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11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Tiam1过表达调控喉癌生长及侵袭转移的体内外实验研究

      2022, 28(4):73-80.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373

      关键词:喉癌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侵袭转移体内外
      摘要 (68)HTML (216)PDF 1.66 M (216)收藏

      摘要:目的 前期研究显示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iam1)与喉癌临床预后密切相关。为了进一步明确Tiam1对喉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通过上调Tiam1在喉癌细胞中的表达,观察Tiam1上调后对喉癌细胞体内外增殖和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通过质粒转染构建Tiam1稳定过表达的喉癌Hep-2细胞(Hep-2/Tiam1);本实验以pcDNA3(Mock)质粒作为转染对照。实验共分3组:空白对照组(Hep-2),转染pcDNA3(Mock)的Hep-2细胞株(Hep-2/Mock)和稳定转染Tiam1基因的Hep-2细胞株(Hep-2/Tiam1)。通过MTT、划痕实验及Transwell侵袭实验观察Tiam1过表达后对Hep-2细胞体外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构建喉癌裸鼠移植瘤动物模型,进一步在体内水平观察Tiam1对喉癌的增殖及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MTT实验显示Hep-2/Tiam1与对照组Hep-2及转染空载体的Hep-2比较,各组之间细胞的增殖能力无明显差异(P>0.05)。划痕实验显示Hep-2/Tiam1细胞的迁移距离明显多于另两组(P<0.05)。Transwell侵袭实验发现穿过聚碳酸酯膜的Hep-2/Tiam1较其他两组明显增多(P<0.05)。Hep-2细胞的裸鼠移植瘤动物模型的成瘤率达100%。实验组Hep-2/Tiam1移植瘤的体积及重量与其他两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颈淋巴结转移率显著增加(P<0.05)。结论 Tiam1过表达后对喉癌Hep-2细胞体内外的增殖能力无明显影响,但能增强Hep-2细胞体内外的侵袭转移能力,提示其在喉癌的进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气道改道患者的气道防护措施

      2020, 26(1):14-17.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1004

      关键词:气道改道|气管切开|全喉切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
      摘要 (80)HTML (0)PDF 808.00 Byte (250)收藏

      摘要:目的讨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对气道改道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或全喉切除气管造瘘)的气道防护措施。方法随访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湘雅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气管切开术未拔管及全喉切除气管造瘘患者122例,并在2020年1月22日—2020年2月18日疫情期通过建立微信群和电话随访方式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气道防护及宣教,收集患者日常活动信息及身体状况信息。结果截止至2020年2月18日,122例随访患者均未出现确诊病例。结论在呼吸道传染病疫情期间对气道改道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气道防护指导,可以有效的降低此类患者的被感染率。

    • 不同干预时间进行声带注射对甲状腺术后单侧声带麻痹的临床疗效

      2020, 26(4):377-381.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4006

      关键词:单侧声带麻痹|声带注射|早期|甲状腺手术|透明质酸
      摘要 (86)HTML (0)PDF 866.00 Byte (448)收藏

      摘要:目的甲状腺手术后导致的单侧声带麻痹(UVCP)影响患者的声音质量和生活质量,喉内声带注射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声音质量,本研究观察术后不同时间进行声带注射治疗UVCP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19年4月湘雅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的因甲状腺手术后UVCP早期(1个月内)或晚期(6个月以上)行声带注射喉成型的患者31例。所有患者均行局麻电子喉镜下颈外径路透明质酸声带注射喉成型术,其中18例在术后1个月内进行声带注射(A组),13例患者在术后6个月以上进行声带注射(B组)。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进行动态喉镜、嗓音分析、GRBAS评估、嗓音障碍指数量表(VHI10)测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组数据。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特征、嗓音分析结果、GRBAS评估得分、VHI10测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注射后1个月内复查动态喉镜均可见声带闭合良好,B组有4例患者患侧声带未见明显黏膜波。A组注射患者VHI10量表评分、MPT与B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GRBAS评估得分、jitter、shimmer均低于B组。结论甲状腺手术后UVCP患者早期行声带注射治疗效果优于晚期注射,其原因可能是声带长时间失去接触性刺激和失神经性营养导致的声带功能层次的损伤。

    • Tiam1蛋白在喉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19, 25(1):47-54.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1010

      关键词:喉癌|Tiam1|转移|预后
      摘要 (64)HTML (0)PDF 1.33 K (283)收藏

      摘要:目的检测T淋巴细胞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iam1)蛋白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表达水平与喉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Tiam1蛋白在98例喉癌石蜡组织切片中的表达,并统计分析Tiam1蛋白表达水平与喉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Tiam1蛋白的表达与喉癌的淋巴结转移(P<0.001)、临床分期(Ⅰ期、Ⅱ期/Ⅲ期、Ⅳ期)(P=0.027)、组织病理学分级(P=0.020)及复发(P=0.003)密切相关;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iam1高表达组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P=0.001)和5年总生存率(P<0.001)均明显低于Tiam1低表达组;而且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Tiam1蛋白表达和淋巴结转移情况与头颈鳞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发现Tiam1高表达并有淋巴结转移组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和5年总生存率明显低于其它(Tiam1低表达或无淋巴结转移)组(P均<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一步显示,淋巴结转移(P=0.001)及Tiam1表达水平(P=0.020)为喉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Tiam1在喉癌组织中表达显著升高,且其高表达与喉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复发及预后密切相关。Tiam1可能在喉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表达水平对喉癌的复发及预后具有评估价值。

    •  LMP1诱导鼻咽癌细胞发生TRAIL抵抗的体外实验

      2018, 24(3):219-225.

      关键词: LMP1基因|TRAIL|凋亡|抵抗
      摘要 (96)HTML (0)PDF 1.19 K (252)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EBV膜潜伏蛋白1(latent membrane protein 1,LMP1)基因过表达后对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NF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TRAIL)凋亡诱导作用和凋亡信号传导的影响。方法利用脂质体介导的pGL6LMP1上调LMP1低表达的TRAIL抵抗性鼻咽癌细胞CNE1中LMP1的表达;通过MTT比色法、流式细胞术观察LMP1过表达后对CNE1细胞TRAIL敏感性的影响;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观察LMP1过表达后对死亡受体表达、细胞内外凋亡信号通路激活、线粒体膜电位改变的影响。结果死亡受体荧光标记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CNE1和CNE1LMP1之间细胞膜蛋白死亡受体4(death receptor 4,DR4),死亡受体5(death receptor,DR5)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RAIL(100 ng/ml)分别作用2、4、6、12 h后,CNE1细胞中caspase8 p43/p41,p18亚单位蛋白和caspase3 p17,p10亚单位蛋白表达明显高于CNE1LMP1细胞,而Bcl2相互作用域死亡激动蛋白的截短形式(truncated form of Bid,tBid)和caspase9 p35亚单位蛋白表达无明显改变,且两个细胞株间也无明显区别。JC1线粒体膜电位检测法结果显示TRAIL干预后,线粒体膜电位无明显改变,且两个细胞株间也无明显区别。结论LMP1过表达抑制TRAIL对鼻咽癌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和其细胞外凋亡信号的传导,提示LMP1是通过抑制细胞外信号通路激活诱导鼻咽癌细胞发生TRAIL抵抗。

    • 喉接触性肉芽肿的发病机制及治疗

      2018, 24(5):486-491.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805024

      关键词:喉接触性肉芽肿|发病机制|治疗
      摘要 (303)HTML (0)PDF 784.00 Byte (822)收藏

      摘要:喉接触性肉芽肿(laryngeal contact granuloma, LCG),也称为声带突肉芽肿或喉接触性溃疡,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声带突周围黏膜损伤及溃疡反复发作,进一步组织增生形成的肉芽肿样病变。该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常见于持续性声带压迫、咽喉反流以及有长期清嗓史的人群。具有难治愈、易复发的特点。临床上部分患者常出现药物治疗无效、无法耐受药物治疗或反复手术后复发及后续的治疗方案难以抉择等问题。因此针对不同患者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非常重要。本文将重点对LCG的发病机制及不同治疗手段进行综述与总结,为个体化治疗的选择提供依据。

    • 气管切开术后二氧化碳排出综合征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7, 23(2):105-108.

      关键词:气管切开术| 二氧化碳排出综合征|上呼吸道梗阻| 低碳酸血症
      摘要 (118)HTML (0)PDF 845.00 Byte (259)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讨论气管切开术后二氧化碳排出综合征的发生机理、临床特征及该综合征发生的原因分析。方法对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5年1月~2010年12月收集的82例上呼吸道阻塞行气管切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呼吸困难持续时间、气管切开术前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梗阻原因、慢性肺部疾病史、冠心病史、高血压病史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诱导二氧化碳排出综合征发生的可能原因。结果82例患者中有15例(18.29%)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出现二氧化碳排出综合征。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呼吸困难持续时间、气管切开前二氧化碳分压、慢性肺部疾病史、高血压病史5个因素与气管切开术后发生二氧化碳排出综合征有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发生呼吸困难持续时间是影响气管切开术后发生二氧化碳排出综合征最重要的因素。结论对于长期上呼吸道梗阻慢性呼吸困难的患者,若进行气管切开术,应考虑二氧化碳排出综合征的可能。同时注意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并进行血气分析,以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并提高治疗效果。

    • 颈段气管肿瘤的外科处理

      2016, 22(4):257-260.

      关键词:颈段气管肿瘤|手术治疗|原发性|继发性|气道重建
      摘要 (250)HTML (0)PDF 868.00 Byte (462)收藏

      摘要:摘要:颈段气管肿瘤按照原发部位不同分为:原发性颈段气管肿瘤、继发性颈段气管肿瘤。其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术难度主要在于肿瘤彻底切除后的气道重建。主要的手术方式有气管袖状切除+端端吻合,气管窗壁式切除+气管重建、经纤维支气管镜肿块切除、全喉切除、人工气管等。通过分析各种术式,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 ,深入探讨上述各项术式的优缺点、技术细节及适应范围。方法结果结论

    • 鼻咽癌细胞LMP1的表达与其对TRAIL敏感性的关系

      2015, 21(4):275-279.

      摘要 (210)HTML (0)PDF 909.00 Byte (371)收藏

      摘要:

    • 阻断BDNFTrKB通路对鼻咽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2015, 21(6):453-457.

      摘要 (269)HTML (0)PDF 933.00 Byte (494)收藏

      摘要:

    上一页12
    共2页11条记录 跳转到GO

温馨提示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