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28(5):11-14.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2223
摘要:目的探讨舌根中线部分切除术联合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Ⅲ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疗效分析。方法收集2019年12月—2021年5月诊治的20例Ⅲ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43岁。入院后行相关检查排除手术及全麻禁忌,均行舌根中线部分切除术联合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术后6~24个月复查睡眠监测。结果根据疗效评定标准, 术后13例(65%)患者有效,7例(35%)患者无效,但此7例无效患者手术前后ESS评分、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对于Ⅲ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舌根中线部分切除术联合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是一种相对安全,疗效较好的手术方式。
2021, 27(5):611-614.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03322
摘要:高原环境具有低温、低氧的特点,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深入,许多工作人员需要从低海拔区域快速进入高海拔区域,此类人群,极易因低温、低氧而导致人体生理机能的改变,诱发心、脑、肾等多器官功能的损伤。耳蜗及听觉中枢对缺氧极为敏感,缺氧可导致耳蜗微循环障碍进而导致听力下降。听力受损则会导致作业能力下降,所以高原作业环境对听力的影响是我们不得不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通过文献复习的方式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论述。
2020, 26(2):220-222.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2028
摘要:摘要:目的根据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期间部分援鄂医疗队员出现鼻出血的情况,探讨鼻出血原因,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以减少鼻出血的发生。方法纳入陆军军医大学第一批援鄂队员共6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鼻出血12例。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发放调查问卷64份,分析援鄂医疗队员鼻出血原因。并结合武汉疫情具体情况及临床经验、文献指南,制定干预措施,具体措施包括增加环境湿度、预防使用药物、减少局部压迫、轻柔擦拭鼻腔、合理膳食营养及注意饮水休息,并对比干预前后的疗效。结果问卷有效回收64份,有效回收率100%,调查显示,回答空气干燥是鼻出血的主要原因的有39例,占60.9%。随访30d,无新增鼻出血队员,11例队员鼻出血停止,仅有1例队员仍有少量血丝,嘱其适当休息、加强营养、注意防护。干预前后鼻出血人数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5.063, P<0.01)。结论肺炎疫情爆发期间,医护人员冲在最前线,也最容易和病毒接触。鼻出血是威胁援鄂医疗队员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有效的干预措施能够减少援鄂医疗队员鼻出血的发生,减少创面暴露,降低医护人员感染风险。
2019, 25(4):393-396.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4012
摘要:目的探讨软腭肌肉部分切除术(limited palatal muscle resection ,LPMR)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8年5月经多导睡眠监测(PSG)确诊的92例OSAHS患者,通过上气道压力测定系统(AG200)、上气道CT及光纤内镜检查确诊患者阻塞平面主要位于软腭平面,其中68例患者为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组,开展常规UPPP手术,24例患者为LPMR组,术后6~12个月复查睡眠监测。比较两组手术疗效。结果LPMR组总有效率为91.67%(22/24),其中治愈率25%(6/24),显效率25%(6/24),有效率41.67(10/24)。UPPP组,总有效率为69.12%(47/68) ,治愈率14.7%(10/68),显效率23.53%(16/68),有效率30.88%(21/68)。LPMR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UPPP组(χ2=0.028,P<0.05)。LPMR组有3例患者术后出现明显鼻腔返流症状,2例存在开放性鼻音,术后1个月复查时症状已消失。两组均无长期并发症存在。结论软腭肌肉部分切除术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安全、有效的术式。
2018, 24(3):266-269.
摘要:目的探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联合等离子辅助舌减容术(radiofrequecney tongue base reduction,RTBR)治疗Ⅱ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5月经多道睡眠监测(PSG)、上气道压力测定(AG200)、上气道CT确诊的OSAHS患者164例,所有患者行UPPP联合RTBR术。术后复查多道睡眠监测确定疗效。结果137例患者术后进行了复查。复查时间为2~66个月,平均(13.37±11.95)个月。137例患者中,治愈率14.6%(20/137),显效率23.36%(32/137),有效率30.66%(42/137),总有效率为68.61%(94/137)。结论UPPP联合RTBR术是治疗OSAHS的有效手术方法,复查率低可能导致手术疗效被低估。
2018, 24(5):438-441.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805011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与总结颈深部多间隙脓肿的临床诊治经验,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与诊疗水平。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8年3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颈深部多间隙脓肿182例患者,对其临床特点、相关检查、治疗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2例患者中,男女患者数之比为1.98∶1,27例合并有全身系统性疾病,其中25例为糖尿病,1例高血压3级,1例慢性肾病2期。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颈部包块和颈部疼痛。下颌下间隙是最常累及的间隙,其次是咽旁间隙,牙源性和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致病原因。对所有患者的脓液进行细菌学培养,其中45例(24.7%)培养阳性,阳性结果中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链球菌属(43.6%)。在糖尿病患者中,4例细菌培养阳性,全为肺炎克雷伯杆菌。所有患者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其中152例患者行脓肿切开引流术;最常见并发症为气道阻塞,其中33例(18.1%)行气管切开术;有合并症患者给予对症处理。住院治疗2~43 d,151例患者获治愈,31例患者缓解,没有死亡病例。出院后随访1个月情况良好,感染无复发。结论颈深部多间隙脓肿男性患病率较女性高,起病急,进展迅速,脓肿切开引流和联合应用敏感抗生素仍然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脓液细菌培养呈现出大量的阴性结果,因此细菌学培养仅仅作为使用抗生素的参考,气管切开仍然是保障术后安全的必要条件,对于减少并发症及改善预后起到了重要作用。治疗中要特别关注合并全身系统性疾病和老年患者并发症的处理。
2016, 22(1):62-65.
摘要:目的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 OSAHS)患者快速眼动期(rapid eye movement, REM)睡眠相关氧减程度与保留悬雍垂的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han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 HUPPP)疗效相关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1例行HUPPP的OSAHS患者多导睡眠监测图(polysomnography, PSG)结果。所有患者均因上气道存在解剖狭窄,经评估后按治疗方案接受手术。术后6个月至1年随访PSG,按照指南[1],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用SPSS 13.0统计软件,比较分析患者术前REM睡眠和非快速眼动期(no rapid eye movement, NREM)睡眠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LSaO2)、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以及血氧低于90、85、65时间(CT90、CT85、CT65)分别所占总睡眠时间的比例等参数的差异。结果21例术后AHI较术前下降≥50%以上,有效率为41.2%。在REM期最低血氧高于NREM期的患者中,有效率是83.3%(15/18);而在REM期最低血氧低于或等于NREM期的患者中为18.2%(6/33)。结论AHI较低的患者易获得良好临床疗效。和NREM期相比,同一患者REM期的氧减时间延长、以及该期呼吸暂停继发氧减程度严重者,术后更加难获得治愈。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