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30(2):19-24.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3276
摘要:目的 以变应性鼻炎患者的鼻腔分泌物为研究对象,为临床诊断和药物靶点找到新的思路。方法 本研究收集了诊断为变应性鼻炎患者和正常人的鼻腔分泌物,分别采用ELISA法检测样品中白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3(IL-13)和骨膜蛋白(POSTN),同时采集样品时采用鼻部症状总评分(TNSS)评价方法评价试验组患者,得出指标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试验组患者鼻腔分泌物中IL-4、IL-13以及POSTN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人(P<0.05),试验组中IL-4、IL-13与POSTN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0.5)、POSTN与患者发病程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0.5)。结论 POSTN似乎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IL-4和IL-13在诱发变应性鼻炎时可能会合成POSTN,且与患者的症状密切相关。检测患者鼻腔分泌物POSTN含量,可协助诊断和判定变应性鼻炎的病情程度。
2024, 30(4):29-33,43.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3386
摘要: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7A(IL-17A)在慢性鼻窦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 38 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的息肉组织、15 例慢性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RSsNP)患者的钩突组织和 17例对照组黏膜组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组织重塑相关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TIMP-1)、IL-17A、中性粒细胞相关趋化因子(CXCL1、CXCL2、CXCL8)的蛋白水平;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IL-17A受体的定位情况;不同浓度IL-17A刺激游离鼻息肉细胞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MP-2、MMP-9、TIMP-1、CXCL1、CXCL2、CXCL8的mRNA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RSwNP组和CRSsNP组中MMP-9、IL-17A、CXCL1、CXCL2、CXCL8的表达水平均升高,CRSwNP组更明显(P<0.05)。免疫荧光显示鼻息肉组织中IL-17A受体表达于中性粒细胞;在IL-17A刺激下,游离鼻息肉细胞分泌MMP-9、CXCL1、CXCL2、CXCL8水平升高(P<0.05)。结论 在慢性鼻窦炎尤其是CRSwNP中,存在显著的IL-17A高表达、中性粒细胞浸润及组织重塑水平。IL-17A促进趋化因子CXCL1、CXCL2、CXCL8的分泌诱导中性粒细胞浸润,并诱导MMP-9的产生促进炎性部位组织重塑。
2020, 26(5):517-521.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5009
摘要:目的探讨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AFRS)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AFRS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接受以鼻内镜为主的综合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6年,51例患者病情完全控制;3例患者术后1年复发,经再次手术和综合治疗,全部治愈,随访2~5年,未见复发。结论手术治疗是该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辅以糖皮质激素治疗以减少术后复发。综合治疗和术后定期随访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2017, 23(5):473-475.
摘要:目的探讨感染性第三鳃裂瘘管的手术时机选择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0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例感染性第三鳃裂瘘管患者的临床资料,9例患者均在全麻下行颈淋巴结清扫术。术中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了相应的处理。结果9例患者中3例患者有明显内瘘口,6例患者未发现明显内瘘口,所有患者伤口愈合良好,无一例发生感染。术后随访6~54个月,平均24个月,术后均未复发。结论对于感染性第三腮裂瘘管的患者,手术切除瘘管组织是有效的治疗手段。术前的准确诊断,良好的手术时机选择和术中对于瘘管组织的彻底切除是提高治疗成功率以及防止复发的关键。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