且生活质量会受到影响。患病学生认为对生活质量影响最严重的问题依次为需要擤鼻涕、注意力不集中、沮丧、焦躁、易怒、难以入睡以及流脓鼻涕。结论 长沙市中小学10~17岁学生慢性鼻-鼻窦炎患病率为5.0%;慢性鼻-鼻窦炎对中小学生可造成学习及生活上的困扰,且会影响生活质量。
2019, 25(4):397-401.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4013
摘要:目的分析呼吸道异物患者与其看护人在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之间的关系,了解看护人相关知识的薄弱环节,为宣传呼吸道异物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从而减少呼吸道异物的发生。方法采用1∶2病例对照研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研究2017年6月~2018年2月住院患儿,其中包括试验组(呼吸道异物组)232例及对照组(非呼吸道异物组)464例,研究内容包括患儿的一般情况,实际看护人的一般情况,实际看护人的喂养、教养、卫生及急救知识等,运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采用χ2检验、构成比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呼吸道异物患儿男多于女,农村多于城市,3岁以下患儿占57.76%,在关于呼吸道异物相关知识的掌握方面,试验组较对照组掌握更为薄弱。结论加强看护人关于预防呼吸道异物的健康宣教是关键,对不同年龄阶段采取有针对性的宣教有利于减少呼吸道异物的发生。
2017, 23(1):39-42.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701009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玉屏风散在卵清蛋白致敏大鼠变应性鼻炎模型的抗过敏作用。方法实验在湖南省儿童医院动物实验室进行,30只6周龄雌性封闭群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n=2)、对照组(n=4)、酮替芬灌服组(n=6)、玉屏风散灌服组(n=6)、玉屏风散滴鼻组(n=6)、布地奈德滴鼻组(n=6)5组。建立卵清蛋白诱导的大鼠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第1、8、15天,分别腹腔注射1 000 μg卵清蛋白,自22 d开始300 μg卵清蛋白滴每侧鼻孔。与此同时,造模第22天开始给药。采用叠加量化法记录各鼻部症状得分,然后计算总分。第37天,解剖获取胸腔心脏血、鼻中隔和双侧鼻腔外侧壁黏膜并且进行分析。结果实验各组与对照组比较,鼻部症状得分减少,纤毛上皮损伤较轻,血清中组胺水平显著降低,鼻黏膜中杯状细胞数量减少,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减少。结论玉屏风散对变应性鼻炎症状得分及鼻部组织具有抗过敏作用。
2016, 22(3):239-240.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带钳Hopkins潜窥镜在小儿肺段支气管异物取出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7例肺段支气管异物患者,其中5例为二次手术,以仿真支气管CT和纤维支气管镜诊断。全身麻醉下,从硬性支气管镜套入带钳Hopkins潜窥镜,Hopkins潜窥镜接电视监视系统,直视下将肺段支气管异物取出。结果27例患者均成功将异物取出,无开胸取异物、气管切开口取异物及死亡病例,5例二次手术患者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转ICU病房,其他患者无气胸、纵隔气肿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带钳Hopkins潜窥镜可在直视下钳夹并取出异物,提高小儿肺段支气管异物取出的精确性,避免了开胸取异物,减少了并发症及术后残留。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