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30(2):40-45.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3442
摘要: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后鼻孔闭锁术中黏膜瓣制作联合全降解鼻窦药物支架治疗儿童先天性后鼻孔闭锁的的远期临床疗效、安全性、以及对患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18年1月—2021年2月诊治的28例确诊为先天性后鼻孔闭锁的患儿。所有患儿均采用鼻内镜下黏膜瓣技术结合全降解鼻窦药物支架系统,支架系统的指示线固定于外鼻至自行脱落。术后定期随访。记录指示线脱落时间,支架完全吸收时间,鼻塞改善情况,电子鼻咽镜了解术后鼻腔结构有无发育异常、后鼻孔成形情况、再狭窄率及并发症情况,并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7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WS/T423—2022评估患儿生长发育的情况。结果 所有患儿出院后1周电话问诊,鼻塞症状均已消失。支架系统的指示线脱落时间为(30.55±4.75)d。所有患儿均完成随访2~5年,随访1年内时,所有患儿均未发现与支架置入相关的并发症报道;术后随访1年以上,所有患儿复查内镜示后鼻孔成型效果稳定,未显示再狭窄。除3例综合征患儿身高、体重较同龄患儿较差,其余患儿术后2年生长发育曲线、身高体重均在正常同龄儿区间内,未发现鼻腔局部应用激素对患儿生长发育产生影响。结论 黏膜瓣的制作、骨性后鼻孔的扩大是儿童后鼻孔闭锁手术远期疗效保障的关键,术后全降解鼻窦药物支架的应用是避免短期局部并发症的关键,设置支架系统指示线是安全的辅助方式,临床观察未发现支架系统在鼻腔局部持续释放的小剂量激素对患儿生长发育产生远期影响。
2022, 28(5):24-28.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397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经鼻浴缸塞技术在儿童脑脊液鼻漏修补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9年9月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16例脑脊液鼻漏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5~123月龄,中位年龄57.5月龄。患儿常规进行鼻窦薄层CT及MRI检查,并进行了全身麻醉下经鼻内镜浴缸塞技术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术后定期随访,对手术效果及并发症进行评估。对所有患儿的人口学特点、症状、体征、颅底漏口位置及面积、治疗及预后情况等进行归纳总结。结果16例患儿中,外伤性脑脊液鼻漏7例,先天性脑脊液鼻漏9例。单纯性脑脊液鼻漏2例,合并基底型脑膜脑膨出14例。颅底漏口分别为左侧筛板6例,右侧筛板4例,左侧筛顶2例,右侧筛顶1例,左侧额窦后壁2例,右侧蝶窦顶壁1例。漏口最大直径1~4 mm 4例,5~10 mm 7例,11~20 mm 5例。其中15例手术获得一次性成功,仅1例额窦后壁外伤性脑脊液漏内镜手术修补失败,改由神经外科行开颅修补术。术后随访24~6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2.5个月,均未复发或出现并发症。结论内镜经鼻浴缸塞技术法儿童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2021, 27(2):151-156.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21057
摘要:目的 分析慢性鼻窦炎(CRS)合并腺样体肥大患儿腺样体表面及鼻腔内细菌谱,比较腺样体手术对CRS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收集2017年10月—2019年10月就诊于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科的30例CRS合并腺样体肥大患儿的相关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8例。所有患儿均行腺样体和/或扁桃体切除术,术中采集腺样体表面及鼻腔分泌物,采用16S rRNA方法对细菌谱进行分析。并分别于术后3、6、12个月对患儿进行随访,通过术前和术后上呼吸道感染频次、各项鼻部主观评分变化,分析腺样体手术对患儿CRS症状改善的有效性,探讨腺样体切除术对CRS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30例患儿腺样体和鼻腔内细菌检出率为100%。患儿鼻腔表面的主要细菌为卡拉莫氏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腺样体表面主要细菌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具核酸杆菌、卡拉莫氏菌。腺样体切除术3个月后所有患儿鼻部主观症状除喷嚏外,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随访至12个月,上呼吸道感染次数明显减少(P<0.01)。术后12个月CRS完全控制率63.3%(19/30),部分控制36.7%(11/30)。结论 腺样体切除术可以明显改善CRS患儿的临床症状,是治疗儿童CRS的有效治疗手段。由于样本量有限,相关数据显示环境因素、细菌谱等CRS致病因素对腺样体术后的患儿预后均没有明确影响。
2019, 25(6):595-599.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6005
摘要:目的评估不同年龄组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患儿在经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ublinguul immunotherapy,SLIT)后的起效时间及客观指标变化。方法对282例接受2年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的AR患儿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儿均为中重度粉尘螨AR患者,且均接受标准化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并辅以对症药物治疗。其中2~5岁年龄组83例,6~9岁年龄组102例、10~13岁年龄组97例。统计3组患儿在治疗前与治疗3、6、12、24个月时的鼻部症状总评分(total nasal symptom score, TNSS)、药物总评分(total medication score, TMS)、视觉模拟量表标尺(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和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水平。结果①全体患儿在接受SLIT治疗3个月后TNSS、TMS和VAS都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治疗6个月与治疗3个月比较,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2.70,P均>0.05);②经各不同年龄组间比较,2~5岁组与10~13岁组在治疗3个月时,TNSS、VAS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3.09、3.99, P<0.05);③接受SLIT半年后的EOS较基线明显下降(Z=-4.544,P<0.05)。结论舌下粉尘螨滴剂治疗3个月后,不同年龄组患儿均观察到疗效,高龄儿童组起效更快;加强对3~12个月龄患儿宣传教育和管理有利于提升和巩固疗效;EOS水平的变化与免疫治疗相关。
2013, 19(3):217-220.
摘要:目的了解因慢性鼻-鼻窦炎伴/不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or without nasal polyps, CRSwNP/CRSsNP)接受ESS的患者中骨瘤的发病情况、分布特点,讨论其术中处理原则。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11月~2010年1月因CRSwNP/CRSsNP接受ESS的520例患者中26例患者合并骨瘤的发病情况、术中处理及术后并发症。结果额筛区骨瘤发病率5%(26/520),其中位于额窦和前组筛窦23例;位于后组筛窦3例。骨瘤同时累及颅底7例,累及眶内壁4例。术中经鼻内镜下完整切除骨瘤20例,经鼻内镜下部分切除2例,未处理7例。均未出现眶部、颅内并发症。结论因CRSwNP/CRSsNP接受ESS的患者中骨瘤并不少见。以单个骨瘤为主、症状不典型且不易与鼻窦炎区分,常在CT检查时发现;额窦和前组筛窦远远多于后组筛窦。大多数骨瘤可以经鼻内镜下完整切除,在保证充分引流前提下可采用经鼻内镜下部分切除或暂不处理。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