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30(1):65-70.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3366
摘要:目的 分析湖南地区拟诊变应性鼻炎(AR)患者皮肤点刺试验(SPT)结果,探讨近年来该地区常见吸入性变应原的演变及其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特征,针对性指导本地区AR防治工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就诊的6 276例拟诊AR患者门诊资料,以及常见11种吸入性变应原的SPT结果,依据不同年度、性别和年龄进行分层描述特征。结果 共有5 178例AR患者对至少一种吸入性变应原SPT呈阳性反应。变应原阳性率由高到低的前3种依次为粉尘螨(96.81%)、屋尘螨(96.33%)和蟑螂(57.92%)。97.89%的阳性患者存在至少2种阳性变应原的共同致敏现象。变应原SPT总体阳性率在不同年度组和性别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且随年龄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进一步分析不同个体SPT阳性率在不同年度、性别和年龄之间的差异。研究期间,杂草SPT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而霉菌1 SPT阳性率呈逐年上升(P<0.05)。此外,男性患者的杂草和葎草的SPT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患者(P<0.05),而动物毛发SPT阳性率显著低于女性患者(P<0.05)。11种变应原中有8种不同变应原SPT阳性率在不同年龄组间具有显著差异,且主要高发于≤20岁年龄段的患者(P<0.05)。结论 湖南地区6 276例疑诊AR患者SPT阳性率排在前3位的变应原是粉尘螨、屋尘螨和蟑螂。不同阳性变应原在不同年度、性别和年龄中分布特征不同。应根据本地区AR患者常见吸入性变应原的特点开展有效的防治工作。
2024, 30(3):81-85.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3239
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手术治疗眶尖神经鞘瘤的疗效及术中神经保护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22年6月湘雅医院确诊并行内镜下手术治疗的9例眶尖神经鞘瘤的患者资料,术中均采用影像导航系统辅助,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监测动眼神经。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患者进行分析,纳入临床、手术和预后资料等。结果 术后随访10~95个月,9例患者中8例肿瘤全切,1例次全切。全部患者的术前症状均得以好转或不同程度的改善,未出现手术死亡、颅内感染等手术并发症。9例患者术中均未发生相关神经损伤,术后均未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结论 眶尖神经鞘瘤经内镜手术切除安全有效,配合术中应用影像导航系统和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具有全切率高、创伤小、并发症少及利于保护神经功能的优势。
2017, 23(2):95-99.
摘要:摘要:目的评价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儿童鼾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和 Cochrane,查找有关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腺样体及扁桃体切除(等离子组)与腺样体刮除及扁桃体剥离(传统组)治疗儿童鼾症疗效及安全性对比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6年12月。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方法学评价,并用Revman5.3软件对纳入研究中的术中及术后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随机对照研究,患儿总人数为629例,其中315例患者接受等离子手术;314例患者接受传统手术,即传统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组相比,等离子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MD=-11.61(-15.92,-7.29),P<0.00001];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MD=-52.20(-70.59,-33.82),P<0.00001];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减轻(术后6、24、48、72 h)(VAS评分)(P<0.00001);术后疼痛持续时间缩短[MD=-2.12(-2.98,-1.26),P<0.00001];恢复正常饮食时间缩短[MD=-2.07, 95%CI(-3.54,-0.60),P=0.006];手术有效率提高[OR=3.43,95%CI(1.19,9.90),P=0.02];而术后出血率无统计学差异(P=0.33)。结论相比传统手术方式,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儿童鼾症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更安全、更有效等优势。
2017, 23(2):125-128.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短期铅暴露对成年豚鼠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BR)的影响。方法将24只听力正常的成年黑目花色豚鼠随机分为4组(A、B、C、D组,每组6只),分别用含醋酸铅浓度为2 mmol/L的铅水进行喂养0、15、30及60 d,所有动物均在实验结束时测试双耳ABR并断头采血检测血铅浓度。结果各组动物的血铅浓度分别为A组(58.91±7.76)μg/L、B组(659.00±62.71)μg/L、C组(733.00±68.96)μg/L、D组(701.80±54.75)μg/L。各组动物由click诱发的ABR阈值分别为A组(25.91±3.75)dB SPL、B组(23.57±5.56)dB SPL、C组(26.88±5.94)dB SPL、D组(25.63±5.00)dB SPL,各组动物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70 dB SPL 的click声刺激下,随着铅暴露时间的延长,I波潜伏期出现延长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 d及60 d与对照组相比,III波振幅出现减小,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短期铅暴露(2个月内)对成年豚鼠ABR阈值无明显影响,但铅暴露时间超过30 d,从耳蜗传导到中脑的听觉信号强度开始出现下降。
2017, 23(5):431-434.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儿童及成人突发性聋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实践及患者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6年12月住院治疗的237例(258耳)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儿童突发性聋患者(儿童组)26例(29耳),成人突发性聋患者(成人组)211例(229耳),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的方法对比分析两组突发性聋患者的年龄、性别、耳侧、初诊时间、就诊听阈、听力曲线、有否伴有耳鸣、眩晕及耳闷等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儿童突发性聋患者人数占总人数的11.0%;儿童组就诊听阈平均为(88.7±15.8)dB,高于成人组[(71.8±23.6)dB,(P<0.05)];儿童组听力曲线为全聋型的占69.0%,高于成人组(44.5%,P<0.05);经治疗后,儿童组的总体有效率为51.7%,成人组总体有效率为45.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儿童组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显示就诊听阈及伴发眩晕对疗效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人组中,初诊时间、就诊听阈及伴发眩晕对疗效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突发性聋患者就诊时听力损失较成人重,但治疗后两者总体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儿童及成人突发性聋患者中听力损失程度越轻且不伴发眩晕者预后较好;就诊时间越早越有利于成人突发性聋患者的预后;而年龄、性别、耳侧以及是否伴发耳鸣、耳闷对儿童及成人突发性聋的预后无明显影响。
2016, 22(5):362-364.
摘要:摘要:目的介绍一种豚鼠耳蜗内铅含量的检测方法。方法将10只成年豚鼠按数字随机法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5只动物),实验组用含浓度为2 mmol/L醋酸铅的纯净水喂养1个月,对照组用不含醋酸铅的纯净水喂养1个月。实验结束时用10%水含氯醛溶液麻醉豚鼠后采血2 ml送检,并在显微镜下解剖出耳蜗基底膜及螺旋韧带并用65%~68%浓硝酸溶解,在原子吸收光谱仪中分别检测血铅及耳蜗组织中铅含量,然后对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血铅浓度分别为(73.26±12.06)、(5.53±1.25)μg/dL,实验组血铅浓度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49,P<0.001);实验组与对照组耳蜗内铅含量分别为(25.87±14.60)、(29.31±11.70)μg/g,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4,P>0.05)。结论通过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豚鼠耳蜗内铅含量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定量检测耳蜗内铅含量的方法。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