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3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常规垂体磁共振成像表现阴性的ACTH腺瘤1例

      2023, 29(3):33-36.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207

      摘要 (42)HTML (215)PDF 1.13 M (227)收藏

      摘要:

    • 脑CTV评估听神经瘤与岩上窦关系的价值

      2019, 25(1):36-40.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1008

      关键词:听神经瘤|颅脑CT静脉成像|岩上窦|岩上静脉
      摘要 (64)HTML (0)PDF 958.00 Byte (251)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颅脑CT静脉成像(cerebral CT venography, CTV)术前评估听神经瘤与岩上窦、岩上静脉关系的价值。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0例听神经瘤患者的术前CTV资料及临床资料,由2位放射科医生判定肿瘤的最大径、岩上窦引流类型,以及岩上静脉汇入岩上窦的节点与内听道后上壁的位置;进一步判断肿瘤与岩上窦的关系,分析岩上窦及岩上静脉保留情况及术后静脉并发症发生的情况,并对比肿瘤与岩上窦关系、岩上窦引流类型、岩上静脉汇入点的不同组别间肿瘤大小。结果按岩上窦引流类型分为3型:完整型、内侧型、外侧型;其中27例(90.0%)患者岩上窦为完整型;2例(6.7%)为外侧型;1例(3.3%)为内侧型。根据岩上静脉汇入岩上窦的节点与内听道后上壁的位置,分为内侧型、中间型、外侧型;11支(35.5%)岩上静脉汇入点为中间型;13支(41.9%)为内侧型;7支(22.6%)为外侧型,其中有1例患者发现两支岩上静脉,分别为内侧型、中间型。25例(83.3%)患者岩上窦走行于瘤体外侧,其中4例岩上窦受压;5例(16.7%)患者岩上窦走行于瘤体上方,岩上窦无受压。肿瘤最大径在不同肿瘤与岩上窦关系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均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岩上窦、岩上静脉完整保留,术后无静脉性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脑CTV可术前评估听神经瘤与岩上窦关系,有助于减少术中对岩上窦、岩上静脉的损伤。

    • 颅底脊索瘤的CT和MRI影像分析

      2019, 25(3):246-249.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3005

      关键词:颅底肿瘤|脊索瘤|体层摄影术|磁共振成像
      摘要 (68)HTML (0)PDF 892.00 Byte (212)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颅底脊索瘤的CT和MRI影像特点,探讨其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9年3月经手术病理证实颅底脊索瘤的62例患者的影像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和MRI检查,其中11例同时行CTA检查,观察病变部位、生长方式、密度或信号特点、强化方式。结果病变起源于斜坡46例, 伴脑干和基底动脉受压后移15例,筛窦、蝶窦受累10 例,单侧或双侧海绵窦受累8例,颅底受累5例,岩尖骨质受累6例; 起源于斜坡外16例,其中伴突入鞍上池9例,累及邻近岩骨、枕骨破坏4例,脑干受压3例。CT表现肿块为不均匀等或稍高密度软组织影,其中骨质破坏区边缘硬化4例,病变内见钙化或残存骨49例。MRI信号不均匀,T1WI稍低或等信号,T2WI高信号,夹杂T1WI高信号和/或T2WI低信号。增强检查表现呈不均匀强化,其中轻、中度强化53例, 强化显示“蜂房征”6例,边缘轻度环形强化3例。结论CT和MRI可清楚显示颅底脊索瘤的部位形态特点、侵犯周围组织范围、强化方式,对明确疾病诊断、制定手术计划及术后随访评估具有较大价值。

    上一页1下一页
    共1页3条记录 跳转到GO
出版年份

温馨提示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