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28(5):11-14.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2223
摘要:目的探讨舌根中线部分切除术联合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Ⅲ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疗效分析。方法收集2019年12月—2021年5月诊治的20例Ⅲ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43岁。入院后行相关检查排除手术及全麻禁忌,均行舌根中线部分切除术联合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术后6~24个月复查睡眠监测。结果根据疗效评定标准, 术后13例(65%)患者有效,7例(35%)患者无效,但此7例无效患者手术前后ESS评分、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对于Ⅲ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舌根中线部分切除术联合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是一种相对安全,疗效较好的手术方式。
2020, 26(1):67-71.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1016
摘要:目的分析胃蛋白酶试纸条、Dx-pH监测及RSI(reflux symptom index)与RFS(reflux finding score)量表在咽喉反流性疾病(LPRD)中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19年2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耳鼻咽喉科的110例喉科疾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RSI和RSF两类量表的评分数值、DxpH监测后的Ryan指数, 胃蛋白酶试纸盒的检测结果,用Kappa分析三者间的相关性。结果110例患者中胃蛋白酶反流检测阳性75例,阴性35例,阳性率68.18%;DxpH检测阳性率22.73%(25/110),两者间诊断一致率为41.82%;RSI、RFS量表诊断LPRD阳性率90%(99/110), 与胃蛋白酶反流检测一致率74.55%;且两者间一致性较高(k=0.324)。以Dx-pH监测为参考标准,胃蛋白酶检测的敏感度为72.00% (18/25)、特异度为32.94% (28/85);以RSI、RFS量表诊断为参考标准,敏感度73.73%,特异度为81.82%, 阳性预测值为97.33%。结论RSI、RSF评分与胃蛋白酶反流试纸条结果间的一致性相较于其他检查更高,胃蛋白酶反流试纸虽然不能成为诊断咽喉反流性疾病的金标准,但是作为一项新的无创诊断技术之一, 可以联合DxpH监测及RSI、RFS量表广泛应用于临床。
2020, 26(6):682-685.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6016
摘要:研究杓状软骨钙化对喉接触性肉芽肿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对临床资料完整的 115 例喉接触性肉芽肿男性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侧杓状软骨钙化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115 例男性喉接触性肉芽肿患者,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45.82 岁。其中单侧肉芽肿 110(110/115,95.65 %),双侧肉芽肿 5 例(5/115.35%);病因中有反流病史 67 例(67/115,58.26%),插管诱发 5 例(5/115,4.35%),其余患者无明显原因。115例男性患者 CT 显示杓状软骨伴钙化 102例(102/115,88.70%),杓状软骨无钙化13 例(13/115;11.30%)。其中杓状软骨伴钙化患者治愈时间>3个月 68 例,治愈时间≤3 个月 34 例;杓状软骨无钙化治愈时间>3个月患者 4 例,治愈时间≤3个月 9 例。通过 Chisquare 检验分析显示患者杓状软骨伴钙化的治愈时间>3个月的百分数明显多于不伴钙化组(χ2=4.906,P=0.027)。结论喉接触性肉芽肿患者,杓状软骨钙化的患者治疗时间较长,可能是由于这类患者长期慢性炎性刺激引起杓状软骨钙化,病程相对较长,治疗困难。
2019, 25(4):393-396.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4012
摘要:目的探讨软腭肌肉部分切除术(limited palatal muscle resection ,LPMR)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8年5月经多导睡眠监测(PSG)确诊的92例OSAHS患者,通过上气道压力测定系统(AG200)、上气道CT及光纤内镜检查确诊患者阻塞平面主要位于软腭平面,其中68例患者为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组,开展常规UPPP手术,24例患者为LPMR组,术后6~12个月复查睡眠监测。比较两组手术疗效。结果LPMR组总有效率为91.67%(22/24),其中治愈率25%(6/24),显效率25%(6/24),有效率41.67(10/24)。UPPP组,总有效率为69.12%(47/68) ,治愈率14.7%(10/68),显效率23.53%(16/68),有效率30.88%(21/68)。LPMR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UPPP组(χ2=0.028,P<0.05)。LPMR组有3例患者术后出现明显鼻腔返流症状,2例存在开放性鼻音,术后1个月复查时症状已消失。两组均无长期并发症存在。结论软腭肌肉部分切除术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安全、有效的术式。
2018, 24(2):145-147.
摘要:目的探讨多导睡眠监测在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 620例患者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分析结果并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监测成功4 597例,失败23例。其中符合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3 884例,单纯鼾症患者638例,失眠患者35例,肥胖低通气综合征患者17例,夜间呻吟症患者1例,夜间磨牙症患者6例,周期性肢体运动病患者2例,不宁腿综合征患者3例,发作性睡病患者6例,重叠综合征患者5例。结论多导睡眠监测是诊断众多睡眠疾病的客观有效检查手段,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
2018, 24(3):266-269.
摘要:目的探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联合等离子辅助舌减容术(radiofrequecney tongue base reduction,RTBR)治疗Ⅱ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5月经多道睡眠监测(PSG)、上气道压力测定(AG200)、上气道CT确诊的OSAHS患者164例,所有患者行UPPP联合RTBR术。术后复查多道睡眠监测确定疗效。结果137例患者术后进行了复查。复查时间为2~66个月,平均(13.37±11.95)个月。137例患者中,治愈率14.6%(20/137),显效率23.36%(32/137),有效率30.66%(42/137),总有效率为68.61%(94/137)。结论UPPP联合RTBR术是治疗OSAHS的有效手术方法,复查率低可能导致手术疗效被低估。
2018, 24(5):397-400.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805001
摘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OSAHS)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引起心脑血管等多系统并发症,准确评估其病情严重程度,有助于判断其预后。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是目前诊断OSAHS的“金标准”,但是其主要参数呼吸紊乱指数及最低血氧饱和度并不能准确反映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常常与患者的主观感觉严重程度分离,而一些嗜睡量表及生活质量量表与患者的主观因素有关,客观性和可重复性较差,因此有必要制定全方位多角度综合评估方法。
2018, 24(5):417-419.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805006
摘要:目的探讨小REM(little REM sleep,REM<20%)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多导睡眠监测(PSG)确诊的717例OSAHS患者,按REM (rapid eyes movement)期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将其分为A组522例(REM<20%组)和B组195例(REM≥20%组),分别对各组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 AHI)、呼吸暂停指数(apnea index, AI)、低通气指数(hypopnea index, HI)、最低血氧饱和度(the lowest oxygen saturation,LSaO2)、氧减指数 (desaturation index, DI)、微觉醒指数(microarousal index, MAI)进行比较。对引起小REM期的各参数进行二值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间年龄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参数BMI、AI、HI、AHI、LSaO2、DI、MAI等A组均明显高于B组,logistic回归分析中显示,LSaO2(P=0.026,OR=1.038,95%CI[1.005-1.073])、DI (P=0.047,OR=1.037,95%CI[1.000-1.075])、 MAI(P=0.000,OR=0.887,95%CI [0.833-0.943])经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小REM期OSAHS患者病情明显较正常REM期患者严重,反复低氧血症和觉醒是导致小REM期的主要原因.
2018, 24(6):518-521.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806005
摘要:目的探究病程是否会影响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10月~2017年12月确诊的428例原发性PCBPPV,其中男155例,女273例;年龄16~89岁,中位年龄53岁;病程0.5 d至7年,中位病程7 d。按照1周、1个月、半年为时间节点,将患者分为短期组、中期组、中长期组及长期组。并经Epley或李氏复位法治疗的患者,记录患者治疗3 d及治疗1周的疗效,并统计复位治疗的有效率。结果通过手法复位,4组患者治疗后3 d有效率分别为:94.55%(208/220)、90.80%(132/147)、86.27%(44/51)、90.00%(9/10);治疗1周后有效率分别为:97.73%(215/220)、97.28%(143/147)、96.08%(49/51)、100%(10/10);两个时间点的治疗效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PPV的病程或自愈性并不会引起手法复位的短期疗效,BPPV的自愈性可能与患者的年龄相关。
2017, 23(5):418-421.
摘要:摘要:目的通过对嗓音元音分析及嗓音障碍严重指数的研究,评估其是否可以用于鉴别诊断临床常见嗓音疾病。方法对811例嗓音疾病患者的持续元音测试和音域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诊断将受试者分成8个疾病组。在对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后,选择方差分析中的Dunnett T3检验方法进行组间的两两对比分析,检验标准α=0.05。结果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受试者F0min、Jitter、Shimmer、SPLmax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女性受试者F0、Jitter、F0max、F0min、SPLmax、SPLmin各组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对各组进行两两比较,男性受试者除喉癌组与任克间隙水肿组、声带息肉组与任克间隙水肿组的Jitter和F0max,声带白斑组与任克间隙水肿组的F0max,息肉组与喉癌组的SPLmax存在统计学差异外(P<0.05),其余各参数在任意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受试者除囊肿组与声带麻痹组、声带小结组与声带麻痹组的SPLmax,声带息肉组与声带小结组的DSI存在统计学差异外,其余各参数在任意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嗓音分析可用来评估发声的障碍程度,但以目前所用参数尚不能有效鉴别诊断喉部疾病。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