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30(5):83-88.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3340
摘要:目的 探讨信号转导分子3(SMAD3)和白细胞分化抗原44(CD4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PTC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同期取距离癌组织3 cm以上癌旁组织作为对照,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SMAD3和CD44的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SMAD3和CD44的阳性表达情况。Spearman相关性分析PTC患者癌组织中SMAD3和CD44的mRNA表达水平的关系。SMAD3和CD44与PTC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分析。COX回归分析影响PT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PTC组SMAD3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t=8.484,P<0.05),CD44表达水平显著升高(t=11.232,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PTC患者癌组织中SMAD3和CD44的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s=-0.519,P<0.05)。与癌旁组织相比,PTC组SMAD3阳性表达率显著降低(χ2=41.905,P<0.05),CD44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χ2=62.888,P<0.05)。SMAD3表达与TNM分期(χ2=7.678,P=0.006)、淋巴结转移(χ2=20.398,P<0.05)、侵犯包膜(χ2=9.881,P=0.002)有关。CD44表达与TNM分期(χ2=3.959,P=0.047)、淋巴结转移(χ2=20.702,P<0.05)、侵犯包膜(χ2=10.363,P=0.001)有关。术后随访3年发现,SMAD3阳性表达PTC患者生存率高于阴性表达患者生存率(χ2=4.644,P=0.031)。CD44阳性表达PTC患者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表达患者生存率(χ2=5.331,P=0.02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SMAD3和CD44表达是影响PT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PTC组织中SMAD3呈异常低表达,CD44呈高表达,其水平与PT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有关。
2021, 27(6):706-711.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21001
摘要: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维生素D受体(VDR)表达,并分析其与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185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手术切除治疗,其中甲状腺全切/次全切术101例,术中实施颈淋巴结清扫术者82例;腺叶加峡叶切除术80例,术中实施颈淋巴结清扫术者65例;局部广泛切除术4例,均于术中实施颈淋巴结清扫术。采用免疫组化法(SP)检测癌组织和切缘正常组织β-catenin、VDR表达,对比其阳性表达率;对比复发与未复发患者癌组织β-catenin、VDR阳性表达率;分析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癌组织β-catenin、VDR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68%、35.68%,切缘正常组织分别为62.70%、67.0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10.5年,平均(4.52±1.01)年,复发率为10.81%,复发患者癌组织β-catenin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未复发患者(P<0.05),VDR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未复发患者(P<0.05);III期、腺叶加峡叶切除术、癌组织β-catenin蛋白阳性表达、癌组织VDR蛋白阴性表达均是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术中实施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后辅助治疗均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β-catenin蛋白阳性表达率较切缘正常组织高,VDR蛋白阳性表达率则较低,且复发患者更甚,癌组织β-catenin蛋白阳性表达、VDR蛋白阴性表达与III期、腺叶加峡叶切除术均是其危险因素,且术中实施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后辅助治疗可降低复发风险。
2017, 23(1):78-80.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喉淀粉样变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14例原发性喉淀粉样变患者的临床资料,14例患者中男2例,女12例;年龄24~61岁,平均年龄(47±10)岁;病程3个月至1.5年,平均(3.7±4.3)年。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行支撑喉镜下CO2激光喉肿物切除术。结果1例因双室带前1/3肉芽组织生成术后症状改善不明显,术后第9天行全麻支撑喉镜下肉芽组织清除术。所有患者随访2个月至1年,声嘶症状均明显改善,均未见肿物复发。结论原发性喉淀粉样变病因不明,手术治疗是最重要的治疗方式,推荐支撑喉镜下CO2激光手术切除;病理组织检查刚果红染色阳性、偏振光呈苹果绿双折射是诊断该病最特异的依据。
2016, 22(5):397-399.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鼻出血的发病率与PM2.5浓度之间的关系,分析除自身因素以外,环境因素特别是空气质量以及大气中PM2.5浓度对鼻出血发病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北京同仁医院急诊就诊鼻出血患者数量,北京市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 AQI)和大气中细颗粒污染物PM2.5浓度,统计鼻出血数量与PM2.5浓度之间的关系;按空气质量指数将全部数据进行分组,统计各组之间鼻出血发病率之间的差异。结果鼻出血的发病率与PM2.5之间呈正相关(r=0.261);当空气质量达到重度污染时,鼻出血的发病率比空气质量为优良时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M2.5浓度的增加可能是鼻出血发病的一个健康风险因素。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