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30(4):1-11.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04001
摘要:尽管国内外变应性鼻炎(AR)诊疗指南均一致认可“防治结合、四位一体”的治疗策略,但是相对于过敏原检测、抗过敏药物治疗、过敏原免疫治疗(AIT)而言,人们对环境控制和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研究较少、文献数量也不多。有鉴于此,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的中青年专家们集体撰写了本共识,以期为临床医生进行环境控制和健康教育提供指导和帮助,提高AR防治效果。
2023, 29(1):1-14.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001
摘要:鼻部炎症性疾病临床主要包括变应性鼻炎(AR)、非变应性鼻炎(NAR)和慢性鼻窦炎(CRS),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涉及遗传学、免疫调节、炎症介质、环境因素、微生物群状态等多方面,传统药物治疗后部分患者症状仍无法缓解或出现不必要的副作用,且容易反复发作或呈慢性持续状态,因其发病多与免疫失衡相关,免疫调节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案。近年来,免疫调节剂的品种和应用越来越广泛,主要包括化学合成制剂、生物制剂、人和动物免疫系统的产物、中药及其制剂等。但免疫调节剂治疗鼻部炎症疾病缺乏高水平的循证医学证据,使用尚不规范,因此,我们特组织该领域有经验的中青年鼻科专家,基于临床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制定了免疫调节剂治疗鼻部炎症性疾病专家共识,本共识从鼻部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角度出发,系统总结了鼻炎及CRS常用免疫调节剂的免疫作用机制、临床研究证据、适应证、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等,以供临床医生在选择和应用免疫调节剂时参考。
2023, 29(4):20-25.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403
摘要:目的 探讨助听器干预对久居(超过40年)西藏高原地区听障患者的疗效情况。方法 选取49例(63耳)助听器佩戴者进行分析,包括听力情况、听阈、助听器后言语及助听器效果国际问卷主观感受相关分析等,并对助听器补偿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 63耳中,中度听力损失34耳,重度听力损失25耳,极重度听力损失4耳。其中单耳35例,问卷平均得分(20.34±4.39)分;双耳14例,问卷平均得分(27.07±4.16)分;双耳得分高于单耳分数。助听言语分辨率与问卷主观评估呈正相关(r=0.528,P<0.01)。助听阈值显示大多数患耳未得到最佳的听力补偿,但助听器干预前后听力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听力补偿更为明显。助听后言语测听显示,助听后言语最大分辨率较助听前高(P<0.05)。结论 高原地区听障者对助听器的使用客观听力参数与主观评价相对一致,助听效果较为显著而且双耳验配较单耳验配更具优势,总体助听效果持肯定态度。
2022, 28(1):7-17.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01001
摘要:变应性鼻炎(AR)是一种变应原致敏和激发引起的、有神经介质参与的特异性IgE介导的、Th2类型鼻黏膜慢性炎症。AR的外科手术作为二线治疗手段,能够有效改善顽固性鼻塞和鼻黏膜高分泌及高敏感性反应,临床上推荐酌情使用。但目前AR的外科手术还存在一些争议性问题,诸如适应证的选择、并发症规避及疗效评价等。有鉴于此,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召集国内中青年鼻科专家,基于临床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制订了AR的外科手术治疗专家共识。本共识从AR手术治疗历史、相关解剖与生理病理学原理等角度出发,系统总结了AR手术治疗中的相关机制、手术方式与适应证选择,以及并发症处理与注意事项等,旨在指导并规范临床医师开展AR外科手术治疗,以期进一步拓展AR的治疗方式并提高相应的治疗疗效。
2022, 28(3):41-46.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2043
摘要:目的 研究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s protein 3,NLRP3)炎性小体及相关因子在嗜酸性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eosCRSwNP)与非嗜酸性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non-eosCRSwNP)中的表达水平差异,进一步分析NLRP3与non-eosCRSwNP临床预后关系。方法 鼻内镜手术收集44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鼻息肉组织,通过组织HE染色将其分为22例eosCRSwNP患者和22例non-eosCRSwNP患者;同期收集18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下鼻甲黏膜组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NLRP3炎性小体和IL-1β的mRNA水平;利用免疫组化观察NLRP3的蛋白表达情况。收集患者术前VAS评分、Land-Mackay评分、Lund-Kennedy评分及CRSwNP患者随访复发信息等。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non-eosCRSwNP和eosCRSwNP中均有NLRP3蛋白表达且染色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Non-eosCRSwNP组中NLRP3和白介素-1β(IL-1β)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尤其,在复发型non-eosCRSwNP中免疫组化NLRP3表达程度与术前VAS评分、Land-Mackay评分及Lund-Kennedy评分比较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研究表明NLRP3炎性小体及促炎因子IL-1β在non-eosCRSwNP中的表达显著,NLRP3表达程度与临床症状体征严重程度之间存在正相关性。因此,NLRP3炎性小体在预判non-eosCRSwNP复发上具有潜在临床价值。
2021, 27(2):157-160.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03305
摘要:目的 探讨以失明为首发症状的后组鼻窦囊肿的临床特征,以期早诊断、早治疗,避免引起严重的视力损伤。方法 对近期发生的3例首发症状为失明的后组鼻窦囊肿患者,采集病史,收集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后急诊行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清除囊肿,并行视神经减压术。术后定期随访,评估视力恢复情况。结果 3例患者术后症状均改善,1例视力恢复至光感,2例视力无改善。结论 对于出现眶周胀痛,且原因不明的急性视力下降患者,应警惕鼻窦囊肿合并感染的可能,积极进行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时进行手术,并减压视神经等治疗,有机会改善患者视力预后。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