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30(1):1-11.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3362
摘要:鼓室给药是一种常见的耳科局部给药方式,指通过将药物递送入中耳,经圆窗膜或卵圆窗扩散分布到内耳从而达到治疗或诊断效果。近年来,鼓室给药技术在耳科疾病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主要包括突发性聋、梅尼埃病、分泌性中耳炎和自身免疫性内耳病等疾病的诊治。目前,国内外对鼓室给药的操作规范、适应证,尤其是给药时机及治疗方案尚未有统一标准。为了促进鼓室给药技术规范化,我们特组织了国内在鼓室给药领域经验丰富,有卓越建树中青年专家,基于临床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制定了鼓室给药临床实践指南。本指南从鼓室给药操作规范出发,系统总结了糖皮质激素鼓室给药、庆大霉素鼓室给药、鼓室内注射造影剂膜迷路MRI成像及其他药物鼓室给药四个方面,旨在指导并规范临床鼓室给药技术的应用。
2024, 30(1):16-21.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3228
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分型鼓室硬化患者的听力学特点,探讨其手术治疗效果,为术前评估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135例(135耳)鼓室硬化手术患者,对比手术前后听力学资料。结果 Ⅰ、Ⅱ型鼓室硬化患者多表现为传导性耳聋(分别为71.4%、68.8%),Ⅳ型鼓室硬化患者中混合性耳聋出现的比例更高(66.7%)。各型鼓室硬化的听力曲线以平坦型为主。卡哈切迹出现率为13.3%(18/135),Ⅳ型鼓室硬化患者中38.9%患者听力图出现了卡哈切迹。各型鼓室硬化患者(除Ⅲ型鼓室硬化外)术后气骨导差(ABG)和气导平均听阈(PTA)均较术前降低。Ⅰ型鼓室硬化的手术成功率最高(79.0%),Ⅳ型鼓室硬化的手术成功率最低(63.9%)。结论 各型鼓室硬化患者听力图多呈现平坦型曲线,混合性耳聋最多见于Ⅳ型鼓室硬化,卡哈切迹的出现可提示镫骨的固定。手术清除鼓室内硬化灶是主要的治疗方式,Ⅰ型鼓室硬化术后成功率最高,Ⅳ型鼓室硬化最低。
2024, 30(4):103-106.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3446
摘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作为一门解剖复杂、病种繁多、发展飞速的学科,如何培养一名既具有专业技能又拥有临床科研能力的正确价值观的专业型硕士研究生,这一直是学科关注和探索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目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专业型硕士的培养难点,即如何开展以胜任力为核心的临床教学、如何提高学生临床科研思维、如何开展思政教育并提高教师对思政教育的重视度,本文根据所在教研室的既往教学经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及策略探讨,为学科专业型硕士培养提供参考。
2023, 29(3):106-109.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093
摘要:课程思政与医学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是加强医学高等教育中思政教育的重要方式,可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等开展思政教育。本文通过挖掘耳鼻咽喉科特色的思政元素,应用“引导启发式”互动教学等方式将思政元素融入《听力辅助技术》课程,初步探索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的途径,为深度挖掘提炼耳鼻咽喉科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提供参考,旨在让医学生在耳鼻咽喉专业课程中树立积极正确的“四个认同”、塑造良好的职业道德、奠定一定的未来岗位胜任力。
2022, 28(6):1-10.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21001
摘要:本文讨论了由耳蜗毛细胞死亡引发的耳蜗内一系列延迟性继发病变。在外毛细胞遭到破坏的早期阶段,外指细胞即刻膨胀开来并堵塞了螺旋器表面的穿孔。外指细胞的膨胀有效阻止了含高钾浓度的内淋巴液进入到螺旋器的内部,从而使剩余的毛细胞和支持细胞避免了钾中毒损害。膨胀的外指细胞随后分化成高大柱形细胞并继续支撑起耳蜗螺旋器的整个外形结构。在发生散在性外毛细胞缺失的耳蜗损害模型,由外指细胞转化的高大柱形细胞在外毛细胞缺失的位置永久支撑起耳蜗螺旋器的结构,使周围剩余的存活外毛细胞继续发挥其放大和转换声学振动信号的功能以维持残余听力。在发生大面积外毛细胞死亡的耳蜗损害模型,转化成高大柱形细胞的前外指细胞在外毛细胞缺失后30d左右死亡,随后导致整个耳蜗螺旋器的结构坍塌和内毛细胞及其他支持细胞的继发性死亡,最后在耳蜗基底膜上仅存一层扁平上皮。无论是在内外毛细胞被同时破坏的实验模型还是在外毛细胞大面积死亡后继发支持结构坍塌和内毛细胞死亡的实验模型,耳蜗传出神经和传入神经都会在丧失内外毛细胞后数周内发生继发性破坏。位于蜗轴螺旋管内的螺旋神经节随后也因丧失神经刺激信号和缺乏神经营养因子而引发延迟性螺旋神经节死亡,螺旋神经节的死亡使与耳蜗核相连的听觉神经中枢端轴突也发生不可逆的破坏,最终导致耳蜗周围系统与中枢听觉系统的神经连接永久中断。
2021, 27(6):738-741.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21394
摘要:教学查房是住培医生规范化培训阶段中获取临床实践能力及知识的重要环节。本研究以耳鼻咽喉科亚专科耳科教学查房为例,采用逐级评价教学法,让3个年级住培医生成为教学查房的主体进行逐级评价,同时充当教与学的角色,充分发挥住培医生的学习主动性及自省自强能力。教学查房后住培医生的理论成绩优于查房前,且出科实践考核成绩良好。同时,此种教学查房方式获得了住培医生的肯定。教学查房后进行教师教学反思,不断提高教学查房质量,从因材施教、以人为本出发,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020, 26(1):32-36.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1008
摘要:目的 总结中耳胆脂瘤及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乳突根治术中的面神经裸露情况,并分析面神经裸露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行乳突根治术的1 0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单耳患者,其中中耳胆脂瘤683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333耳,总结其面神经裸露情况及分布部位;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线性回归的统计方法分析年龄、性别、病程、硬脑膜暴露、半规管骨质破坏、乙状窦暴露及病理类型等因素与乳突根治术中面神经裸露的关系。结果1 016例患者中有294耳出现面神经裸露,面神经总裸露率为28.94%(294/1 016);面神经裸露最常见的部位是水平段(264/294,89.80%)。中耳胆脂瘤的面神经裸露率为32.50%(222/68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面神经裸露率为21.62%(72/333),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00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脑膜暴露、术前面瘫、半规管骨质破损及乙状窦暴露均为面神经裸露的相关因素,而与病程、年龄及性别无明显相关。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中耳胆脂瘤、半规管骨质破坏及术前面瘫为面神经裸露的危险因素,风险分别增高1.575倍(95%CI:1.141~2.176)、4.171倍(95%CI:2.579~6.746)及13.040倍(95%CI:2.793~60.872)。结论中耳胆脂瘤及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均可出现面神经裸露,最常见的裸露部位为水平段。半规管骨质破坏、术前面瘫及中耳胆脂瘤是乳突根治术面神经裸露的危险因素。
2017, 23(2):95-99.
摘要:摘要:目的评价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儿童鼾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和 Cochrane,查找有关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腺样体及扁桃体切除(等离子组)与腺样体刮除及扁桃体剥离(传统组)治疗儿童鼾症疗效及安全性对比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6年12月。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方法学评价,并用Revman5.3软件对纳入研究中的术中及术后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随机对照研究,患儿总人数为629例,其中315例患者接受等离子手术;314例患者接受传统手术,即传统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组相比,等离子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MD=-11.61(-15.92,-7.29),P<0.00001];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MD=-52.20(-70.59,-33.82),P<0.00001];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减轻(术后6、24、48、72 h)(VAS评分)(P<0.00001);术后疼痛持续时间缩短[MD=-2.12(-2.98,-1.26),P<0.00001];恢复正常饮食时间缩短[MD=-2.07, 95%CI(-3.54,-0.60),P=0.006];手术有效率提高[OR=3.43,95%CI(1.19,9.90),P=0.02];而术后出血率无统计学差异(P=0.33)。结论相比传统手术方式,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儿童鼾症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更安全、更有效等优势。
2017, 23(2):125-128.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短期铅暴露对成年豚鼠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BR)的影响。方法将24只听力正常的成年黑目花色豚鼠随机分为4组(A、B、C、D组,每组6只),分别用含醋酸铅浓度为2 mmol/L的铅水进行喂养0、15、30及60 d,所有动物均在实验结束时测试双耳ABR并断头采血检测血铅浓度。结果各组动物的血铅浓度分别为A组(58.91±7.76)μg/L、B组(659.00±62.71)μg/L、C组(733.00±68.96)μg/L、D组(701.80±54.75)μg/L。各组动物由click诱发的ABR阈值分别为A组(25.91±3.75)dB SPL、B组(23.57±5.56)dB SPL、C组(26.88±5.94)dB SPL、D组(25.63±5.00)dB SPL,各组动物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70 dB SPL 的click声刺激下,随着铅暴露时间的延长,I波潜伏期出现延长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 d及60 d与对照组相比,III波振幅出现减小,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短期铅暴露(2个月内)对成年豚鼠ABR阈值无明显影响,但铅暴露时间超过30 d,从耳蜗传导到中脑的听觉信号强度开始出现下降。
2017, 23(4):342-344.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704011
摘要:目的探讨可视喉镜在声门暴露困难患者喉显微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6年8月在我院采用可视喉镜辅助喉显微手术治疗的20例声门暴露困难的声带良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中牙齿松动发生率、软腭裂伤发生率以及术后疼痛评分进行分析。结果根据CormackLehane(CL)分级方法,20例患者中属于III级声门暴露困难者15例,IV级声门暴露困难者5例。所有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中牙齿松动发生率、软腭裂伤发生率以及术后疼痛平均评分分别为(17.20±3.33)min、(3.30±1.17)ml、0%(0/20)、0%(0/20)及(1.35±0.93)分。术后随访3~6个月,患者均无复发。结论可视喉镜在普通支撑喉镜下声门暴露困难患者的喉显微手术中声门暴露充分,手术时间短且围手术期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