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30(1):16-21.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3228
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分型鼓室硬化患者的听力学特点,探讨其手术治疗效果,为术前评估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135例(135耳)鼓室硬化手术患者,对比手术前后听力学资料。结果 Ⅰ、Ⅱ型鼓室硬化患者多表现为传导性耳聋(分别为71.4%、68.8%),Ⅳ型鼓室硬化患者中混合性耳聋出现的比例更高(66.7%)。各型鼓室硬化的听力曲线以平坦型为主。卡哈切迹出现率为13.3%(18/135),Ⅳ型鼓室硬化患者中38.9%患者听力图出现了卡哈切迹。各型鼓室硬化患者(除Ⅲ型鼓室硬化外)术后气骨导差(ABG)和气导平均听阈(PTA)均较术前降低。Ⅰ型鼓室硬化的手术成功率最高(79.0%),Ⅳ型鼓室硬化的手术成功率最低(63.9%)。结论 各型鼓室硬化患者听力图多呈现平坦型曲线,混合性耳聋最多见于Ⅳ型鼓室硬化,卡哈切迹的出现可提示镫骨的固定。手术清除鼓室内硬化灶是主要的治疗方式,Ⅰ型鼓室硬化术后成功率最高,Ⅳ型鼓室硬化最低。
2024, 30(4):103-106.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3446
摘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作为一门解剖复杂、病种繁多、发展飞速的学科,如何培养一名既具有专业技能又拥有临床科研能力的正确价值观的专业型硕士研究生,这一直是学科关注和探索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目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专业型硕士的培养难点,即如何开展以胜任力为核心的临床教学、如何提高学生临床科研思维、如何开展思政教育并提高教师对思政教育的重视度,本文根据所在教研室的既往教学经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及策略探讨,为学科专业型硕士培养提供参考。
2023, 29(3):106-109.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093
摘要:课程思政与医学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是加强医学高等教育中思政教育的重要方式,可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等开展思政教育。本文通过挖掘耳鼻咽喉科特色的思政元素,应用“引导启发式”互动教学等方式将思政元素融入《听力辅助技术》课程,初步探索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的途径,为深度挖掘提炼耳鼻咽喉科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提供参考,旨在让医学生在耳鼻咽喉专业课程中树立积极正确的“四个认同”、塑造良好的职业道德、奠定一定的未来岗位胜任力。
2021, 27(6):738-741.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21394
摘要:教学查房是住培医生规范化培训阶段中获取临床实践能力及知识的重要环节。本研究以耳鼻咽喉科亚专科耳科教学查房为例,采用逐级评价教学法,让3个年级住培医生成为教学查房的主体进行逐级评价,同时充当教与学的角色,充分发挥住培医生的学习主动性及自省自强能力。教学查房后住培医生的理论成绩优于查房前,且出科实践考核成绩良好。同时,此种教学查房方式获得了住培医生的肯定。教学查房后进行教师教学反思,不断提高教学查房质量,从因材施教、以人为本出发,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020, 26(6):620-625.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6004
摘要:分析耳蜗性耳硬化症患者的临床特点、人工耳蜗植入术中情况及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为该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分析4例耳蜗性耳硬化症患者病史资料、听力学检查结果及影像学结果,观察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术中所见,并定期对4例患者进行听力学及影像学随访。结果①所有患者人工耳蜗电极均经圆窗膜径路完全植入鼓阶。其中1例于术中发现镫骨完全固定,导致术中鼓阶开孔时外淋巴波动不明显;1例发现圆窗膜骨化,术中鼓阶开孔定位困难;其余2例患者镫骨活动好,圆窗结构清晰。所有患者术中电极阻抗检测均正常,且引出标准的神经反应遥测波形;②术后随访1~5年无术后并发症出现,声场测听示平均听阈为40.8 dBHL,平均言语识别率为77.3%,言语及交流能力较术前提高;颞骨高分辨率CT提示双侧内耳病变范围无明显进展。结论耳蜗性耳硬化症进展缓慢,严重时可导致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当使用助听器无效时,人工耳蜗植入能帮助患者获得较满意的听觉康复效果。
2020, 26(6):626-630.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6005
摘要:目的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听力障碍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老年性聋引起的沟通障碍会给老年人群带来生活及心理上的变化,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目前老年性聋的干预措施较多,其中重度及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老年性聋患者可选择人工耳蜗植入,本文就老年性聋人工耳蜗植入的选择标准、术前评估、术后并发症、术后康复及效果评估等进行综述。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