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30(1):71-76.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3158
摘要:目的 通过探究上呼吸道感染后嗅觉障碍脑灰质形态变化,得出上呼吸道感染后嗅觉障碍患者嗅觉中枢结构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选取上呼吸道感染后嗅觉障碍的患者24例与嗅觉功能正常的健康对照受试者20例,通过基于体素的大脑皮质形态学体积测量(VBM)比较患者的大脑灰质和白质体积与对照组的差异。结果 上呼吸道感染后嗅觉障碍组患者TDI[气味察觉阈(T)、气味辨别能力(D)、气味识别能力(I)]总分(16.45±5.62)分,T为(2.33±0.93)分,D为(6.54±2.60)分,I为(7.58±3.22)分;嗅觉障碍平均时长为(19.00±6.33)个月;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为(7.79±2.41)分,与对照组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上呼吸道感染后嗅觉障碍患者的大脑灰质总体积和嗅皮质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大脑灰质总体积占全脑体积的比例和皮质厚度与嗅觉功能评分TDI值呈正相关(r=0.71,P<0.000 1;r=0.69,P=0.000 9)。结论 上呼吸道感染后嗅觉障碍患者大脑灰质总体积和嗅皮质体积减少,且嗅觉功能与大脑灰质体积比例及皮质厚度呈正相关。
2022, 28(4):63-67.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475
摘要:目的 通过对比观察鼻腔支架与膨胀海绵应用于鼻中隔矫正术后填塞的临床效果及舒适度,分析鼻腔支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择因鼻中隔偏曲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56例,按填塞方式随机分为鼻腔支架组(实验组26例)和膨胀海绵组(对照组30例),比较两组填塞期止血效果、舒适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实验组有效率69%,对照组有效率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7,P=0.472),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值显示实验组鼻塞、鼻痛、头痛、溢泪、面部胀痛、吞咽困难、睡眠障碍、口干及总体不适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均未出现鼻中隔穿孔、鼻中隔血肿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鼻腔支架作为鼻中隔矫正术后新型填塞方式安全有效,舒适度优于膨胀海绵填塞,可进一步应用于临床。
2021, 27(1):114-118.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20207
摘要:局部变应性鼻炎(LAR)是近年来新提出的一种变应性鼻炎(AR)表型,为非特应性患者中出现的鼻腔局部I型变态反应。患者有鼻痒、喷嚏、流涕、鼻堵等症状及鼻腔局部特异性IgE(sIgE)和(或)鼻腔变应原激发试验(NPT)阳性,可向AR转化并合并哮喘、结膜炎。虽皮肤点刺实验(SPT)及血清sIgE无阳性结果,但该类患者对变应原免疫治疗有效。目前对于LAR这一概念的认识还较初步,本文对LAR的概况、诊断、病理、免疫机制、治疗及与其他特异性疾病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