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30(5):18-22.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4034
摘要:目的 探讨黏膜瓣缝合技术联合耳用T管置入在复杂鼻腔泪囊造口术中的应用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22年3月在复杂鼻腔泪囊造口术中采用鼻内镜下黏膜瓣缝合技术联合耳用T管置入治疗鼻泪管阻塞患者26例(31眼)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方法,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26 例(31 眼)患者术后随访6~48个月,痊愈率为61.3%(19/31),显效率12.9%(4/31),有效率9.7%(3/31),无效率16.1%(5/31),总有效率83.9%(26/31)。结论 在复杂鼻腔泪囊造口术中,采用鼻内镜下黏膜瓣缝合技术联合耳用T管置入,创伤小,疗效确切。术后应定期随访处理,以提高手术疗效。
2021, 27(4):387-390.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03240
摘要:目的 研究耳鼻咽喉科门诊行舌下免疫治疗(SLIT)变应性鼻炎(AR)患者的脱落率、脱落特点及脱落原因。方法 通过电话随访2018年5—8月东部战区总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行SLIT的AR患者343例,男214例,女129例,年龄3~55岁。根据年龄分为5组:学龄前组(3~6岁),学龄组(7~12岁),青春期组(13~20岁),青年期组(21~40岁),中年期组(41~60岁)。分析患者的脱落率。结果 ①343例患者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299例,其中男194例,女105例。学龄前组27例,学龄组91例,青春期组104例,青年期组66例,中年期组11例。年龄4~52岁;②随访的299例患者中,用药6个月后脱落率为51.17%;1年后脱落率为59.20%;2年后脱落率为74.25%。停药例数最多的月份位于用药的第3、4个月。男女之间的脱落率比较无差异。不同年龄组间的脱落率比较无差异;③7例患者因不良反应停止用药,占脱落患者3.15%;④排名前四的脱落原因依次为:疗程太长、对治疗效果的感知、不方便继续获取药物、经济原因。结论 AR患者SLIT脱落率较高,年龄、性别因素对脱落率的影响无明显差异;脱落最多的月份位于用药的第3、4月份。加强患者教育、加强随访、延长首次处方时长有助于减少脱落。
2018, 24(5):429-433.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805009
摘要:目的探讨双侧扩大蝶窦成形术在蝶窦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12月~2017年6月,解放军南京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采用双侧扩大蝶窦成形术治疗蝶窦病变患者42例,随访6~53个月,观察其手术疗效及并发症。 结果15例难治性蝶窦炎患者术后蝶窦口开放良好,术腔清洁,均治愈;其余患者均彻底切除病灶,其中1例真菌性蝶窦炎伴颅内感染并发热患者术后予抗真菌治疗3个月后颅内病灶吸收,2例蝶窦癌、1例蝶窦脊索瘤患者及1例嗅神经母细胞瘤侵犯蝶窦及颅内患者术后均行放疗。42例患者术后除2例嗅觉减退及1例视力下降无明显好转外,余症状均明显缓解,未发生动脉性鼻出血、嗅觉减退及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术后患者术腔黏膜均上皮化良好,黏膜完全上皮化时间平均8.6周。2例蝶窦癌患者分别随访10、14个月,蝶窦脊索瘤患者随访10个月,均未复发;1例嗅神经母细胞瘤侵犯蝶窦及颅内患者随访8个月未复发。所有患者随访至今,均未发现蝶窦口再闭。结论采用双侧扩大蝶窦成形术治疗蝶窦病变,术野暴露清晰,蝶窦开放充分,术腔上皮化时间短,手术安全性高,术后随诊处置直观,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2016, 22(2):110-113.
摘要:目的对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鼻腔并发症患者予以处置并进行量化考察,对其处置前后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进行评分观察,为对其鼻腔并发症处置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鼻腔并发症患者,及时进行鼻科专科处置。并用鼻症状评分在处置前后进行临床症状评分观察,用视觉模拟量表、RQLQ评估量表对其处置前后的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结果26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患者术后出现鼻腔并发症,均予鼻科专科处置。鼻症状评分、视觉模拟量表处置前后的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QLQ评估量表处置前后的评分总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日常活动、睡眠、非鼻/眼症状、鼻部症状以及情感反应这5个维度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眼部症状、行为问题这2个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并发鼻腔并发症者,予以及时鼻科专科处置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
2016, 22(4):293-297.
摘要:摘要:目的总结经口入路机器人手术(transoral robotic surgery,TORS)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应用的临床经验。方法2010年11月~2015年7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耳鼻咽喉科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对10例咽喉部病变患者行TORS, 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手术体会。结果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野暴露平均用时34 min(20~60 min),调整开口器次数2~5次,平均手术时间为67 min(30~130 min)。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8 d(6~14 d),恢复经口进食平均需要5 d(2~10 d),出院时均可经口进食。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恶性肿瘤患者的术后病理学检查示切缘均未见癌细胞残留。结论在掌握好适应证的前提下,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可以独立完成多种类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其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有着巨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6, 22(4):310-313.
摘要:目的探讨双侧扩大蝶窦成形术治疗难治性蝶窦炎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及术后疗效。方法对收治的难治性蝶窦炎采用双侧扩大蝶窦成形术,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6例诊治的难治性蝶窦炎患者术后头痛、头闷胀感等临床就诊症状均明显缓解,未发生动脉性鼻出血及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术后所有患者术腔黏膜均上皮化良好,黏膜完全上皮化时间平均8.4周。结论采用双侧扩大蝶窦成形术治疗难治性蝶窦炎,效果良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2014, 20(2):127-130.
摘要:目的通过对慢性鼻炎患者多因素分层研究,分析其下气道炎症特征和程度以及鼻、下气道、炎症相关危险因素的分布,探讨慢性鼻炎患者下气道炎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07年1月~2012年12月就诊的639例慢性鼻炎患者经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SPT),其中377例为SPT阳性患者,262例为SPT阴性患者。采用统一的调查表采集患者一般资料;检测鼻分泌物涂片、鼻灌洗嗜酸细胞(EOS)计数、鼻激发,诱导痰EOS计数及血EOS等炎症相关生物指标。采用分层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慢性鼻炎患者下气道炎症阳性率为49.30%(315/639)。SPT阳性患者下气道炎症阳性率为60.48%(228/377),SPT阴性患者下气道炎症阳性率33.20%(87/262),两者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鼻灌洗EOS计数升高患者下气道炎症阳性率为70.81%(211/298),鼻灌洗EOS计数正常患者下气道炎症阳性率为30.50%(104/341),两者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患者下气道炎症阳性率与性别、是否吸烟、血EOS及鼻激发结果无明显相关性。结论SPT阳性和鼻灌洗EOS计数升高是慢性鼻炎患者增加下气道炎症的危险因素。
2014, 20(2):134-136.DOI: 1007-1520.201402011
摘要:目的探讨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发生脑脊液鼻漏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9例垂体瘤患者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判断术后发生脑脊液鼻漏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后发生脑脊液鼻漏9例。统计学分析显示,再次手术、术中脑脊液鼻漏及术者经验与术后脑脊液鼻漏的发生呈正相关(P<0.05)。结论再次手术、术中脑脊液鼻漏和术者经验可能使发生术后脑脊液鼻漏的风险增加。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