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15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咽鼓管功能对行Ⅰ型鼓室成形术的慢性中耳炎患者短期听力影响分析

      2024, 30(1):12-15.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3348

      关键词:中耳炎鼓室成形术咽鼓管听力
      摘要 (177)HTML (246)PDF 843.66 K (425)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对耳内镜下Ⅰ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咽鼓管功能对其听力影响。方法 收集诊断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42例,结合声导抗正负压平衡试验和咽鼓管功能障碍评分量表(ETDQ-7)将分为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组(25例),将咽鼓管功能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17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听力的变化。结果 研究组术前与术后气导平均听阈、骨导平均听阈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术后气导平均听阈和骨导平均听阈的改善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4 kHz气导听阈改善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8 kHz气导听阈改善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良好的咽鼓管功能不会增加Ⅰ型鼓室成形术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平均听力的改善程度,但有利于患者术后高频听力的恢复。

    • 耳内镜下利用岛状软骨-软骨膜为修补材料的儿童Ⅰ型鼓室成形术

      2021, 27(6):641-645.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21375

      关键词:耳内镜Ⅰ型鼓室成形术儿童预后因素听力
      摘要 (629)HTML (433)PDF 1.05 M (354)收藏

      摘要:目的 评估耳内镜下利用岛状软骨-软骨膜为修补材料儿童Ⅰ型鼓室成形术的临床预后,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及远期疗效。方法 收集2016年3月-2020年9月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的64例鼓膜穿孔患儿临床资料,患儿年龄4~17岁,中位年龄8岁5个月。分析患儿年龄、性别、穿孔原因、是否合并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部位及大小、咽鼓管功能评分、术前及术后听力情况、手术方式等。随访1~5年,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4例患儿共完成手术66侧,解剖闭合率为80.3%,功能成功率为86.36%。≤ 10岁患儿闭合率为73.81%,>10岁患儿闭合率为91.67%;合并中耳炎患儿闭合率为74.47%,不合并中耳炎患儿闭合率为94.73%。结论 感染因素是导致儿童鼓膜穿孔的主要原因,也与不良结局有关。耳内镜下利用岛状软骨-软骨膜为修补材料儿童Ⅰ型鼓室成形术有较高的闭合率和功能成功率。≤ 10岁患儿及合并感染因素不易闭合。

    • 耳内镜与显微镜下Ⅰ型鼓室成形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1, 27(6):646-650.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21219

      关键词:耳内镜显微镜鼓室成形术
      摘要 (574)HTML (481)PDF 869.27 K (847)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耳内镜与显微镜下Ⅰ型鼓室成形术治疗鼓膜穿孔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20年10月因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行Ⅰ型鼓室成形术122例(122耳),其中耳内镜下Ⅰ型鼓室成形术(ETT)62例;显微镜下Ⅰ型鼓室成形术(MTT)60例。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以上,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鼓索神经损伤率、手术时间、术后出院时间、住院费用,鼓膜愈合情况,对手术前与术后6个月的平均气导听阈(PTA),气骨导差(ABG)进行分析,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术后24h疼痛反应。结果 ETT组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反应轻、出院时间缩短、住院总费用少等优越性,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TT和MTT组中鼓膜愈合率分别为93.5%和90.0%,鼓索神经损伤率分别为6.5%和8.3%;ETT组术前PTA为(43.2±11.3)dB、AGB为(19.8±8.6)dB,MTT组术前PTA为(45.6±12.1)dB,AGB为(21.3±9.4)dB。术后6个月复查PTA两组均下降,ETT组为(33.7±8.3)dB,MTT组为(35.3±9.1)dB;复查ABG两组均下降,ETT组为(9.4±6.1)dB,MTT组为(10.7±6.4)dB。两组术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MTT相比,ETT能明显减轻术后疼痛、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总住院费。在术后穿孔修补、听力改善以及并发症等方面与传统手术MTT疗效相当,值得在中耳手术中推广使用。

    • 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术后听力恢复不良的相关因素分析

      2021, 27(6):651-655.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21123

      关键词:耳内镜鼓室成形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听力
      摘要 (714)HTML (343)PDF 861.75 K (513)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对静止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听力恢复不良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17年2月-2019年11月在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治疗的静止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131例,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行耳内镜鼓室成形术。根据手术后6个月行纯音测听检测结果,骨气导间距(ABG)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ABG ≤ 20 dB为听力良好组,ABG>20 dB为听力不良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术后听力改善不良的原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各因素对患者听力的综合作用。结果 术后ABG ≤ 20 dB患者81例,ABG>20 dB患者50例。两组患者因镫骨、鼓膜张肌腱、鼓室黏膜、咽鼓管、人工听骨类型及人工听骨材料的不同,导致术后听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镫骨完整并活动(OR=0.606,95%CI=0.393~0.919)、镫骨完整活动不佳(OR=0.563,95%CI=0.329~0.844)、存在鼓膜张肌腱(OR=1.913,95%CI=1.508~2.449)、咽鼓管通畅(OR=1.818,95%CI=1.417~2.328)及人工听骨材料为钛合金(OR=2.250,95%CI=1.816~2.755)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后影响听力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可一定程度改善静止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听力,其听力恢复效果受镫骨状况、鼓膜张肌腱、咽鼓管功能及人工听骨材料的影响。

    • 湿耳与干耳条件下行Ⅰ型鼓室成形术后鼓膜愈合率的差异及鼓膜残缘的病理特点

      2020, 26(2):185-187.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2017

      关键词:湿耳|鼓膜愈合率|鼓室成形术
      摘要 (49)HTML (0)PDF 1.00 K (287)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湿耳与干耳两种条件下行Ⅰ型鼓室成形术后鼓膜愈合率的差异,以及两种状态下鼓膜残缘的病理特点。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2月就诊、需要行Ⅰ型鼓室成形术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纳入研究。术前由两名耳科医师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独立判定鼓膜的干、湿状态。最终纳入研究对象82例,其中试验组(湿耳)31例,对照组(干耳)51例。比较两组术中鼓膜残缘的病理图像及术后3个月两组的鼓膜愈合率。结果试验组鼓膜完全愈合患者29例(93.5%),对照组鼓膜完全愈合患者48例(94.1%),两组鼓膜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鼓膜残缘拥有更多扩张的毛细血管及炎性细胞的浸润。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可以尝试在湿耳状态下行Ⅰ型鼓室成形术,湿耳状态下鼓膜残缘毛细血管扩张及炎性细胞浸润明显,有利于鼓膜的愈合。

    • 耳道径路全内镜下中耳胆脂瘤切除术可行性分析

      2019, 25(3):300-303.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3017

      关键词:耳内镜|胆脂瘤|鼓室成形术
      摘要 (85)HTML (0)PDF 1009.00 Byte (223)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耳道径路全内镜下中耳胆脂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江门中心医院2014年7月~2018年8月采用耳道径路全内镜下切除的30例中耳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30例患者中19例胆脂瘤局限于中耳鼓室腔,未超越鼓窦入口;11例患者胆脂瘤超越鼓窦入口,侵及鼓窦但未累及乳突腔。结果30例患者术后鼓膜均一期愈合,无一例出现严重感音神经性耳聋、面瘫、眩晕及脑膜炎等并发症。术后患耳听力改善者27例,听力无改善者3例;术后1个月内干耳者25例,1~2个月干耳者5例。随访至今,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胆脂瘤复发,无二次手术者。结论耳道径路全内镜下中耳胆脂瘤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该术式具有视野广阔清晰、操作简单、美容、术中出血少、创伤小、并发症少及术后恢复快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耳内镜下I型鼓室成形干湿耳手术疗效分析

      2018, 24(1):24-28.

      关键词:

      中耳炎|湿耳|鼓室成形术|鼓膜穿孔|耳内镜

      摘要 (87)HTML (0)PDF 644.00 Byte (361)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究耳内镜下I型鼓室成形术在干湿耳状态下手术的疗效差异。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7月~2017年9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患者,术前由2名耳内镜医师和1名临床医师独立判断鼓膜及鼓室黏膜情况,将45例患者分为干耳组和湿耳组。其中干耳患者29例,湿耳患者16例。I型鼓室成形术后3个月时的鼓膜愈合率和听力改善率。结果术后3个月时干耳患者中26例(89.6%)的患者鼓膜完全愈合,湿耳患者中14例(87.5%)鼓膜完全愈合,两组气骨导差均明显下降,干耳组气骨导差由术前(23.5±7.3)dB HL下降至(8.6±6.2)dB HL,湿耳组气骨导差由术前(25.1±7.6)dB HL下降至(10.5±8.0)dB HL。两组在鼓膜愈合率和听力改善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不伴有听骨链病变的静止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术前湿耳状态并非手术禁忌证,其术后鼓膜愈合率以及听力改善率与干耳手术一致,且可以降低患者术前等待时间,减少抗生素使用和并发症发生,但这一结论仍需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进一步证实。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室成形术中听骨材料的优化选择

      2017, 23(1):67-70.

      关键词:炎症|鼓室成形术|气骨导差距
      摘要 (231)HTML (0)PDF 823.00 Byte (860)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室成形术听骨材料的优化选择的依据,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59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根据听骨链破坏及重建方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镫骨板上结构存在,行Ⅱ型鼓室成形术31例,其中应用人工听骨17例,自体骨14例;B组:镫骨板上结构缺失,行III型鼓室成形术28例,其中应用人工听骨15例,自体骨13例。分别比较两组应用不同听骨材料行听力重建患者手术前后的平均气骨导差。结果A组:应用人工听骨及自体骨术后平均气骨导差分别比术前缩小(13.28±8.67)、(13.63±8.92)dB,两种材料手术前后患者的平均气骨导差值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应用人工听骨及自体骨术后平均气骨导差分别比术前缩小(13.49±8.84)、(7.26±8.67)dB,两种材料手术前后患者的平均气骨导差值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若镫骨板上结构存在,人工听骨与自体骨术听力重建效果相当,为节省费用自体骨可优先考虑;如镫骨板上结构缺失,人工听骨听力重建效果优于自体骨,建议首选人工听骨。

    •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与改良乳突根治术联合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分析

      2016, 22(6):497-498.

      关键词: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乳突根治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疗效
      摘要 (196)HTML (0)PDF 775.00 Byte (426)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和观察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与改良乳突根治术联合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2010年6月~2015年6月收治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应随机数字为偶数者为观察组,奇数者为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与改良乳突根治术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只采用改良乳突根治术。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67%(58/60)优于对照组的75%(45/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干耳时间为(37.5±8.97)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9.2±10.97)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以后,听力较前有提高的患者为95%(57/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67%(52/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与乳突根治术在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过程中解除中耳病变的速度较快,临床疗效明显,提高了患者的听觉能力。

    • 耳屏岛状软骨-软骨膜在鼓膜成形术中的应用

      2014, 20(2):143-145.DOI: 1007-1520.201402015

      关键词:软骨-软骨膜|鼓室成形术|耳屏软骨|鼓膜穿孔
      摘要 (722)HTML (0)PDF 887.00 Byte (1582)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耳屏岛状软骨-软骨膜修补鼓膜大穿孔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64例(64耳)鼓膜穿孔患者用耳屏岛状软骨-软骨膜行鼓膜修复,所有患者均采用内植法一期完成手术。术后1年复查耳内镜及纯音听阈,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无耳鸣加重、无眩晕、无面瘫等。除1例鼓膜再穿孔外,余均愈合,愈合率为98.4%(63/64);术后1年复查纯音测听语言频率平均气导听阈为29.1 dB(术前为38.3 dB),骨气导差距平均为13.4 dB(术前为24.6 dB),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屏岛状软骨-软骨膜修复鼓膜穿孔是一种可靠的方法,尤其适合于鼓膜大穿孔、复发性穿孔患者。

    上一页12
    共2页15条记录 跳转到GO

温馨提示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