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29(1):55-59.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082
摘要:慢性鼻-鼻窦炎(CRS)是上呼吸道最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之一,其中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ECRS)具有较高的治疗抵抗率及复发率,目前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ECRS动物模型的成功构建是研究该疾病病理机制和治疗方案的理想手段。小鼠是常用的建模动物,但目前基础研究中仍缺乏一种公认成熟稳定的ECRS小鼠模型,成为对该病发病机制解析、药物筛选、精准治疗、诊断预后的关键瓶颈。本文回顾目前常用的ECRS小鼠模型,对其建模原理、方法步骤、评价指标及模型应用作一综述,以期为ECRS小鼠模型的成功建立及相关实验研究提供方法和理论依据。
2021, 27(2):196-200.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20161
摘要:目的 观察巴曲酶联合常规治疗在不同听力损失类型的突发性聋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21例(135耳)不同听力损失类型的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病历资料中是否规范地加用巴曲酶治疗将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69例(79耳)与巴曲酶组52例(56耳),常规治疗组应用激素、营养神经、扩血管药物;巴曲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巴曲酶注射液。观察两组治疗1周后患者听力改善情况。结果 巴曲酶组总有效率为64.29%,高于常规治疗组(P=0.001);低频下降型突聋患者巴曲酶组有效率为90.91%,高于常规治疗组(P=0.149);高频下降型突聋患者巴曲酶组有效率为60.00%,高于常规治疗组(P=0.037);平坦型突聋患者巴曲酶组有效率为41.67%,常规治疗组的有效率为44.8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853);全聋型突聋患者巴曲酶组有效率为65.22%,高于常规治疗组(P=0.025)。结论 巴曲酶联合常规治疗方式能有效改善突发性聋患者,尤其是高频下降型及全聋型患者听力水平。
2020, 26(2):126-130.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2004
摘要:目的比较经蝶窦入路手术(TSS)与经颅手术(TCS)方式治疗垂体脓肿(PA)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等中英文数据库有关TSS与TCS治疗PA的文献,检索时间至2020年1月。指标包括术后临床治愈、症状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和远期复发率。最后使用RevMan5.3软件分析所提取数据。结果最终纳入11篇研究,共154例样本,125例接受TSS,29例接受TCS。分析结果显示TSS与TCS在术后疗效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25,95%CI(0.90~1.74), P=0.19];但与TCS组比,TSS可显著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RR=0.18, 95%CI(0.07~0.46), P<0.001],降低术后复发风险[RR=0.38, 95%CI(0.21~0.68), 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与TCS相比,TSS治疗PA在疗效上无差异,但可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及复发风险。
2020, 26(4):421-425.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4015
摘要:目的探讨喉癌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的生存情况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4年上海长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经手术治疗的174例原发性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64例,女10例;年龄35~87岁,平均年龄(60.73 ± 9.88)岁。通过KaplanMeier模块进行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行多因素分析,分析喉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全组患者共174例,5年生存率64.4%;喉癌早期T1、T2期患者5年生存率达到7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病理分化程度、并发症、T分期、N分期、手术方式、颈淋巴结清扫术、肿瘤原发部位与喉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相关。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和N分期是影响喉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T分期、N分期是影响喉癌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因素。
2020, 26(5):570-572.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5019
摘要:目的探讨产褥期妇女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方案,积累治疗经验。方法选取2例产褥期突发性耳聋患者,分析其耳聋分型及听力损失级别,充分考虑患者所处的特殊时期,2例患者均采用2~3周短期断乳+改善内耳微循环药物治疗方案。采用改善内耳微循环、抗凝、营养神经、口服糖皮质激素等综合治疗方法。结果2例患者均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病例1停药后7 d复诊,眩晕消失,患耳各频率听力提高50 dB左右。病例2停药后7 d复诊,眩晕基本缓解,耳鸣减轻,患耳各频率听力提高30 dB左右。两例患者均在停药后1周恢复哺乳,1个月后复查,新生儿发育正常,患者听力稳定,无再次下降。结论妊娠合并突发性耳聋药物治疗主要以营养神经为基础,配合改善循环、清除自由基,改善情绪,调整睡眠等治疗,且强调早期治疗,用药期间建议短期断母乳,牛乳喂养,停药后1周恢复哺乳,不会造成新生儿营养不良。
2019, 25(2):157-161.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2012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鼻窦CT评分在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 CRS)患者嗅觉功能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2 例确诊为CR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嗜酸性粒细胞性慢性鼻-鼻窦炎(eosinophi chronic rhinosinu sitis,ECRS)组患者28 例,非嗜酸性粒细胞性慢性鼻-鼻窦炎(non eosinophi chronic rhinosinu sitis,nECRS)组患者64 例。排除鼻部手术史和其他可能影响嗅觉功能的因素,进行病史采集、嗅觉功能检测和鼻窦CT评分,采用χ2和t检验比较两组间患者临床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鼻窦CT评分;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对鼻窦CT评分和嗅觉功能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ROC曲线分析鼻窦CT评分在嗅觉障碍中的预测评估价值。 结果ECRS组双侧炎症(26/28),筛窦上额窦总和差,(EM 差)值3.32±2.25;nECRS组双侧炎症(48/64),EM差值1.81±2.33,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T评分方面,CRS患者的EM 差值与嗅觉功能相关性更强(r=0.634),具有更高的预测评估价值,其曲线下面积为0.827。当EM差截断值取2.5时,诊断嗅觉障碍的敏感度为76.9%,特异度为79.2%。结论与其他鼻窦CT评分相比,筛窦上颌窦总和差值对于CRS患者嗅觉障碍有更好的预测诊断价值。
2019, 25(6):687-691.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6026
摘要:目的慢性鼻窦炎(chrohic rhinosinusitis,CRS)是上呼吸道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根据目前国内外指南的治疗方法难以根治,主要原因是该疾病病因复杂呈异质性、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而基础研究缺乏成熟稳定的动物模型是重要原因。目前建立的CRS动物模型还存在各种争议,未形成成熟稳定公认的动物模型。本文就近十年来国内外建立CRS动物模型的现状进行简要综述,分析各种动物模型的优缺点,以期对未来研究CRS选择正确的模型起指导作用。
2018, 24(3):292-296.
摘要:近年来国际上针对慢性鼻-鼻窦炎病因学提出“超抗原”学说,金黄色葡萄球菌分泌的肠毒素作为一种外源性超抗原,仅需微量即可刺激多种非特异性T细胞大量增殖,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的结构、作用机理及与慢性鼻-鼻窦炎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